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shop软件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DLK治疗圆锥角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干预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圆锥角膜完成期拟行飞秒激光辅助DLK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应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患者角膜直径,然后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的直径;而对照组植床/植片直径统一设定为7.9/8.2 mm。观察患者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平均散光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72例(72眼)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植床/植片的直径分别为7.9/8.2 mm 6例、8.1/8.4 mm 18例、8.3/8.6 mm 16例;对照组32例,植床/植片直径均为7.9/8.2 mm。术后1周,研究组应用Photoshop软件实际测量的角膜植片直径为(8.4±0.1)mm,与术前个性化设计的植片直径进行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710)。术后12个月,研究组BCVA(LogMAR)为0.44±0.24,较对照组(0.58±0.30)视力更好( t=-2.19, P=0.030);研究组散光为(3.96±2.68)D,相比对照组的(6.30±4.71)D,其散光更小( t=-2.65, P<0.001)。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后弹力层破裂、缝线松动、缝线新生血管化、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结论::应用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直径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显著改善圆锥角膜患者DLK后的屈光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gasure痔切除术联合免打结倒刺线用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日间病房混合痔患者采用Ligasure痔切除术联合免打结倒刺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病房收治的126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53例,女性73例,年龄22~76岁,平均45.8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n=63)和对照组( n=63),观察组采用Ligasure痔切除术联合免打结倒刺线;对照组采用开放型痔切除术(Milligan-Morgan)。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连续性校正 χ2检验。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74, P<0.001; t=-7.07, P<0.001)。两组术后第1、3、7天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7, P=0.144; t=-0.32, P=0.749; t=-0.34, P=0.732)。两组术后尿潴留、术后出血、肛周水肿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 P=0.559; χ2=1.81, P=0.179; χ2=1.92, P=0.165)。但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4.15, P=0.042)。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3, P<0.001)。 结论:对于日间病房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采用Ligasure痔切除术联合免打结倒刺线,其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满足日间病房痔切除术快速、高效及安全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66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34例(66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26.6±7.6)岁,轻度49眼,中度17眼。均行埋没导引法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术中通过引导缝线走行于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复合体深面,将复合体前徙缝合固定于睑板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的距离,方差分析法分析上睑下垂矫正效果。结果:本组34例(66眼),术前、术后3、6、12个月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分别为(3.84±0.79) mm、(1.64±0.13) mm、(1.67±0.14) mm、(1.68±0.14) mm。术后测量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术后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感染、倒睫、上睑迟滞、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结膜脱垂等其他上睑下垂手术的并发症。1例出现重睑缝线脱落,予以修复,余33例患者上睑缘高度矫正满意,形态良好,双眼对称性可,其中2例(4眼)上睑缘高度出现轻微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轻、中度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可形成稳定粘连,术后远期眼睑功能、形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缝线表面修饰和改性的现状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缝合线在外伤创面和手术切口的愈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缝合需求的提高,缝线的性能不断地被开发。同时,在眼科手术中缝线带来的眼内感染等不良反应也催生了眼科缝线的改性研究。现笔者对现行临床通用的缝线在表面修饰和改性方面的改进进行概括,并对眼科缝合线在应用上的特殊需求、现有的改性研究以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的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的4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34.8±7.4)岁(范围:24~50岁);体重指数(21.2±2.4)kg/m 2(范围:18~26 kg/m 2);左侧29例(60.4%),右侧19例(39.6%)。在内镜监视下,使用预装高强度缝线的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对跟腱近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经腱周膜下空间将缝线尾端引导至跟腱止点小切口处,然后用直径4.5 mm外排锚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跟腱重塑情况,使用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伤侧与健侧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3.5)个月(范围:18~32个月)。术后 12个月MRI检查结果显示跟腱断端重塑良好,信号均匀。末次随访时ATRS[ M(IQR)]为95.0(4.7)分。伤侧与健侧的跟腱静息角[(17.1±2.4)°比(17.4±2.6)°, t=1.92, P=0.062]和单足提踵高度[(14.2±1.7)cm比(14.4±1.5)cm, t=1.71, P=0.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腓肠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跟腱再断裂。1例患者因二次受伤导致锚钉轻微切出,术后5个月移除锚钉。46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体育活动。 结论: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跟腱断端的稳定连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早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倒刺线皮内缝合与传统皮钉缝合的临床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与传统皮钉缝合比较,探讨3-0STRATAFIX Spiral PGA-PCL倒刺缝线进行皮内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初次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采用3-0 STRATAFIX Spiral PGA-PCL倒刺缝线闭合切口(观察组);42例采用传统皮钉闭合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缝合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1、4周及术后3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需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切口美观满意度高达88.89%,而对照组患者仅为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WES美观学评分为(5.25±0.25)分,对照组患者为(3.86±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切口并发症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随访时均未见感染征象。两组术后1、4周血清CRP、ESR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4周血清CRP、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STRATAFIX Spiral PGA-PCL倒刺缝线进行皮内缝合,不会增加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切口美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并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膝关节置换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性斜视手术显微镜下眼外肌调整缝线式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下眼外肌调整缝线式手术治疗复杂性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91例复杂性斜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显微镜下眼外肌调整缝线手术矫正斜视,其中83例为超长量手术。全麻苏醒后或次日观察眼位及有无复视或复视是否消失,如需调整缝线则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调整。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全部眼位矫正良好、复视消失,未出现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复杂性斜视行手术显微镜下眼外肌调整缝线斜视矫正术,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对热压伤所致4例9指小儿手指离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清创后采用克氏针行指骨纵行固定,修复指屈、伸肌腱,吻合两侧指动脉及伴随神经,并吻合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移植重建指背静脉,指背热压伤皮肤予暂时保留或一期皮瓣覆盖指背创面。结果:术后1例小指发生静脉危象,拆除部分伤口缝线,侧切放血成功存活,余指体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0.5~1.0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手功能: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热压伤所致小儿手指离断,只要指体完整,术中综合判断皮肤、血管、骨损伤的程度,通过吻合指动脉及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行指背静脉移植,局部带蒂皮瓣覆盖创面再植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导致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6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临床资料。39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内翻组),107例术后未发生肱骨头内翻(非肱骨头内翻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致伤原因、骨折Neer分型、骨折类型(内翻或外翻)、手术时机、手术技术(是否内侧柱支撑、是否松质骨植骨,是否缝线加强)、肱骨头螺钉数量和术中复位质量,进行肱骨头内翻的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主观评估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肱骨头内翻组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比例均高于非肱骨头内翻组( P<0.05)。而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和肱骨头内螺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和术中内翻复位不良与肱骨头内翻显著相关( P<0.05)。在这些风险变量中,缺乏内侧柱支撑与肱骨头内翻的相关性最强( OR=9.62),与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相关性也较强( OR=8.39)。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评估表明,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可靠性良好。 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内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手术术中缝线管理器的设计与介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手术中必不可少且使用最频繁的是手术缝线,也是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物品清点的重点。心脏手术因不同部位、血管大小的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缝针及缝线,其材质、型号、种类繁多,规格也各不相同。一旦手术缝针丢失,难以寻找。一方面有遗留患者体内的风险,增加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因寻找丢失的缝针而延长手术时间,耗时耗力。因此,为了加强手术术中缝线管理,笔者设计了一款排线器,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