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将40例长期卧床老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无效NMES.干预前以及干预14d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的峰值流速和管腔直径,并计算静脉瘀滞指数;同时采集D-二聚体水平并测量双下肢小腿围度.结果:干预14d后,研究组双侧股总静脉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双侧股总静脉、腘静脉瘀滞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峰值流速、双侧股总静脉和胭静脉峰值管径均较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左侧股总静脉、左侧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干预前增加(P<0.05).组间差值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双侧下肢股总静脉、右侧胭静脉的峰值流速及管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双侧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NMES可改善长期卧床老人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的峰值流速,降低瘀滞指数,具有预防DVT形成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和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或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病例配对法分为梭柱型组和圆柱型组,每组患者各40例。梭柱型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圆柱型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和美观效果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切缘评价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染色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缘情况、乳房顺应性差值、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柱型组患者乳房凹陷程度和瘢痕评分低于梭柱型组,对称性高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评分低于梭柱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梭柱型组(P<0.05);圆柱型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梭柱型组(Log-Rank χ2=4.682, P=0.034)。结论: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后行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小,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乳房美观度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检测股骨头区域和踝关节区域达峰时间(TTP)、计算踝关节区域与股骨头区域 TTP的差值,测量踝肱指数(ABI).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中不同Rutherford分类患者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以及左侧病变患者与右侧病变患者股骨头区域TTP、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herford分类越高,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越低(P<0.05);经Pearson检验,LEASO患者的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与ABI呈负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对LEASO具有诊断效能;经Delong检验,TTP差值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踝关节区域TTP(P<0.05).结论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测定踝关节区TTP及TTP差值是诊断LEASO的量化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职工角色扮演的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医院职工角色扮演,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并探讨其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指标。随机抽取20名医院2019年度新入职职工成立服务体验团队,基于角色扮演体验患者就医历程。采用《患者感知与期望服务质量调查问卷》收集体验人员对就医服务体验的期望值和感知值,总结在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和经济性6个维度的薄弱环节。整改后,通过再次体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整改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分别对服务体验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问题整改前后感知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9年8月,体验人员在入职3周内分别在急诊、门诊和住院部各体验1周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其对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时获得帮助、就医流程、获取报告时间、服务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就医环境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均值差值≥0.50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为期3个月的整改后,体验者在医院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维度的感知值均有提高;2019年12月较1月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 P<0.05)。 结论:基于职工角色扮演的就医服务体验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防晒乳对儿童皮肤防护作用的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 - 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 ~ < 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组(左侧涂抹试验品、右侧涂抹对照品)或B组(右侧涂抹试验品、左侧涂抹对照品),涂抹后进行阳光暴露活动,在阳光暴露前后对颞部、上臂伸侧和前臂伸侧部位进行皮肤测试评估。试验品为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防晒系数(SPF)50+,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PA)++++],对照品为含有甘草提取物的婴儿防晒霜(SPF35,PA++)。采用双侧差异量表评估日晒后症状,采用红斑评分评估晒后红斑情况,采用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平台检测评估部位黑色素及红斑值、含水量及经表皮失水量(TEWL)。观察记录相关不良事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198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及访视,男100例(50.5%),女98例(49.5%);年龄3 ~ 17(8.11 ± 0.23)岁,A组、B组各99例。颞部、前臂伸侧和上臂伸侧日晒后对照侧症状更明显的受试者例数多于试验品侧(颞部:11例比4例,上臂伸侧:16例比2例,前臂伸侧:33例比3例),两侧频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红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黑色素值差值(3.57 ± 2.41、1.74 ± 1.68)均低于对照侧(9.50 ± 2.21、8.13 ± 1.87),颞部、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角质层含水量差值[7.72(-2.19,19.44)、9.56 ± 1.37、9.05 ± 1.37]均高于对照侧[-3.25(-13.54,9.94)、3.63 ± 1.32、3.73 ± 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日晒后与日晒前红斑值、TEWL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研究期间1例(0.51%)的对照侧发生一过性荨麻疹,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含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3 ~ < 18岁健康儿童日晒后黑化的防护优于对照品,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HER2的 177Lu标记亲和体核素药物的构建及其在荷瘤鼠中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亲和体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HER2-BCH,初步评估其在HER2阳性肿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用于HER2阳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盐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完成 177Lu标记。采用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对标记产物进行质量控制并监测体外稳定性。在HER2阳性NCI-N87荷瘤鼠模型中进行生物分布实验,以及 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治疗。对治疗后小鼠正常器官行组织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分析数据。 结果:成功获得放射性标记产率>80%、放化纯>98%、体外稳定性良好的 177Lu-DOTA-HER2-BCH。