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KBH5通过抑制BECN1介导铁死亡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ALKBH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22-01-01-10-10青岛市中心医院5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的囊肿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组织中ALKBH5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ESCs).应用转染小干扰RNA敲低ALKBH5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ALKBH5对E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脉管形成实验验证ALKBH5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谷胱甘肽(GSH)和铁离子含量验证ALKBH5对EESCs铁死亡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ALKBH5对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ALKBH5对BECN1表达的影响,通过RIP和MeRIP实验明确ALKBH5是否通过m6A去甲基化修饰调控BECN1的表达.采用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ALKBH5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qRT-PCR结果显示,ALKBH5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58,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270±0.044,t=17.56,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72 h时siNC组和siALKBH5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575±0.000和0.957±0.000,t=23.05,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 siALKBH5 组形成的克隆数分别为 75.330±3.712 和 22.670±1.764,t=12.82,P<0.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700±8.819和77.000±5.859(t=11.30,P<0.001),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2.000±2.309和18.330±2.028(t=14.21,P<0.001).脉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形成的脉管数分别为 73.330±4.667 和 19.330±1.764,t=10.82,P<0.001.GSH 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 组和 siALKBH5组GSH相对含量分别为1.067±0.088和0.430±0.025,t=6.942,P<0.001.铁离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铁离子相对含量分别为1.000±0.058和2.773±0.059,t=21.43,P<0.001.透射电镜观察到敲低ALKBH5后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破坏和溶解.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敲低ALKBH5显著促进BECN1蛋白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BEC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3±0.067和3.277±0.043,t=28.21,P<0.001.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IgG组和ALKBH5组BECN1相对富集量分别为1.073±0.101和79.980±3.695,t=21.35,P<0.001.甲基化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m6A+BECN1 相对富集量分别为 1.007±0.052 和 2.453±0.098,t=13.01,P<0.001.结论 ALKBH5 通过介导 m6A 去甲基化抑制BECN1的表达而抑制EESCs铁死亡,促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布尔韦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巴黎西岱大学ASSELAH团队研究了布尔韦肽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在这项Ⅱb期开放标签试验中,将慢性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A组(单独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每周180 μg,治疗48周)、对照B组(布尔韦肽10 mg持续96周)和试验组[布尔韦肽每天2(A)或10(B)m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每周180 μg,治疗48周,随后每日相同剂量的布尔韦肽持续4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不到的丁型病毒性肝炎病毒(delta hepatitis virus,HDV)RNA 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 1-42(amyloid β-protein1-42,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 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 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1-42 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 组[Aβ1-42 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 20 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1-42 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 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 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 表达抑制Aβ1-42 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DK1-Akt信号通路干预对心肌细胞HCN4离子通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蛋白激酶B(PDK1-Akt)信号通路干预对心肌细胞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4(HCN4)转录、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酶解法从健康雄性野生型C57小鼠和心脏特异性敲除PDK1小鼠获得心房肌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PDK1-KO组;另外,对急性分离自C57小鼠的心房肌细胞进行培养,将其分为药物对照组[予二甲基亚砜(DMSO)干预)]、PDK1敲低组[予1 μg/ml PDK1的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质粒干预]、SC79组[予Akt激动剂SC79(8 μmol/ml)干预]、GSK2334470组[予PDK1抑制剂GSK2334479(10 nmol/ml)干预]和PDK1敲低+SC79组(予8 μmol/ml SC79和1 μg/ml PDK1的shRNA干扰质粒干预)。为进一步减少药物脱靶的可能,故运用PDK1的shRNA质粒转染培养的心肌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加用SC79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相应组心房肌细胞PDK1及HCN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K1、Akt及HCN4蛋白表达水平,全细胞膜片钳检测HCN的电流密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CN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DK1-KO组的HCN4的mRNA(1.46±0.03比0.99±0.01, P<0.001)及蛋白(1.14±0.02比1.00±0.06, P=0.017)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PDK1-KO组的HCN电流密度大于空白对照组[(-17.47±2.00)pA/pF比(-12.15±2.25)pA/pF, P=0.038]。