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肾移植组(KT)、京尼平干预组(GP),Control组和Sham组,每组6只,KT组和GP组供、受体每组各6只.采用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GP组术前1 h予50 mg/kg京尼平灌胃.于术后24 h获取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解耦联蛋白2(UCP2)的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HE结果显示,KT组大鼠肾脏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变性、间质细胞水肿、皮质出血,GP组肾组织结构损害较轻.ELISA结果显示,GP组血清 Scr、BUN 和肾组织 MDA 低于 KT组(42.06±4.03 比 53.18±3.59、28.82±2.31 比42.49±5.05、4.01±0.39 比 5.13±0.31,i=5.04、6.03、5.42,P<0.05),而 SOD 水平高于 KT 组(8.58±0.75比6.88±0.45,t=4.77,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GP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 KT组(3.53±1.795 比 17.53±6.91,t=4.81,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GP 组AMPK、SIRT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 KT组(1.07±0.17 比 0.52±0.11、0.84±0.15 比 0.48±0.23,t=6.49、3.29,P<0.05),而UCP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KT组(0.85±0.20 比 1.18±0.07,t=3.89,P<0.05).结论 京尼平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N-乙基酰胺基腺苷对心肌线粒体自噬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选择性腺苷A2受体激动剂5'-N-乙基酰胺基腺苷(5'-N-ethylcarboxamido adenosine,NEC A)对心肌线粒体自噬和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NECA(10、100、1 000 nmol/L)处理2 h,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处理2 ho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线粒体自噬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运用线粒体膜电位探针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运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和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Green同时标记细胞,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记录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定位情况;应用Oxygraph-2k高分辨率呼吸仪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NECA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显著变化.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nmol/L和100 nmol/L NECA处理组线粒体的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20)和内膜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亚型(COX Ⅳ)增高,1 000 nmol/L处理后,TOM20和COX 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NECA对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TIM23)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加入10 nmol/L NECA处理后线粒体自噬相关因子FUN 14结构域包含蛋白1(FUNDC1)表达明显增加,100、1 000 nmol/L NECA处理对FUNDC1表达无显著影响;而NECA对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和帕金森蛋白(Parkin)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NECA处理组的溶酶体与线粒体共定位降低.Oxygraph-2k高分辨率呼吸仪检测结果显示,NECA处理组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Ⅳ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NECA抑制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自噬但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膜联蛋白A1激活FPR2/ALX依赖性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是否通过激活甲酰受体2/脂蛋白A4受体(FPR2/ALX)依赖的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SCI组)、C组[SCI+ANXA1模拟肽(Ac2-26)处理组]、D组(SCI+Ac2-26+WRW4处理组),各6只.建模前3 d,C组大鼠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D组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和2.2 mg/kg WRW4,A组和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使用脊髓打击器(参数:高度6 cm,重量10 g)制备成年大鼠SCI模型,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中ROS的含量,ELISA检测脊髓组织TNF-α、IL-1β、1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BB评分[(7.8±1.9)分vs.(16.4±2.5)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BBB评分[(16.4±2.5)分vs.(10.1±1.5)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ROS含量、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B组比较,C组ROS含量[(152.33±26.56)%vs.(106.00±22.76)%]、TNF-α[(490.77±13.50)ng/g vs.(268.19±10.94)ng/g]、IL-6[(356.48±13.20)ng/gvs.(194.23±11.60)ng/g]、IL-1β水平[(334.65±9.73)ng/g vs.(153.15±11.61)ng/g]降低(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ROS 含量[(106.00±22.76)%vs.(133.01±28.70)%]、TNF-α[(268.19±10.94)ng/g vs.(394.20±15.24)ng/g、IL-6(194.23±11.60)ng/g vs.(305.77±12.92)ng/g]、IL-1β 水平[(153.15±11.61)ng/g vs.(258.74±10.02)ng/g]上升(P<0.05).