生物分布数据显示, 177Lu-DOTA-HER2-BCH靶向性好,肿瘤摄取高且滞留时间长,注射后4、24、48和96 h的肿瘤摄取值分别为(11.93±0.46)、(8.65±0.40)、(5.89±0.69)和(3.26±0.36)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治疗实验示, 177Lu-DOTA-HER2-BCH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开始后第3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值差值146.97 mm 3; F=4.02, P=0.016(Bonferroni法校正)],随后2组间肿瘤体积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177Lu-DOTA-HER2-BCH治疗组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0.05~61.21,均 P>0.017(Bonferroni法校正)]。治疗结束后,小鼠各器官病理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结论: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在HER2阳性荷瘤鼠中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有望成为HER2阳性肿瘤的可替代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个体化应用阿托伐他汀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自2021年3—12月连续纳入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ABCB1 G2677T(rs203258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G、GT和TT共3组。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降脂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记录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血清LDL-C水平<1.8 mmol/L为降脂治疗有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因素。统计软件为SPSS 25.0。结果:GG、GT和TT 3组分别有50例(38.17%)、49例(37.40%)和32例(24.43%)患者。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TC水平分别为(3.47±0.70) mmol/L、(3.59±1.09) mmol/L和(3.48±1.02) mmol/L,低于治疗前的(4.27±0.99) mmol/L、(4.02±0.98) mmol/L和(4.03±1.3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52,3.092,5.593,均 P<0.01)。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89±0.53) mmol/L、(2.07±0.92) mmol/L和(1.96±0.79) mmol/L,低于治疗前的(2.87±0.92) mmol/L、(2.56±0.89)mmol/L和(2.55±1.1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96,4.055,5.980,均 P<0.001)。治疗前后GG组血清LDL-C水平差值为(-0.97±0.69)mmol/L,GT组和TT组分别为(-0.50±0.86)mmol/L和(-0.59±0.56)mmol/L,3组治疗前后血清LDL-C水平差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614, P=0.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783,0.490,1.677,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B1 G2677T基因类型和熬夜是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BCB1 G2677T基因G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GG型患者的27.9%( OR=0.279,95% CI:0.110~0.709, P=0.007),T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是GG型患者的33.8%( OR=0.338,95% CI:0.121~0.943, P=0.038);有熬夜习惯的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不熬夜患者的26.4%( OR=0.264,95% CI:0.118~0.591, P=0.001)。3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68, P=0.648)。 结论:ABCB1 G2677T基因GG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GT型和TT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五酯胶囊在他克莫司缓释剂型转换中对个体变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肾功能稳定受者中,五酯胶囊在他克莫司普通剂型向缓释剂型转换中对个体内变异度(I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肾移植手术且由他克莫司普通剂型向缓释剂型转换的158例肾功能稳定的受者,药物转换前后随访3个月。根据药物转换时是否使用五酯胶囊,分为佐剂组53例和非佐剂组105例,比较两组药物转换前后的IPV[(血药浓度与平均值差值/血药浓度平均值)×100],他克莫司和五酯胶囊剂量变化。结果:佐剂组和非佐剂组转换前后他克莫司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佐剂组(3.6±1.1)mg/d和(3.5±1.2)mg/d, P=0.237;非佐剂组(2.7±1.2)mg/d和(2.7±1.3)mg/d, P=0.117],与转换前相比,转换后佐剂组IPV下降约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1),非佐剂组IPV下降约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佐剂组转换后五酯胶囊使用剂量增加2例(3.77%),无变化34例(64.15%),减少17例(32.08%),转换前后五酯胶囊使用变化与他克莫司剂量变化无相关性( r=0.230, P=0.097)。 结论:五酯胶囊的使用减弱了他克莫司缓释剂型转换对浓度变异度的改善效果,肾功能稳定受者不使用五酯胶囊在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剂型后获益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挛缩大鼠模型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挛缩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为(180 ± 20)g,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32只,模型组采用Nagai法固定左膝关节4周,复制关节挛缩模型,并把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运动干预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日常饲养,其他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对每只大鼠拍X片,并用X片光机来测量动物左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取动物关节肌肉、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实施干预前模型组ROM为(74.74 ± 9.23)°,与正常对照组左膝关节ROM(109.72 ± 5.74)°相比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237, P<0.01),故关节挛缩模型建立成功。实施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ROM (72.20 ± 12.73°)相比,康复护理干预组ROM(103.54 ± 4.36)°和药物干预组ROM(98.13 ± 11.20)°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588、-4.325, P<0.05)。病理切片显示,康复护理干预组肌肉组织光泽度同用药干预组肌肉组织,肌肉纤维排列已接近正常组肌肉纤维排列。 结论: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关节挛缩模型动物ROM,还有利于促进关节肌肉组织结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通过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模拟图像离焦性质对人眼调节反应和瞳孔直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通过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模拟图像离焦性质对人眼调节和瞳孔直径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纳入23例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健康大学生(男10例,女13例),年龄(21.5±1.3)岁,等效球镜度(-2.53±1.13)D。在1块LCD屏的中央随机呈现14个边缘RGB像素经过调整的Maltase视标。每位受检者分别完成这14个注视任务,每个任务的时长为3 min,使用开放视野红外验光仪连续测量注视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和瞳孔大小。实际调节反应值与调节需求的差值为调节误差,以实际调节反应值的均方根(RMS)作为调节微波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由Bonferroni校正的事后两两比较来评估Maltase视标的极性、离焦性质和边缘RGB类型对调节误差、RMS值和瞳孔直径的影响。结果::视标边缘RGB像素对调节误差的影响不显著。RMS值在正极性和负极性时分别为(0.22±0.08)D和(0.27±0.11)D,差值为0.05 D(95%置信区间:0.03~0.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极性、模拟的离焦性质和边缘类型对瞳孔直径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极性: F=19.41, P<0.001;离焦性质: F=6.42, P=0.019;边缘类型: F=8.89, P=0.005)。极性和离焦性质的交互作用对瞳孔大小有显著影响( F=8.59, P=0.008)。 结论::人眼对于视标的极性和其模拟的视网膜正负离焦性质是敏感的,注视正极性视标相较于注视负极性视标表现出更小的RMS值和瞳孔直径。调整Maltase视标边缘RGB像素对瞳孔直径的影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