(2)通过比较PDK1敲低组、SC79组和药物对照组细胞,对PDK1 shRNA及Akt特异性激动剂SC79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显示PDK1敲低组细胞的PD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药物对照组,SC79组细胞的磷酸化-Akt(Thr 30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3)GSK2334470组细胞的HCN4 mRNA(3.61±0.46比1.00±0.08, P<0.001)及蛋白(2.33±0.11比1.00±0.05, P<0.001)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4)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4 mRNA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1.76±0.11比1.00±0.06, P<0.001)及PDK1敲低+SC79组(1.76±0.11比1.33±0.07, P=0.003),PDK1敲低+SC79组的HCN4 mRNA表达水平亦高于药物对照组(1.33±0.07比1.00±0.06, P<0.001)。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1.15±0.04比1.00±0.05, P=0.003),PDK1敲低+SC79组的HCN4蛋白表达水平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低于PDK1敲低组(0.95±0.01比1.15±0.04, P<0.001)。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示,药物对照组细胞的HCN电流密度为(-13.27±1.28)pA/pF,PDK1敲低组细胞为(-18.76±2.03)pA/pF,PDK1敲低+SC79组细胞为(-13.50±2.58)pA/pF;PDK1敲低组细胞的HCN电流密度大于药物对照组( P<0.001),而PDK1敲低+SC79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DK1敲低组的绿色荧光较药物对照组增强,提示定位于细胞膜的HCN4表达量增加。而PDK1敲低+SC79组的绿色荧光较PDK1敲低组减弱,提示当敲低PDK1后再进一步激动Akt,定位于细胞膜HCN4表达量下降。 结论:PDK1-Akt信号通路参与心肌细胞HCN4离子通道转录、表达水平及功能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宿主免疫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但目前人类感染MERS-CoV后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已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抵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清除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MERS-CoV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机制,以期为冠状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开发提供新的靶点、方向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调控卵巢癌耐药株A2780/顺铂迁移及侵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调节卵巢癌耐药株A2780/顺铂(DDP)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分为普通组A2780、顺铂耐药组A2780/DDP。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活性及顺铂耐药性。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2780、A2780/DDP细胞中ERCC1、上皮表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ERCC1转染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CC1、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的改变。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 结果:A2780/DDP的半抑制浓度(IC 50)值为17.66 mg/L,A2780的IC 50值为2.236 mg/L,A2780/DDP较A2780的IC 50提高了7.898倍。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高于非耐药株,且A2780/DDP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株A2780,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明显低于A2780。干扰A2780/DDP中ERCC1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细胞中ERCC1和间质表型Vimentin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上皮表型E-cadhetin表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2780/DDP中高表达的ERCC1通过促进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状RNA PNN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irc PNN(Circ PNN/hsa_Circ_010180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以及调控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肝癌患者血浆中Circ PNN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癌细胞Huh-7、SK-HEP-1中Circ PNN表达。应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Circ Bank数据库预测Circ PNN结合的miRNA及位点。结果:Circ PNN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差异倍数(FC)为268.63, P<0.05]。人HCC细胞系Huh-7和SK-HEP-1中Circ PN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8.206±0.118比0.950±0.010, P<0.05;20.822±0.288比0.950±0.010, P<0.05)。在SK-HEP-1细胞中转染Circ PNN siRNA-1和siRNA-2后,siRNA-1组、siRNA-2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826±0.040比1.022±0.053, P<0.05;0.492±0.027比1.022±0.053, P<0.05);siRNA-1组、siRNA-2组SK-HEP-1细胞凋亡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3±0.404比4.800±0.608, P<0.05;27.133±0.751比4.800±0.608, P<0.05);siRNA-1组、siRNA-2组凋亡蛋白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121±0.926比0.805±0.628, P<0.05;1.372±0.161比0.805±0.628, P<0.05),可促进细胞的凋亡能力。Circ Bank数据库生物信息学预测Circ PNN上结合的miRNA数量为10个。 