-
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接受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的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5例纳入观察组,从接受采取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5d的阑尾炎症状缓解情况[阑尾炎炎症反应(appendicitis inflammatory response,AI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48h和术后5d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 气时间、体温 恢复正常时间、下 床活动时间、住 院时间、术后 并发症 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儿的AIR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及时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均可影响CRP、PCT、WBC水平的变化(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脐单部位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积极效果,减少术后 并发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施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5±3.5)岁,范围在1个月至10.5岁。所有患儿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重复肾5例,卵巢畸胎瘤3例,发育不良肾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肾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经脐单部位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9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18例行肾盂成形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输尿管端侧吻合术,2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1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其中15例患儿合并内环口未闭,同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42.3)min、(152.8±51.7)min、(146.3±32.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3±3.5)d、(7.3±2.6)d、(4.7±2.1)d。肾盂成形术后1例并发尿外漏,充分引流保守9 d后治愈;1例术后2周并发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18.7±2.5)个月,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脐部切口隐匿,术后外观满意。结论:经脐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治疗安全可行,切口隐匿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及分析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owler-Stephens(F-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完全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S分期手术的52例腹腔内高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9月龄至8岁,平均17个月;单侧隐睾43例,双侧9例,共61只睾丸。F-S一期和二期手术皆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完成,两期手术间隔6个月。术后定期随访,以腹壁伤口满意度、睾丸术后下降位置、睾丸血运情况及有无萎缩为评价指标,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分期F-S睾丸固定术,未额外增加切口,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一期术后出现腹腔局部脓肿1例;二期术后出现阴囊切口感染及血肿各1例。所有患儿二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4个月。患儿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回缩,发生睾丸萎缩1例,其余睾丸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运均正常。结论:经脐单部位多通道常规操作器械腹腔镜F-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疗效确切,术后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04例隐睾患儿,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睾丸容积变化、苗勒管抑制物质(MIS)、性激素[睾酮(T)、卵泡生成素(FSH)、双氢睾酮(DHT)]水平、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睾丸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加( P<0.05);观察组术后1、5 d血清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MIS、T、DHT水平高于对照组,FSH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21.15%, P<0.05)。 结论: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能有效降低隐睾患儿术中出血量,调节血清NO、MDA、T-AOC、MIS及性激素水平,保护睾丸功能,促进睾丸正常发育,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膀胱鳞状细胞癌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 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 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107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 x期5例,pT 1~pT 2期36例,pT 3~pT 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 x期1例,pT 1~pT 2期16例,pT 3~pT 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 x期6例,pT 1~pT 2期21例,pT 3~pT 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HR=2.604, P=0.032)、远处转移( HR=2.571, 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剥除术中的临床优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8例卵巢输卵管巨大囊肿患者,分为单孔腹腔镜组(18例)和传统腹腔镜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例数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单孔腹腔镜组无增加辅助孔;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无囊液外漏。单孔腹腔镜组18例患者脐孔部位瘢痕隐藏满意。单孔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1.67±13.72)min vs (55.50±14.59)min]、术中出血量[(52.22±24.38)ml vs (61.50±28.8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77±8.59)h vs (27.60±6.67)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孔腹腔镜组需术后镇痛例数(2例vs 12例)少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 P<0.05);下床活动时间[(20.95±3.65)h vs (26.95±5.43)h]及术后出院时间[(3.11±0.68)h vs (4.30±1.21)h]短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均 P<0.05)。38例患者术后均门诊随访6~24个月,切口愈合好,无一例复发。 