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动物腹部战创伤救治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和常规电子内镜系统用于动物腹部战创伤探查与紧急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头健康巴马猪分别编为1号、2号、3号,术前禁食水8 h。实验前进行诱导麻醉,从巴马猪的中腹壁逐层切开进入腹腔,利用腹腔镜气腹机建立人工气腹,置入子弹模型1枚,建立子弹创伤模型;取出子弹模型后置入弹片模型1枚,建立弹片创伤模型。分别应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和常规电子内镜系统对1号巴马猪进行子弹模型和弹片模型的探查及取出操作。上述操作结束后,两种内镜系统分别对2号、3号巴马猪进行同样操作过程。两种内镜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分别记录两种内镜系统的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时间、内镜管道通畅性、内镜操作满意情况、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发生情况。结果: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和常规电子内镜系统进行手术各3次,手术均成功。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发现及取出子弹模型、发现及取出弹片模型的时间分别为(232.33±11.68)s、(300.33±57.70)s、(170.00±44.44)s、(52.67±2.52)s;常规电子内镜系统相应时间分别为[(232.67±21.20)s, t=-0.054, P=0.962]、[(256.67±67.00)s, t=0.880, P=0.472]、[(176.00±52.42)s, t=-0.111, P=0.922]、[(58.67±14.84)s, t=-0.832, P=0.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过程中,两种内镜系统管道均通畅,操作者对两种内镜系统的内镜操作过程均满意。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发生。 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动物腹部战创伤的救治操作成功情况与常规电子内镜系统相当,初步证实该系统用于动物腹部战创伤救治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动脉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探索之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主动脉疾病病情危急,若不及时干预死亡率极高。腔内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主动脉疾病的救治。不同区域病变的治疗难度不同,涉及主动脉弓和腹部内脏区分支血管的病变对术者和器具都是巨大的考验。术后管理也是治疗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识别危险因素筛选高危患者有助于早期处理和改善预后。虽然腔内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治疗技术和器具的进步,有望实现更加完善的全主动脉腔内微创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和损伤控制外科在开放性腹部海水浸泡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于海水的低温、高渗及大量细菌等因素影响,开放性海战腹部伤体现出与一般腹部创伤不同的伤情特点,既有原发性创伤的损害,又有海水浸泡对腹部重要脏器的二次损伤。对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受伤人员的诊疗和救治效率。笔者剖析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致病机制,结合损伤控制外科和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在战伤救治领域的应用,阐述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创伤超声重点评估在创伤性损伤医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急诊医生仍然面临对闭合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准确诊断和评估的挑战。很多严重腹部创伤或者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腹部体征,极易漏诊而进展至严重休克。影像学检查如CT和超声扫查可提供脏器破裂出血的关键诊断依据,是早期识别的关键。CT扫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但因设备无法随意移动,不能便捷地在床边实施操作。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患者,实施CT扫描的难度和风险较高 [1]。而超声检查具有可床边实施、无辐射、快速、简便易学、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急诊及重症医学已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该领域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TAI且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25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入院24 h内行TEVAR的患者为急诊TEVAR组(14例),入院先行外科手术或骨折复位固定等处理严重合并伤,24 h后行TEVAR的患者为择期TEVAR组(1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住院时长、胸腔闭式引流比例、腹部脏器修复比例等。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术后1年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死亡、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外伤恢复情况。结果:25例TAI患者年龄(41.4±14.4)岁,其中男性20例(80.0%)。21例(84.0%)持续性胸背痛,17例(68.0%)胸腔积液,5例(20.0%)纵隔血肿。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ISS更高[(24.9±14.4)分比(35.5±9.3)分, P=0.044],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1.0±0.0)d比(3.4±0.9)d, P<0.001]、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1.0±0.0)d比(11.5±13.8)d, P=0.030]及住院时长[(6.1±2.3)d比(26.8±7.7)d, P<0.001]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比例更低[9例(64.3%)比2例(18.2%), P=0.042],接受腹部脏器修复比例更高[0例比4例(36.4%), 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随访(84.0±30.5)个月,患者无死亡,均完成术后1年CTA复查,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外科手术未遗留后遗症,骨折及脏器伤愈合良好。 结论:严重TAI的临床特征为多发急性外伤伴有持续性胸背痛、胸腔积液、纵隔血肿,需及时明确诊断。多发伤处理应选择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严重TAI首选行TEVAR治疗策略,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镜技术在胸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胸腹部战创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伤情,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救治中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腔镜技术的引入为胸腹部战创伤救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主要就腔镜在胸腹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包括技术优势、诊断和治疗作用、荧光镜和无线镜技术等腔镜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duodenal papillary adenoma,DPA)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一种异常腺体增生,通常是良性的,但存在一定的恶变概率.DPA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死亡率及术后复发率较高[1-2].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使DPA微创治疗成为可能,内镜下治疗方式主要是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3],但不能完整切除病变,并发症多也使EP充满挑战.Na等[4]报道了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用于非壶腹部十二指肠腺瘤(nonampullary duodenal adenomas,SNDAs)的治疗,认为APC消融可能是治疗SDNA的可接受替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方法.目前,没有利用 APC 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病例的报道.我们应用内镜下APC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野战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总结野战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为野战条件下使用腹腔镜救治闭合性腹部战创伤进行探索.方法 在医疗队外训期间,选择山羊3只(A、B、C),每只山羊实施两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2天,使用临床常用麻醉药进行不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首先对腹腔进行探查,采用人工方法建立肠破裂模型,对破裂肠壁进行缝合.记录山羊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术中体动次数、出血量,记录腹腔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开始切皮至缝皮结束时间).结果 3只山羊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苏醒迅速,抬离手术台后均能站立行走,正常存活.结论 在不插管全麻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便,腹部战创伤手术全流程训练均可实现,表明野战条件下使用腹腔镜救治腹部战创伤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腹部战创伤后非治疗性剖腹探查术的危害及规避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并非所有腹部战创伤患者需要行紧急手术.主要因为一些外科手术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即非治疗性或阴性探查.另外,这些非治疗性或阴性探查会增加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并延长住院时间.本文旨在总结有关战创伤后非治疗性剖腹探查术的普遍性及其并发症,并讨论规避非治疗性剖腹探查术的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创伤超声重点评估在渡海登陆作战战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渡海登陆作战中,短时间内会出现批量伤员,且往往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战斗各阶段,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前有效的检伤分类能最大程度的保存战斗力.目前,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AST)因其易获得、可重复和高效的特点作为胸腹部损伤的一种伤情快速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伤亡事件中.文章主要就现代渡海登陆作战的伤情特点及FAST技术在战场伤情评估及救治中的应用与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