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90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5只小鼠),于烧伤组小鼠背部制备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伤后24 h,检测空腹血糖(样本数为12)后,行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并绘制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样本数为6);分别于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及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样本数为3);取每组3只小鼠回肠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肠道L细胞GLP-1表达及凋亡水平;提取每组6只小鼠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分别经低糖(2.8 mmol/L葡萄糖)和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孵育后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取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烧伤+艾塞那肽4(Ex-4)组(每组12只小鼠),对假伤组和烧伤组小鼠行同前对应处理,将烧伤+Ex-4组小鼠同烧伤组小鼠致伤后给予其GLP-1受体激动剂Ex-4。伤后24 h,提取小鼠胰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链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并计算p-PERK/PERK、p-eIF2α/eIF2α比值(样本数为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同前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以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样本数为6)。结果: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空腹血糖为(7.3±1.0)mmol/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1±0.6)mmol/L( t=6.36, P<0.05)。伤后24 h,在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中,烧伤组小鼠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4.32、6.03, P<0.05);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 min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肠道L细胞GL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7.74, P<0.05),凋亡水平显著升高( t=14.28,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为(8.5±0.4)ng/mg,显著低于假伤组的(15.7±0.3)ng/mg( t=18.68,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与烧伤组相比,烧伤+Ex-4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32.0±3.0)%,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3±2.5)%( P<0.05);烧伤+Ex-4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20.0±3.6)%,显著低于烧伤组(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假伤组( P<0.05),烧伤+Ex-4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烧伤组( P<0.05)。 结论:严重烧伤后小鼠肠-胰岛轴功能障碍,肠道L细胞凋亡增多、GLP-1合成及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凋亡增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GLP-1受体激动剂Ex-4能保护严重烧伤小鼠胰岛细胞功能,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降低胰岛细胞凋亡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拉鲁肽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随访3年尿蛋白得到明显改善的过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反复口干多饮15年多,加重伴泡沫尿1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脏病G2A3期。出院后降糖方案为艾塞那肽(5 μg,2次/d)+地特胰岛素22 U睡前皮下注射,但午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之后调整为利拉鲁肽(1.2 mg,1次/d)+地特胰岛素22 U睡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可。随访3年,复查尿蛋白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塞那肽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成人肥胖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成人肥胖2型糖尿病使用艾塞那肽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获得良好降糖、减重效果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艾塞那肽10 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1年后血糖控制不佳,体重下降不明显。转换为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达格列净10 mg(1次/d)、二甲双胍1.0 g(2次/d)降血糖方案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良好,体重下降明显,患者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塞那肽在不同基线肾功能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的肾脏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艾塞那肽在不同基线肾功能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中的肾脏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从4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二沙岛分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筛选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 -1且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0.3 g/24 h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干预组或对照组并随访24周。干预组治疗方案为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根据基线时eGFR分期,分为G1期,eGFR≥90 ml·min -1·(1.73 m 2) -1;G2期,eGFR为60~89 ml·min -1·(1.73 m 2) -1;G3a期,eGFR为45~59 ml·min -1·(1.73 m 2) -1;G3b期,eGFR为30~44 ml·min -1·(1.73 m 2) -1。使用重复测量的混合效应模型对全分析集中UAER的变化率按上述分组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92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并至少使用过1次研究用药,最终81例患者(干预组43例,对照组38例)被纳入全集分析集中。全分析集中,基线时17例患者(干预组9例,对照组8例)为G1期,34例患者(干预组20例,对照组14例)为G2期,15例患者(干预组7例,对照组8例)为G3a期,15例患者(干预组7例,对照组8例)为G3b期。经过24周的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UAER在G1期亚组中减少了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45);在G2期亚组中减少了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在G3a期亚组中增加了5.4%,在G3b期亚组中减少了2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861和0.459)。 结论:基线时G2期的DKD患者中应用艾塞那肽肾脏获益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RA)联合二甲双胍对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接受12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或艾塞那肽+二甲双胍)治疗的200例超重/肥胖PCOS患者。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人体测量、糖脂代谢、月经周期、性激素、卵巢多囊样改变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改善代谢方面,治疗后受试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HbA 1C、空腹血糖、胰岛素(包括空腹、30、60、120及180 min)、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或 P<0.001)。在生殖功能方面,治疗后受试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游离雄激素指数较前下降( P<0.00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较前升高( P<0.01)。