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在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3xTg)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分为3xTg组和WT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在每组小鼠海马内埋置电极,两周后进行条件恐惧箱的行为学实验。通过小鼠头部埋置的无线遥测装置同步监测分析Gamma节律、Spike和Burst发放频率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熵值计算Gamma节律与Spike的相关性。结果:(1)在行为学实验中,3xTg小鼠因条件刺激引起的僵直比率为[(54.07±2.32)%],显著低于WT小鼠[(76.21±2.88)%]( t=4.796, P<0.01)。(2)同步记录到WT小鼠在Pre-CS期Gamma节律的功率为[(11.574±1.147)dB],给予CS后上升为[(18.108±1.177)dB]( t=3.386, P<0.01)。3xTg组在给予CS之后Gamma功率[(12.346±1.345)dB]明显低于WT组( t=3.423, P<0.01)。(3)WT小鼠在Pre-CS阶段Spike发放频率为[(5.667±1.475)次/s],给予条件刺激后显著升高[(11.008±1.335)次/s]( t=3.542, P<0.01)。而3xTg小鼠的Spike发放频率在CS之后为[(5.249±1.033)次/s]明显低于WT组( t=4.788, P<0.01)。(4)WT组在Pre-CS和CS阶段Burst间隔时间分别为[(0.550±0.043)s]和[(1.075±0.034)s],可见WT组Burst发放频率在给予条件刺激之后显著增加( t=5.188, P<0.01)。而3xTg组经过条件刺激后发放间隔为[(0.619±0.033)s],显著低于WT组( t=3.352, P<0.01)。(5)给予条件刺激后,WT小鼠的Spike-Gamma熵值曲线始终高于3xTg小鼠,其中WT组和3xTg组的相关性最高值分别为(0.403±0.031)和(0.314±0.028),3xTg组的Spike-Gamma相关性与WT小鼠相比显著下降( t=3.372, P<0.01)。 结论:AD恐惧记忆的缺陷可能是由于Spike-LFP(Gamma)发放不协调导致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后脑电图变化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CNT2基因变异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一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 KCNT2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收集201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GEFS +患儿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外祖父母的外周血DNA,采用癫痫疾病靶向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及验证。以" KCNT2"基因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 结果:先证者,男,3岁,因"频繁抽搐5个月"入院,表现为双眼凝视伴四肢节律性抖动(肌阵挛-痉挛样),每日有3~8次发作,2岁时有发热性惊厥3次。先后予丙戊酸钠、托吡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口服仍有抽搐;哥哥、母亲儿时有高热惊厥史,家系其他成员无惊厥史。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1 Hz高波幅棘慢波发放。先证者、哥哥及母亲、外祖母检测到 KCNT2基因c.574C>T(p.Q192X)(杂合)同一无义突变,既往未见报道,家系余成员 KCNT2基因c.574位点未见该变异。文献检索中文文献0篇,病历资料齐全的外文文献2篇共3例散发患儿,加上本家系4例共7例患者涉及4个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1个。3例散发患儿临床表现为婴幼儿早期癫痫性脑病,本研究家系表现为热性惊厥和热性惊厥附加症。 结论:在GEFS +患儿中发现了 KCNT2基因尚未见报道的突变和表型,扩大了基因突变谱,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 KCNT2基因突变所致GEFS +可能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航时飞行中飞行人员疲劳情况及对抗措施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的疲劳情况与对抗措施,帮助飞行人员预防飞行疲劳风险,保障飞行安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空军部队的飞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1~30、31~40和41~50岁组;按照人员岗位分为歼击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空中航行指令师/空中通信控制师/空中机械师及其他组。采用自制的“长航时飞行航卫保障问题调查问卷”,比较不同年龄及人员岗位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的疲劳情况及其对抗措施。结果: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率96.2%。不同年龄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中出现的困倦或打瞌睡、颈腰肩不适、反应迟钝3种疲劳情况( χ2=12.62、11.77、12.23, P=0.002、0.003、0.002),与队友谈话、活动身体2项疲劳对抗措施( χ2=6.37、16.70, P=0.041、<0.001)及调节睡眠节律、全面体能训练、进食功能食品和模拟训练4项提高飞行能力的措施( χ2=8.81、11.48、9.59、7.32, P=0.012、0.003、0.008、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中出现的视觉疲劳、困倦或打瞌睡、颈腰肩不适3种疲劳情况( χ2=10.39、17.89、8.42, P=0.016、0.001、0.038),采用饮水或进食来对抗疲劳( χ2=19.06, P<0.001),及采用眼睛抗疲劳措施来提高飞行能力( χ2=12.09, 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长航时飞行中,飞行人员的年龄和岗位因素影响着其疲劳情况和对抗措施的选择,建议进行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有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少年型及早发成年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少年型、早发成年型各1例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影像、脑电图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对1例少年型DRPLA和1例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及其各自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脑电图及基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少年型DRPLA患者家系:先证者女性15岁,病程5年,首发症状为步态不稳,逐渐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全面强直阵挛、肌阵挛)症状,外周血DNA检查发现肌萎缩蛋白1(ATN-1)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63次.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见脑干和小脑萎缩.起病3年后发作期脑电图可见全导慢波、多棘慢波节律性发放,起病5年后发作期脑电图出现重度节律失调.先证者祖父、3个姑祖母均于50多岁出现步态不稳症状.