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NIS基因及金纳米颗粒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转染治疗基因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并携带金纳米颗粒(AuNPs)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Egr1对NIS表达的促进和AuNPs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Lv)-Egr1-NIS-巨细胞病毒(CMV)-绿色荧光蛋白(GFP)及Lv-Egr1-GFP颗粒对BMSCs进行基因转染,制备BMSCs-Egr1-NIS及BMSCs-Egr1-GFP(对照)。通过摄碘实验验证在不同放射性浓度碘诱导下NIS基因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时间、质量浓度;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AuNPs对BMSCs-Egr1-NIS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摄碘实验研究BMSCs-Egr1-NIS吞噬和未吞噬AuNP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用细胞迁移实验验证BMSCs-Egr1-NIS在吞噬和未吞噬AuNPs的情况下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靶向性;探索不同质量浓度AuNPs对 131I杀伤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辐射增敏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 t检验比较多组间数据差异。 结果:成功制备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的BMSCs(非稳转),即BMSCs-Egr1-NIS。在辐射诱导下Egr1可以增加NIS的表达,BMSCs-Egr1-NIS较BMSCs-Egr1-GFP摄碘能力提高2.5~5倍或更高;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条件是AuNPs 0.20 g/L温育24 h或者0.10 g/L温育48 h;AuNPs的细胞毒性非常低,对细胞的摄碘能力和体外靶向性没有影响;BMSCs-Egr1-NI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体外靶向性;AuNPs对 131I的辐射增敏实验示,各 131I杀伤组与无 131I的空白对照组活细胞染色吸光度( A) 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670, P<0.01),AuNPs质量浓度为0.20和0.40 g/L的实验组 131I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0 g/L组, A570 nm值分别为0.87±0.05、0.41±0.07和1.39±0.11(均 P<0.01)。 结论:BMSCs可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并携带AuNPs,作为靶向乳腺癌的载体,在放射性碘的作用下增强NIS基因表达,同时AuNPs可作为 131I治疗的辐射增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SH-THSR-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大鼠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蛋白激酶A(PKA)、钠碘转运体(NI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THSR-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摄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适碘(NI)组、重度低碘(SID)组、中度低碘(MID)组、中度高碘(MIE)组、重度高碘(SIE)组,每组22只。另选取22只雄性Wistar大鼠,喂养情况与NI组一致。饲养3个月时,收集雌鼠24 h尿样,并将雌鼠与雄鼠合笼(5 ∶ 1),交配后,每只雌鼠单独喂养,在生育10 d时,处死哺乳期大鼠取甲状腺、乳腺组织。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甲状腺和乳腺组织TSHR、PKA及NIS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TSHR、PKA、磷酸化PKA(p-PKA)及N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I组比较(162.59 μg/L),SID、MID组雌鼠尿碘中位数(3.16、6.36 μg/L)均较低,MIE、SIE组雌鼠尿碘中位数(2 356.27、11 507.29 μg/L)均较高( P均< 0.01)。HE染色可见,不同摄碘水平对甲状腺滤泡产生不同的影响:NI组多为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滤泡;MID组小滤泡增多,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或立方,滤泡腔变小,胶质减少;SID组滤泡变小,上皮细胞呈柱状或高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或缺如;SIE、MIE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多形性变化,既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又有部分小滤泡增生。不同摄碘水平对乳腺大导管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与NI组相比,SID、MID组乳腺大导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而MIE、SIE组纤维化明显减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10.73、92.37、115.75, P均< 0.01);乳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0.25、39.63、14.92, 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TSHR、PKA、p-PKA、NIS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14、6.73、8.48、4.51, P均< 0.05),其中MIE、SIE组TSH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I组( P均< 0.05);SID、MID组PK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I组( P均< 0.05);SID组p-PK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但SIE组低于NI组( P均< 0.05);SID组NI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 P < 0.05)。 结论:哺乳期大鼠高碘摄入时乳腺组织TSH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低碘摄入时PKA、N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可能通过TSH-TSHR-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碘的摄入,从而对自身及子代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激素合成基因与碘代谢和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钠碘转运体(NIS)、氯碘转运体(Pendrin)、碘酪氨酸脱碘酶(IYD)、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作为甲状腺激素合成重要的相关基因,均参与碘代谢。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异常不仅与甲状腺疾病相关,还与乳腺癌等其他疾病相关。文中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受碘的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通路在肿瘤机制研究中的相关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碘离子转运体可参与并介导细胞内外碘离子流动。机体众多含碘组织中,仅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胶体的碘离子可被作为原料,经氧化、碘化、偶联而合成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以发挥生理功能。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碘转运功能对TH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此外,功能学研究表明,碘离子转运体作为离子通道蛋白,其表达异常或功能丧失可作为肿瘤促进因子或抑制因子参与mTOR信号通路、MAPKs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调控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和凋亡,以发挥非碘转运作用。因此,碘离子转运体的非碘转运功能对肿瘤发生进展至关重要。本文就经典碘离子转运体,钠/碘协同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和阴离子交换体(pendrin),及新型碘离子转运体,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钠复合维生素转运体(sodium multivitamin transporter,SMVT)、钙激活氯通道蛋白(anoctamin 1,ANO1)的碘转运功能以及非碘转运功能。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面阐明碘离子转运体及其调控信号通路在癌症发生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总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对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参与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肠道微生物影响甲状腺碘代谢的直接因素包括脂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肽段或蛋白质等,通过影响核因子kappa B通路、参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或抗原抗体反应等方式影响甲状腺NIS的表达或活性;间接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改变细胞内环境,从而通过调控甲状腺特异转录因子的水平及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等方式影响甲状腺细胞内外碘离子的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变化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唾液腺功能受损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唾液腺功能受损发生率随着头颈部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亟需明确的防治手段。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揭示了唾液腺功能放射性损伤的部分机理并提供了一些防治措施予以临床参考。笔者重点综述由 131I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机制、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子特征概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临床上表现为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抵抗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甲状腺癌出现碘难治主要是因为钠碘同向转运体的表达减少或消失,以及一些甲状腺特异基因的表达及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的信号通路改变。本文将对RAIR-DTC的分子特征进行介绍及阐述,以期加深对RAIR-DTC的认识,为其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射性碘(RA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主要与肿瘤病灶对RAI的摄取能力及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有关。对RAI治疗反应评估为疗效不满意的患者,可以通过上述2个方向来改善其对RAI治疗的敏感性。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影响DTC患者RAI治疗的相关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总结了影响RAI摄取的包括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质膜定位的相关机制,以及影响RAI放射敏感性的DNA损伤修复等机制,以期为DTC患者内照射增敏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去分化分子机制及再分化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90%以上。DTC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多数DTC患者的肿瘤细胞基底膜中钠/碘同向转运体表达障碍,导致肿瘤细胞摄碘能力降低,最终进展为放射性碘难治性DTC (RAIR-DTC),此类患者预后较差。笔者就DTC失分化的相关基因及当前文献报道的可逆转RAIR-DTC细胞摄碘能力的分子靶向药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钠碘同向转运体表达与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 iodine symporter)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器官,是器官转运I-的结构和功能基础.钠碘同向转运体主要表达在细胞的基底侧膜上,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I-.目前已知,钠碘同向转运体的调控机制涉及激素、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信号分子的作用.此外,钠碘同向转运体作为甲状腺癌的重要治疗靶点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唾液腺等其他器官吸收放射性碘而产生的并发症也值得重视.本文重点综述了钠碘同向转运体的表达、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干预钠碘同向转运体异常相关疾病进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