孕酮、催乳素、促卵泡刺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建立规律月经周期的受试者占比由23.53%上升至57.52%,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受试者占比从65.30%下降至50.32%,且出现优势卵泡的占比从0上升至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部分患者(25.49%)用药后出现恶心、腹泻、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GLP-1RA联合二甲双胍可同时有效改善超重/肥胖PCOS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生殖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伏格列波糖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3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应用伏格列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以及血清FGF-21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9%(186/190)比93.16%(17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水平低于对照组[(6.95 ± 1.03)mmol/L比(8.29 ± 1.15)mmol/L、(7.88 ± 2.07)mmol/L比(10.03 ± 3.24)mmol/L、(7.17 ± 1.08)%比(8.13 ± 1.21)%](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13 ± 0.23)mmol/L比(2.93 ± 0.34)mmol/L、(3.10 ± 1.01)mmol/L比(3.98 ± 1.14)mmol/L、(1.93 ± 0.38)mmol/L比(2.73 ± 0.54)mmol/L]( 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111.56 ± 20.78比102.23 ± 20.14,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142.09 ± 26.82)ng/L比(150.22 ± 30.21)ng/L](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艾塞那肽对二甲双胍失效的T2DM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下调血清FGF-21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减轻体质量,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足细胞系MPC5细胞按照不同葡萄糖培养浓度和干预因素分为以下5组:正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 n=3)、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 n=3)、高糖组(25.0 mmol/L葡萄糖, n=3)、高糖+艾塞那肽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 n=3)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50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 n=3)。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以及磷酸化Bcl-xL/Bcl-2 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 t检验。 结果:与正糖对照组和甘露醇高渗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8.60±2.65)%、(4.50±0.75)%和(4.55±0.65)%, t=-19.19、-19.15,均 P<0.01],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22±0.03、0.72±0.06和0.73±0.08, t=11.43、11.52,均 P<0.01),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14±0.03、0.83±0.06和0.86±0.04,0.16±0.03、0.66±0.06和0.68±0.04,均 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nephrin表达升高,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上调(均 P<0.01)。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均 P<0.05)。 结论:艾塞那肽通过上调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表达和减少足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BAD信号途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例 68Ga-Exendin-4 PET/CT及 68Ga-DOTATATE PET/CT双阳性胰岛素瘤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罕见肿瘤,胰腺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1,2]。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94.8% [2]。胰岛素瘤首选手术治疗,所以术前定位尤为重要。胰岛素瘤常为单发,且直径常较小,所以胰岛素瘤的定位较为困难。随着新的显像技术的出现,胰岛素瘤的诊断率较前明显提高。本文现报道1例长期漏诊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被 68稼( 68Ga)标记的艾塞那肽(Exendin-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 68Ga-轮环藤宁-乙二胺四乙酸-奥曲肽(DOTATATE)PET/CT检查准确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塞那肽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不同基线特征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艾塞那肽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不同基线特征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探讨艾塞那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10日至2017年6月20日于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9例。研究设计为随机、前瞻、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和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艾塞那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胰岛素治疗组。根据基线患者cIMT<1 mm以及≥1 mm分为基线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基线有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体质指数(BMI)<24 kg/m 2以及≥24 kg/m 2分为体重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根据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 1c)<8.5%与HbA 1c≥8.5%亚组分为一般高血糖组和显著高血糖组;根据52周时HbA 1c下降<1.5%与HbA 1c下降≥1.5%分为降糖效果一般组和降糖效果良好组。测量cIMT,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比较各组结果,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 结果:T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64.41%(38/59)。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基线存在AS的患者cIMT较基线无AS下降明显( P=0.02)。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超重及肥胖受试者cIMT下降,正常体重受试者cIMT轻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艾塞那肽治疗52周后,降糖效果一般组与降糖效果良好组cIMT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艾塞那肽治疗后,52周内cIMT变化值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及BMI变化值均无相关性( P值分别为0.576、0.188和0.352)。 结论:基线存在AS患者应用艾塞那肽后,cIMT改善更显著,获益更大。艾塞那肽治疗后cIMT水平不受基线体重及降糖疗效影响,与BMI及血糖变化值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对25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周不同药物治疗后(利拉鲁肽组9例、西格列汀组8例、甘精胰岛素组8例)进行分析。收集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血清GDF15水平,通过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测量肝内脂肪含量(IHL)。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12周高脂饮食喂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HFD)组(6只)、艾塞那肽组(GLP-1组)(6只),另设正常饮食对照组(6只),干预8周后收取肝脏组织。HepG2细胞用300 μmol/L棕榈酸钠(PA)处理,并予Exendin-4(浓度分别为0、1、20、100 nmol/L)干预,另设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使用lentiCRISPRv2-sg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除GDF15的HepG2细胞,空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的细胞用300 μmol/L PA处理,并予100 nmol/L Exendin-4干预。测定血清及细胞上清中GDF15蛋白水平及肝脏组织和HepG2细胞的GDF15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AFLD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西格列汀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清GDF15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利拉鲁肽组在26周后血清GDF15水平为(920.3±265.4)pg/ml,比治疗前的(742.2±279.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体重、BMI、IHL明显下降( P均<0.05)。利拉鲁肽组血清GDF15改变量与IHL改变量呈负相关( r=-0.676, P=0.045)。GLP-1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与HFD组相比,GLP-1组小鼠肝脏组织GDF15 mRNA明显升高。GLP-1能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GDF15的表达与分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除GDF15显著削弱了GLP-1改善细胞TG蓄积及炎症状态。 结论:GLP-1可促进肝脏GDF15的表达与分泌,并改善NAFLD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