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的康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功能锻炼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类风湿致使患者膝关节损毁患者4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直腿抬高、滑墙、脚跟滑动训练等.结果: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可预防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12具猪膝关节新鲜标本,制备ACL胫骨撕脱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各6具膝关节.缝线组采用缝线结合外排锚钉固定,双排组采用锚钉双排桥式固定.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测试,记录最终失效荷载、屈服载荷、位移、刚度.[结果]除缝线组1例失效,其余对象都通过了50~250 N载荷,1000周期循环测试,位移缝线组为(4.19±1.31) mm,双排组为(1.94±0.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轴向加载损毁试验,最终失效荷载缝线组为(612.60±121.59)N,双排组为(580.19±119.79)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载荷缝线组为(343.0±208.07)N,双排组为(278.01±196.39)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刚度:缝线组(17.93±7.72) N/mm,双排组(48.34±9.57)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均提供可靠内固定,在生物力学上无明显差异.在循环加载环境下,双排固定提供了更少的位移.相比抗拔能力,双排固定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针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的缓解效应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及骨质破坏的缓解效应,探讨针刺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法诱导建立CIA模型.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1 mA,30 min/次,1次/d,连续28 d.每周监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足容积;干预结束后通过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和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容积增大、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增生,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与骨部分损毁,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足容积减小、关节炎指数降低(P<0.05);踝关节面较完整,滑膜组织增生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层较厚,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下调(P<0.01,P<0.05).结论: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穴对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与骨质破坏具有较好的缓解效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滑膜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骨破坏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韧带重建悬吊固定隧道口破裂的补救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介绍一种术中处理膝韧带重建悬吊固定骨隧道外口破裂的技术方法.[方法]术中明确悬吊固定骨隧道外口破裂导致固定失效.以隧道外口为中心行小切口,探明外口骨损毁程度,选择大小合适的辅助钢板,将移植物复合体向外牵出,原Endobutton引线和袢钢板穿过辅助钢板的中心孔,翻转袢钢板,使袢钢板挂于辅助钢板之上,回拉移植物复合体远端,至辅助钢板紧密嵌压于骨隧道外口正常骨质,恢复原来的悬吊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患者男性,58岁,外伤致后交叉韧带损伤,严重膝关节后向不稳定.行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预张过程中股骨骨隧道外口发生骨折,采用上述辅助钢板方法进行补救.术后按照常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随访24个月,膝关节稳定性与关节活动度正常,X线片显示股骨侧辅助钢板袢钢板位置好,骨隧道愈合.[结论]此技术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韧带重建悬吊固定隧道口破裂的补救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活动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活动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64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16只,分别为固定(immobilization,IM)组、自由活动(free motion,FM)组、低强度活动(low-intensity motion,LIM)组以及高强度活动(high-intensity motion,HIM)组.所有动物均行右膝关节ACL切除,而后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行ACL重建术.IM组的动物术后2周石膏固定患膝于屈曲120.位;FM组术后置于饲养笼中自由活动;LIM组和HIM组分别在跑步台上,以0.2m/s和0.5m/s跑步,1次/3 d,每次持续0.5 h.8周后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仅HIM组3只出现轻度跛行,处死后抽屉实验阳性,内固定失效,肌腱出现部分抽出,但隧道内仍存有一定长度的肌腱.组织学观察,与FM组相比,IM组腱骨界面仍存在较明显的界限、裂隙,更多的炎症细胞和血管组织,且未见任何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方面,最大损毁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位移由小至大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CL重建术后适当活动有利于腱-骨愈合,而完全固定或高强度活动均不利于腱-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