与 A 组比较,B 组 p-AMPK/AMPK、LC3-Ⅱ/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mTOR/mTOR、p62 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 B 组比较,C 组 p-AMPK/AMPK(0.32±0.06 vs.0.53±0.09)、LC3-Ⅱ/Ⅰ表达水平(0.21±0.04 vs.0.66±0.08)上调(P<0.05),p-mTOR/mTOR(1.38±0.14 vs.0.76±0.06)、p62 表达水平(1.27±0.09 vs.0.79±0.06)下调(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p-AMPK/AMPK(0.53±0.09 vs.0.43±0.08)、LC3-Ⅱ/Ⅰ表达水平(0.66±0.08 vs.0.57±0.06)下调(P<0.05),p-mTOR/mTOR(0.76±0.06 vs.1.22±0.12)、p62 表达水平(0.79±0.06 vs.1.10±0.11)上调(P<0.05).结论 ANXA1 具有改善 SCI 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PR2/ALX依赖的AMPK/mTOR通路上调自噬水平、抑制ROS和炎症介质释放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感染中DNA识别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RNAi-A2aR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大鼠RNAi-腺苷A2a受体(A2aR)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首先构建3对短发夹RNA(shRNA)-A2aR序列(shRNA-A2aR 1、shRNA-A2aR 2、shRNA-A2aR 3),在shRNA慢病毒载体中分别插入3对双链shRNA oligo,shRNA慢病毒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质粒、包装载体、穿梭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从而获得病毒液。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 n=6):空载组(V组)、shRNA-A2aR 1组和shRNA-A2aR 3组,各组分别转染MOI为10的相应病毒液,转染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A2aR表达水平,确定干扰效率,以筛选最佳慢病毒载体。实验Ⅱ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5组( n=36):空载组(V组)、MOI5组、MOI10组、MOI15组和MOI20组,各组分别转染相应MOI的病毒液(最佳慢病毒载体),于转染24、48和72 h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活力和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2aR表达水平,确定干扰效率。 结果:实验Ⅰ 成功构建了2种shRNA-A2aR慢病毒载体(shRNA-A2aR 1、3)。shRNA-A2aR 3病毒液滴度为3.5×10 8 TU/ml。与V组和shRNA-A2aR 1组比较,shRNA-A2aR 3组心肌细胞A2aR表达下调( P<0.01),shRNA-A2aR 3慢病毒载体干扰效率73%。实验Ⅱ 选择shRNA-A2aR 3慢病毒载体转染24 h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均>85%;转染48 h时,MOI5组和MOI10组细胞存活率>80%;转染72 h各组细胞存活率<7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MOI5组荧光密度稍低,MOI10组转染48 h及MOI20组转染24 h时,荧光密度较高且细胞状态较好;转染72 h时各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死亡细胞增加。Western blot显示:MOI10组转染48 h、MOI15组转染48 h、MOI20组转染24和48 h时干扰效率均>70%。 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shRNA-A2aR慢病毒载体,且MOI为10、转染48 h或MOI为20、转染24 h为最佳转染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表现为炎症过度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各种感染因素诱发,其核心机制为免疫障碍。被称为先天免疫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噬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极化已被证明与炎症和免疫力密切相关。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多条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AMPK-PPARγ)、Notch、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等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各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将成为防治脓毒症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新靶点。因此,本文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SH-THSR-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大鼠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蛋白激酶A(PKA)、钠碘转运体(NI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THSR-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适碘(NI)组、重度低碘(SID)组、中度低碘(MID)组、中度高碘(MIE)组、重度高碘(SIE)组,每组22只。另选取22只雄性Wistar大鼠,喂养情况与NI组一致。饲养3个月时,收集雌鼠24 h尿样,并将雌鼠与雄鼠合笼(5 ∶ 1),交配后,每只雌鼠单独喂养,在生育10 d时,处死哺乳期大鼠取甲状腺、乳腺组织。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甲状腺和乳腺组织TSHR、PKA及NIS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TSHR、PKA、磷酸化PKA(p-PKA)及N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I组比较(162.59 μg/L),SID、MID组雌鼠尿碘中位数(3.16、6.36 μg/L)均较低,MIE、SIE组雌鼠尿碘中位数(2 356.27、11 507.29 μg/L)均较高( P均< 0.01)。HE染色可见,不同摄碘水平对甲状腺滤泡产生不同的影响:NI组多为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滤泡;MID组小滤泡增多,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或立方,滤泡腔变小,胶质减少;SID组滤泡变小,上皮细胞呈柱状或高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或缺如;SIE、MIE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多形性变化,既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又有部分小滤泡增生。不同摄碘水平对乳腺大导管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与NI组相比,SID、MID组乳腺大导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而MIE、SIE组纤维化明显减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10.73、92.37、115.75, P均< 0.01);乳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0.25、39.63、14.92, 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TSHR、PKA、p-PKA、NIS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14、6.73、8.48、4.51, P均< 0.05),其中MIE、SIE组TSH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I组( P均< 0.05);SID、MID组PK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I组( P均< 0.05);SID组p-PK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但SIE组低于NI组( P均< 0.05);SID组NI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 P < 0.05)。 