(2)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家系:先证者女性,26岁,病程2年,首发症状为癫痫,逐渐出现认知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外周血 DNA检查结果显示ATN-1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9次.头颅MRI可见脑干、小脑、海马萎缩.起病1.5年后发作期脑电图示后头部异常放电,起病2.5年后异常放电变频繁.先证者祖母60岁出现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症状;姑姑于35岁出现肢体抖动症状,于50多岁出现步态不稳,58岁出现认知下降.先证者父亲51岁、先证者之女均无临床表现,外周血DNA检查ATN-1基因CAG重复次数分别为53、60次,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DRPLA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临床特征和发病年龄与CAG重复的次数相关.发现ATN-1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48次可以明确DRPLA疾病诊断,如果有条件,应尽早行基因检测,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口周肌阵挛伴失神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口周肌阵挛伴失神癫痫(PMA)的临床、EEG特征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5 年5 月至2022 年6 月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4 例PMA患者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例患者中3 例为学龄期儿童,发作表现为突出的口周肌肉节律性抽动伴失神发作,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受损,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频繁.EEG背景活动正常,发作期EEG为广泛性对称同步2.5~3.5 Hz棘慢波发放,与口周节律性抽动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发作间期EEG为广泛性中-高波幅棘慢波短阵片断发放.4 例过度换气均可诱发发作.出生史、生长发育史正常,2 例有高热惊厥史,1 例有癫痫家族史,头颅影像学无特异性异常,1 例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4 例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或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治疗,3 例服药后发作消失,1 例服药不规律仍有发作.结论 PMA是以口周节律性肌阵挛伴失神发作为特征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视频EEG联合EMG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关注这一特殊现象将有助于明确此发作的临床谱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以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LGI1边缘性脑炎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41岁,因"记忆力减退1个月,肢体抖动9d,发作性肢体抽搐7d"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家属发现患者忘记刚发生的事及刚说过的话,不伴头晕、发热、言语不能被理解、行为异常,9d前患者出现思睡,睡眠时可见肢体不自主抖动,约30 ~60min一次,睡醒后出现言语混乱,与当时语境不符.7d前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肢体抽搐,数分钟后缓解,无舌咬伤、二便失禁,事后不能回忆.发病来精神尚可.睡眠稍多,进食可,二便未见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发病10余天前有"感冒"史,未正规治疗.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否认外伤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示:T 36.5℃,P 78次/min,R 18次/min, Bp 120/70mmHg,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简单对答未见明显异常,近期记忆力欠佳,地点定向力欠佳,理解力、判断力未见明显异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无明显亢进或减弱,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共济运动未见明显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钠134.7mmo/L,血清及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头颅MRI:右侧额叶底部、岛叶,双侧海马钩回(左著)、尾状核头(右著)稍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图1、图2),视频脑电图:基本节律9c/s,过度换气后2min后右侧蝶骨见尖波节律.视频见:①患者频繁发作口角左歪、左上肢抬起、左肘屈曲,每次发作持续约0.5~2s,发作时脑电图见肌电及晃动伪差;②患者左手自动(呈摸索动作)后发愣,持续约23秒后缓解,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右侧蝶骨慢波、尖波呈周期性发放(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系统编码时间节律信息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时间节律信息的提取和编码极其重要,是人们识别语音、欣赏音乐和产生节律运动等的基础.但人们对神经系统提取和处理外部输入中时间节律信息的机制迄今还知之甚少.本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具有无标度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并考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突触或连接效率随突触连接而减弱的化学突触,来实现枢纽神经元难以被激活等特性.在该模型中,枢纽神经元能触发网络的同步化发放,连接度相对较低的神经元形成的环路决定了同步发放的周期,且枢纽神经元难以被激活的特性避免了网络的爆炸性发放.该模型很好地再现了实验中观察到的长时程周期性同步发放现象,证明神经系统能通过局部网络动力学分布式地处理时序信息.本综述旨在对神经系统编码时间节律信息的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亚临床脑电图节律性放电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1.1 例1,女,65岁,主诉“反复头晕半年”于2017年6月入院,表现为头部外伤后出现反复起身、平躺后阵发性短阵强烈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15秒左右,无胸闷、肢体无力、黑矇、听力减退、耳鸣等不适,入院后患者长期处于强迫体位,临床无抽搐发作、癫痫病史及癫痫家族史.入院后神经科查体无殊,头颅MRA发现左侧大脑前动脉轻度狭窄,Holter提示房性期前收缩10次,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次,尿常规提示尿路感染(尿白细胞15~20个/HP),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4小时动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发现10秒以上亚临床节律样放电10次,其中7次为典型发放(图1),其中4次发生时患者在聊天,3次于浅睡眠期,另外3次为不典型发放,均为闭目休息中.临床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经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随访1年无抽搐、癫痫样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