结论:肝细胞癌通过增高Circ PNN表达,通过分子海绵机制作用于miRNA,下调Caspase-3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rahma相关基因1与激活转录因子2相互作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激活转录因子2(ATF2)相互作用调控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2021年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经病理确诊为日光性角化病(AK)、cSCC(含原位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分别66例和80例,同时收集皮肤美容手术修整下的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RG1在cSCC、AK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RG1表达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收集cSCC患者和健康对照新鲜组织标本各12例,常规培养cSCC细胞株A431和Scl-1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BRG1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BRG1与ATF2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干扰法敲低A431、Scl-1细胞中BRG1(BRG1 siRNA1 ~ 5组)和ATF2表达(ATF2-shRNA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或shNC作为对照(control siRNA组、shNC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BRG1、ATF2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G1蛋白在cSCC、AK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 χ2 = 44.40, P < 0.001)。qRT-PCR显示,cSCC组织中BRG1 mRNA表达水平(1.345 ± 0.956)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2.499 ± 1.501, t = 2.25, P = 0.035),A431、Scl-1细胞中BRG1 mRNA表达水平(0.041 ± 0.002、0.026 ± 0.003)亦显著低于HaCaT细胞(0.135 ± 0.033, t = 4.95、5.73, P = 0.008、0.005)。BRG1的低表达与cSCC患者癌组织位于曝光部位( P = 0.041)、肿瘤低分化程度( P = 0.001)、Broder高分级( P < 0.001)有关。BRG1 siRNA1组和BRG1 siRNA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均 P < 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在A431、Scl-1细胞中BRG1蛋白与ATF2蛋白能相互结合,免疫荧光法显示二者存在共定位;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A431(BRG1 siRNA1、2组)和Scl-1细胞(BRG1 siRNA1组)中敲低BRG1表达可促进ATF2磷酸化激活(均 P < 0.05);与shNC组相比,shATF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均 P = 0.001)、24 ~ 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 P < 0.001)、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均 P ≤ 0.001)。 结论:BRG1在cSCC及AK组织中低表达,且BRG1可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ATF2促进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BRG1可能通过与ATF2蛋白相互作用并抑制ATF2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不到1/10万人·年,我国2010年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患者常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ALS致病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8.9%和散发性ALS的1.2%,是亚洲人群,尤其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ALS致病基因。我国ALS患者SOD1突变分布多位于2号和4号外显子,不同于北美ALS患者多突变于1号和4号外显子。SOD1突变将导致抗氧化酶作用减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近年研究者们逐步发现SOD1突变亦会导致神经元内蛋白稳态失衡、SOD1蛋白类似朊蛋白样增殖和传播、转录因子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失调。临床上,携带SOD1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为48~52岁,绝大多数(95%)以肢体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约为6年;我国SOD1突变患者发病更为年轻,约为44岁;平均生存时间更长,约为8年。但不同位点的突变对应的临床表型和进展速度差异显著。目前已有数项针对SOD1突变的2期临床试验,作用机制涉及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RNA干扰(AAV-miRNA)以及促进错误折叠蛋白清除(arimoclomol)。但对结果需谨慎解读,同时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同型异型盒C11基因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同型异型盒C11(HOXC11)基因在结肠癌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检索结肠癌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70例临床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OXC11表达;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人类肿瘤细胞系116(HCT116)、人类大肠癌H-29细细胞(HT-29)、人结肠癌SW480细胞(SW480)及肠上皮细胞株新型人肠胚胎细胞模型(HIEC)(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资源中心)中HOXC11表达,对数据库结果进行验证。用HOXC11-小干扰RNA(siRNA)转染SW480细胞,检测转染对SW480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抑制HOXC11后SW480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使用STRING数据库对结肠癌中HOXC11的功能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及富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HOXC11在结肠癌高表达(|logFC| >2, P<0.05),高表达HOXC11是患者预后差的标志( χ2=3.92, P<0.05),验证结果与数据库结果一致。结肠癌细胞株HOXC11水平在SW480为1.073±0.190、HT-29为0.743±0.029,明显高于HIEC(0.247±0.042),SW480细胞中HOXC11水平最高( F=40.22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I网络分析显示HOXC11与其相邻节点呈现出共表达趋势,功能富集分析显示HOXC11的靶基因影响了生长、发育、增殖等很多生物学过程。HOXC11-siRNA转染后SW480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细胞活性在对照组、无关序列组、HOXC11-siRNA组分别为0.993±0.114、0.980±0.077、0.468±0.077( F=65.011, P<0.05)、细胞周期处于G 0/G 1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处于S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处于G 0/G 1期3组数值分别为53.767±9.150、53.433±6.240、79.300±6.252( F=12.248, P<0.05);处于S期3组数值分别为33.200±7.529、36.167±7.731、13.367±4.565( F=10.071, P<0.05);G 2/M期3组数值分别为12.967±3.584、10.367±1.620、7.300±2.022( F=3.700, P<0.05)。HOXC11-siRNA转染后SW480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分别为1.032±0.142、0.967±0.058、0.439±0.101;1.028±0.139、0.964±0.091、0.467±0.075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关序列组( F=18.798, P<0.05; F=17.011, P<0.05),而p21的表达分别为0.457±0.105、0.486±0.132、0.847±0.060( F=8.932,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关序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OXC11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强与预后有关,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