结论:哺乳期大鼠高碘摄入时乳腺组织TSH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低碘摄入时PKA、N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可能通过TSH-TSHR-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碘的摄入,从而对自身及子代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介导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去乙酰化活性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 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5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野生(WT)型10只,NAD +合成途关键酶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酸转移酶1(NMNAT1)敲除(KO)型1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T型小鼠分为2组( n=5):对照组(WT+C组)和ALI组(WT+ALI组);将KO型小鼠分为3组( n=5):对照组(KO+C组)、ALI组(KO+ALI组)和ALI+ NAD +前体物质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组(KO+ALI+NMN组)。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ALI模型,KO+ALI+NMN组注射静脉注射LPS前1 h腹腔注射NMN 500 mg/kg。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测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AD +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SIRT1、乙酰化NF-κB (Ac-NF-κB)、乙酰化p53(Ac-p53)、乙酰化叉头框蛋白O1(Ac-FoxO1)、乙酰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Ac-PGC1α)水平。 结果:与各C组比较,各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TNF-α和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与WT+ALI组比较,KO+ALI组pH值和PaO 2降低,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NAD +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上调( P<0.05)。与KO+ALI组比较,KO+ALI+NMN组pH值和PaO 2升高,PaCO 2、肺W/D比值、肺损伤评分、肺组织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NAD +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NF-κB、Ac-p53、Ac-FoxO1和Ac-PGC1α表达下调( P<0.05)。 结论:NAD +介导的SIRT1去乙酰化活性增强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性ALI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FGFR2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2基因融合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机制。靶向FGFR2的药物成为晚期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以英菲替尼和培米替尼为代表的三磷酸腺苷竞争性FGFR抑制剂可有效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是FGFR2融合型晚期胆管癌患者的首选药物。然而,几乎所有经英菲替尼治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最终都产生耐药,需要联用其他药物治疗。福巴替尼可作为发生V564F突变的英菲替尼耐药性胆管癌患者的后线药物;对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所致英菲替尼耐药胆管癌患者,MAPK抑制剂与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可作为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urora A激酶抑制剂Alisertib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性程序性死亡的作用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lisertib(ALS)对人结直肠癌HT29和Caco-2细胞(来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的诱导细胞凋亡性程序性死亡的作用及与p53表达状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结直肠癌HT29和Caco-2细胞进行实验。对照组用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实验组用0.1、1.0、5.0 μmol/L ALS处理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 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关键调节分子的蛋白表达。应用Prism软件多重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然后进行Tukey的多重比较。 结果:ALS作用于HT29和Caco-2细胞24、48 h后,IC 50值分别为48.4、9.9、89.2和52.1 μmol/L。用1.0、5.0 μmol/L ALS处理HT29和Caco-2细胞,Aurora A激酶(AURKA)的磷酸化(p-AURKA)水平分别减少为对照组的45.6%、6.3%( F=100.400, P<0.01)和65.7%、30.7%( F=26.410, P<0.01)。HT29细胞表达p53蛋白,而Caco-2细胞不表达p53蛋白。与对照组比较,1.0、5.0 μmol/L ALS处理HT29和Caco-2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升高为13.4%、14.3%( F=11.240, P<0.05)和11.8%、10.5%( F=9.357, P<0.05)。5.0 μmol/L ALS引起HT29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85%( F=7.289, P<0.05)、1.6倍( F=9.640, P<0.05)、1.3倍( F=12.120, P<0.05)、4.3倍( F=56.320, P<0.0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降低为28%( F=8.849, P<0.01)。在Caco-2细胞中5.0 μmol/L ALS引起RIP、磷酸化Fas相关死亡域蛋白(p-FADD)和cleaved PARP的表达分别增加1.5倍、83%和1.1倍。 结论:ALS分别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诱导HT29和Caco-2细胞发生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与p53蛋白是否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