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自噬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自噬的调控作用,阐明益气活血法对失神经肌萎缩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神经夹伤大鼠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LY294002,每组8只;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第18天取胫前肌计算湿重比并进行形态学观察,Western-blot检测胫前肌PI3K/PKB/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胫前肌湿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补阳还五汤组和弥可保组胫前肌湿重比显著提高(P<0.05),补阳还五汤+LY294002组胫前肌湿重比下降.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形态不规则,肌纤维结构紊乱,结缔组织增生较多,肌纤维明显萎缩变性.补阳还五汤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少(P<0.05),形态较规则.补阳还五汤+LY294002组肌萎缩加重,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补阳还五汤组、弥可保组p-PI3K、p-PKB、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Atg5,Becline-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补阳还五汤+LY294002组p-PI3K、p-PKB、mTOR蛋白表达降低而Atg5,Becline-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可通过PI3K/PKB/mTOR通路抑制自噬-溶酶体系统过度激活,发挥失神经肌萎缩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自噬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噬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物质降解系统之一,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质包裹于其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以自噬-溶酶体的方式完成对物质的降解。自噬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并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内耳发育异常、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等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伤过程中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有成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靶点的潜力。但也有研究指出耳蜗细胞中的自噬亦是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了自噬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噬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自噬作为干预靶点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钠泵调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清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肺水堆积致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高,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当前也无特效治疗药。肺泡内水肿液主要由钠水转运系统主动转运而重吸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基底侧钠泵即Na +-K +-ATP酶介导的Na +转运是肺水清除的主要动力。Na +-K +-ATP酶调节通过多种途径,受诸多调节因素影响,其中长期调节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即在转录水平使Na +-K +-ATP酶合成增多,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Na +-K +-ATP酶还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和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而影响其丰度及酶活性,其中Na +-K +-ATP酶α1亚基起关键作用,在钠水转运中最重要。本文针对肺水清除中Na +-K +-ATP酶相关通路的长期调节机制以及针对这种机制探索ARDS新疗法的可能性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对脓毒症肺损伤时细胞器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发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高尔基体应激、溶酶体介导细胞自噬、外泌体分泌转移等细胞器功能障碍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及其催化产物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应激状态下细胞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通过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以减轻脓毒症ALI。文章主要阐述HO-1/CO系统对脓毒症ALI时细胞内各重要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外泌体等的调控作用,为脓毒症ALI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autin-1通过抑制杏仁核区星形胶质细胞焦亡改善小鼠TBI后焦虑样行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Spautin-1对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每组12只。后2组小鼠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TBI模型。造模后10 min,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侧脑室注射2 μL Spautin-1溶液(10 mmol/L),另外2组注射等量溶剂。造模后1、7、14 d采用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评估小鼠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造模后15、16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造模后16 d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杏仁核区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阳性细胞数、白细胞介素(IL)-18及IL-1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杏仁核区自噬、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1、7 d,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的NSS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造模后15、16 d,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旷场实验的跨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下降,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进入开放臂次数(OE)百分比、开放臂停留时间(OT)百分比下降;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的跨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OE百分比、OT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NeuN阳性细胞数减少;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尼氏小体、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IL-1β、IL-18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增加;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IL-1β、IL-18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成孔蛋白D-N末端片段(GSDMD-N)、泛素特异性肽酶(USP)13及B淋巴细胞瘤-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1)的表达上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值升高;与TBI组比较,TBI+自噬抑制剂Spautin-1组小鼠杏仁核区NLRP3、活化Caspase-1、GSDMD-N、USP13、Beclin1蛋白的表达下调,LC3Ⅱ/LC3Ⅰ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噬抑制剂Spautin-1能够改善小鼠TBI后的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杏仁核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自噬依赖性焦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瓦斯爆炸致大鼠肺损伤中细胞自噬的改变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细胞自噬在瓦斯爆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于2018年2月,通过大型巷道爆炸实验系统模拟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6个距离组(40 m、80 m、120 m、160 m、200 m、240 m),每组18只。