结论:术前排除恶性卵巢输卵管肿瘤可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输卵管囊肿是可靠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壁吻合器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腹壁吻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外科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腹壁吻合器辅助的8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5例,女182例;年龄为(4.1±2.6)岁。所有患儿中,腹股沟斜疝362例[43.77%(362/827)],年龄为(1.9±1.7)岁;鞘膜积液206例[24.91%(206/827)],年龄为(2.8±1.5)岁;隐睾症68例[8.22%(68/827)],年龄为(1.3±0.9)岁;急性阑尾炎119例[14.39%(119/827)],年龄为(4.9±2.2)岁;卵巢占位性病变28例[3.39%(28/827)],年龄为(6.9±2.6)岁;精索静脉曲张44例[5.32%(44/827)],年龄为(9.2±1.3)岁。结果:所有患儿均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术中以具有穿刺、抓取等功能的腹壁吻合器辅助操作,其中1例隐睾症患儿在术中因电凝钩损伤髂外动脉而中转开放手术,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在术中发生精索动脉出血,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术中因穿刺致术区腹膜外血肿,其余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患儿的手术时间均为(5.9±1.3)min,单侧隐睾症患儿的手术时间为(36.4±8.2)min,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时间为(34.2±6.1)min,卵巢占位性病变患儿的手术时间为(51.8±12.1)min,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1.8±3.9)min。所有患儿术后随访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至3年,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下腹穿刺点发生线结反应,无其他腹壁吻合器相关并发症。结论:腹壁吻合器相关的并发症轻微、可控,术后切口隐匿、美观,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腹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不同操作通道在婴幼儿UPJO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操作通道在经腹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治疗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经腹腹腔镜Anderson-Hynes术治疗的64例0~3岁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通道不同,分为传统操作通道(A组,24例)、经脐缘单部位两通道(B组,21例)、经脐缘单部位三通道(C组,19例),对比分析三种操作通道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评分上的差异;对比术前与术后在肾盂前后径(renal pelvis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RAPD)值、最小肾实质厚度、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的变化,评估手术效果。性别及手术侧别采用Pearson χ2检验;手术并发症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如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行LSD多重检验;肾积水改善情况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6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5.69(3~30)个月。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63±27.25)min、(100.38±29.17)min和(124.42±37.41)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422, 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9.318, P=0.299);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576, 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874, P=0.018)。A、B、C组术前RAPD值分别为(3.34±0.73)cm、(3.22±0.66)cm和(3.45±0.82)cm,术后RAPD值分别为(1.95±0.45)cm、(1.83±0.38)cm和(2.08±0.62)cm,各组手术前后RAP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A、B、C组最小肾皮质厚度术前分别为(2.45±0.54)mm、(2.25±0.45)mm和(2.26±0.55)mm,术后分别为(3.12±0.67)mm、(2.91±0.54)mm和(3.03±0.60)mm,各组手术前后最小肾皮质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A组(6例)、B组(5例)和C组(9例)DRF值术前分别为31.00%(23.50%,38.00%)、33.00% (22.50%,37.00%)和31.00% (25.50%,38.50%),术后分别为42.00%(32.50%,46.75%)、39.00% (32.50,45.00%)和40.00% (35.50%,46.00%),各组手术前后DR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三种操作通道手术方式均安全可靠;在技术开展初期,经脐单部位三通道技术手术时间更长,难度更高,不易掌握;经脐单部位两通道操作简单,较易掌握,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90 d)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4例,日龄13~87 d;病变位于左侧11例,右侧16例,双侧1例。观察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成分及坏死情况;探查对侧隐匿性鞘状突发生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单侧手术与双侧手术的差异。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探查嵌顿疝内容物为小肠13例、附件14例、结肠1例,其中1例因附件坏死致疝内容物粘连于疝囊底部,腹腔镜下复位困难,增加腹股沟区切口后完成开放手术。其余27例均顺利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19例(67.90%),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8例患儿手术时间12~68 (27.0±17.3) min,住院时间(4.6±1.4) d。单侧、双侧手术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096、0.478, P值均>0.05)。术后26例患儿获随访1~12个月,无切口感染、阴囊(唇)血肿,发生阴囊(唇)水肿4例;1例(3.85%)于术后3个月腹股沟疝复发,无对侧新发疝、医源性隐睾出现;1例术后3个月发现患侧睾丸萎缩,于术后6个月行萎缩睾丸切除术。 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建议临床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感染猴痘临床表现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感染猴痘(HMPX)可影响全年龄段人群,通常以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背痛等全身性症状发病,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前驱症状1~3 d后,患者出现皮疹,常从面部开始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可累及足底和手掌;皮疹历经斑疹、丘疹、水疱、脓疱、脐化、结痂和脱落等阶段;整个病程一般持续2~4周。但是,HMPX临床表现受感染毒株遗传背景、宿主免疫史、感染途径、混合感染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出现以口腔黏膜溃疡、吞咽困难、腹泻等少见症状起病,还可出现无发热等前驱症状、出疹先于发热、仅见局部单一病变和无皮疹等不典型表现,且已证实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只有了解和警惕各种不同的HMPX临床表现,才可能及时诊治患者和控制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