于爆炸前、爆炸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呼吸功能,麻醉处死大鼠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自噬标志蛋白B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原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LC3B、P62、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和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瓦斯爆炸后,80 m距离组大鼠死亡率最高(13只,72.22%),肺组织损伤程度最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为(4.00±0.00)分。瓦斯爆炸后,大鼠每分通气量(MVb)、最大吸气流速(PIFb)和最大呼气流速(PEFb)均低于爆炸前( P<0.05),80 m、200 m和240 m距离组大鼠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40 m、80 m、120 m、160 m和20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LC3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5)。各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Atg12和LC3BⅡ/Ⅰ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40 m、80 m、120 m和16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Beclin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80 m、160 m和200 m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P62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P<0.05),除240 m距离组外其余各距离组大鼠肺组织中Lamp2和Bcl-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瓦斯爆炸致ALI大鼠肺组织中细胞自噬作用增强,细胞自噬及其信号调控通路参与了瓦斯爆炸致大鼠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损伤越重,自噬程度越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七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neonatal hemophagocytic syndrome,N-HPS)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N-HP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7例N-HPS患儿病例资料。并以"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性"、"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婴儿"、"新生"、"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等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8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N-HPS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本院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足月儿5例,有阳性家族史1例;6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例肝脾肿大或肝大,3例合并呼吸道感染;7例有高铁蛋白血症,6例有低纤维蛋白原和(或)高三酰甘油血症,其他表现有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少、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骨髓细胞中噬血现象、可溶性CD25活性升高等;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2例;PRF1基因突变1例。7例予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2例HSV感染患儿予阿昔洛韦治疗;最终治愈3例,死亡4例。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24例N-HPS患儿,平均发病日龄5.1 d,发热21例,低体温1例;肝大、脾大、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少各20例;20例行铁蛋白检查,升高19例,17例>1 000 μg/L;噬血现象18例;低纤维蛋白原和(或)高三酰甘油17例;10例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检查,下降6例;8例行可溶性CD25活性检查,升高7例;转氨酶升高12例,胆汁淤积5例。病毒感染7例(其中HSV感染3例),细菌感染5例。自身抗体系列阳性4例。基因异常4例,其中PRF1基因突变3例,UNC13D基因突变1例。24例患儿最终治愈12例,死亡9例,好转2例,1例治疗及预后不详。结论:N-HPS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脾大,可累及多个系统,病因与PRF1基因突变、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病死率较高。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细胞减少、噬血现象及铁蛋白升高。治疗以免疫球蛋白和(或)糖皮质激素为主,同时治疗原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精子发生及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真核细胞内除自噬-溶酶体外的另一种蛋白质降解系统。UPS可以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减少因错误折叠蛋白堆积而导致的衰老疾病发生。UPS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和调节功能作用于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形过程,在精子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穿透、受精后精子线粒体的消除等重要生殖过程也与UPS紧密相关。本文就近年来UPS在精子发生和受精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不孕症关系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有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肝衰竭系统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总结伴有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和Ovid数据库,检索1980年1月至2022年5月发表的伴有成人HPS的肝衰竭患者相关文献,经筛选后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有77例伴有成人HPS的肝衰竭患者,平均年龄(41.8±12.5)岁。病例临床表现以持续高热、乏力、消化道症状、重度黄疸最为常见。影像学改变并非特异,最常见的为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升高,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检查可见噬血细胞。继发于感染的成人HPS更易伴发肝衰竭(55.8%),总病死率为84.4%。结论:伴有成人HPS的肝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治,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器官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与睡眠相关的缺氧/复氧综合征,可导致心脑血管、糖脂代谢、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甚至造成多脏器损害,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自噬是真核细胞依赖溶酶体途径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并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许多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暂停引起心肌、海马、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