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学科合作构建感染病的诊断管理体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多种新型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亟需遵照5R原则,多学科合作建立有效的诊断管理体系,即针对恰当患者,在恰当时间开展恰当的检测、进行恰当的报告和解读。诊断管理可充分发挥常规技术和新型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改善临床实践、节省医疗花费,遏制耐药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LIM标准在5 23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上锦医院住院的5 236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并遵循GLIM标准步骤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29%,GLIM标准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64%。根据GLIM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均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非营养不良组住院时间较营养不良组更短、住院花费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GLIM标准适用于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县域医疗共同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配置选点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开展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疗设备优化选点配置,对科学配置设备资源、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彩超)选点配置运营成本最小、居民就诊花费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价值工程法建立医共体配置总价值目标函数,考虑距离、时间、人员资质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选点配置最优规划数学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既定约束条件,5 000次迭代测算终结后,模型在实证医共体9个选配点中输出5个相对优化的配置点,且当每个配置点的配置数量为1台时,医共体内配置总价值达到最大。研究为我国县域医共体设备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SWL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无效后行PCNL或RIRS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无效后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ESWL治疗无效后行PCNL或RIRS的75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CNL组(36例)和RIRS组(3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3个月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1% vs.84.6%, P>0.05)。RIRS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多于PCNL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IRS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结论:经ESWL治疗无效后行RIRS治疗的1~2 cm肾下盏结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但RIRS碎石效率不如PCNL,总体花费较高,术后需行ESWL辅助治疗才能取得与PCNL相当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旋切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成本效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乳腺良性肿瘤开放手术与微创旋切手术的成本效益,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1 389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放手术治疗374例(开放组),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治疗1 015例(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成本效益分析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血肿/皮下淤斑发生率和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大于开放组[(37.37 ± 6.66) min比(34.58 ± 8.95)min、10.54%(107/1 015)比5.35%(20/374)和98.72%(1 002/1 015)比95.99%(359/374)],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开放组[(5.00 ± 0.00) mm比(26.55 ± 4.73)mm、(1.03 ± 0.36) d比(2.85 ± 1.99) d、(1.76 ± 1.56)分比(2.72 ± 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随访截至2022年5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复发和病灶残留等。微创组总成本和成本效益比明显低于开放组[(6 553 ± 1 150)元比(7 965 ± 3 323)元和71.10 ± 13.61比88.96 ± 37.48],效益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96.50 ± 3.89)分比(88.92 ± 6.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旋切手术花费更低,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微创手术应该作为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间手术模式开展超声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开展超声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因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障碍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下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血管通路的通畅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估算。结果:269例患者共行421例次超声下血管通路介入治疗,狭窄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和急性闭塞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8.8%、90.6%和86.4%,其中246例患者406例次(96.4%)获得临床成功。术后肱动脉血流量为821(627,1 029)ml/min,较术前[309(202,453)ml/min]明显升高( Z=-13.547, P<0.00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18、24个月血管通路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4%、59%、48%、45%,辅助初级通畅率为94%、91%、88%、82%,次级通畅率为96%、93%、91%、86%。与常规住院手术模式相比,日间手术模式总花费明显降低[12 067(10 051,13 198)元比14 986(12 411,20 643)元, Z=-13.185, P<0.001],住院时间显著缩短[5.1(3.5,6.9)h比73.4(31.6,146.6)h, Z=-13.348, P<0.001]。 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开展超声下血管通路介入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医院尝试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对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途径的菌群移植(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自愿接受FMT治疗的270例S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供体采用非亲属健康成年标准供体。FMT治疗途径包括经鼻肠管(入空肠)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鼻肠管组,120例)、经口服肠菌胶囊治疗(口服胶囊组,120例)以及经结肠镜途径输注肠菌溶液移植治疗(结肠镜组,30例)3种方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组移植菌群均为从100 g新鲜粪便提取出,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菌群移植,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治疗等待时间分别为(1.5±0.5)d、(0.4±0.3)d和(3.6±0.8)d( F=9.210, P=0.03)。移植途径建立费用分别为(495±20)元、(25±10)元和(1 420±45)元( F=10.600,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FMT治疗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4.2%(89/120)、60.0%(72/120)和53.3%(16/30)(χ 2=5.990, P<0.05);治疗后3个月临床改善率分别为71.1%(69/97)、53.6%(45/84)和44.0%(11/25)(χ 2=7.62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23/30),高于鼻肠管组(39.2%,47/120)和口服胶囊组(21.7%,26/120)。鼻肠管组、口服胶囊组和结肠镜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呼吸道不适(17.5%,21/120)、恶心呕吐(10.0%,12/120)和腹泻(36.7%,11/30)。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未有FMT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鼻肠管途径具有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可操作性,而口服胶囊途径的治疗等待时间更短且花费更少。但不同移植途径所带来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建议进行个性化移植途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因素对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肺结节大小、结节位置、肺裂情况、手术入路、手术入口、术后病理、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对于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103例接受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的患者,按照结节大小、结节位置、肺裂发育情况、手术入路、手术入口、术后病理、手术方式等分类,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于胸腔镜下肺基底段切除手术相关信息的影响。结果:应变量为手术时间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位置( P=0.024)、结节成分( P=0.029)、手术入口( P=0.002)、手术方式( P<0.001)、手术入路( P=0.052)显著影响手术时间,将单因素分析结果 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口及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影响显著( P<0.05)。应变量为住院总费用做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位置、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对于住院总费用影响显著( P<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肺段中含有S9/S10时,住院总费用显著增加( P=0.05)。应变量为术后带管时间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肺裂情况会显著影响术后带管时间( P=0.02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裂发育不全会显著增加术后肺漏气的可能( P=0.034)。 结论:手术入路会显著影响手术时间,即采用单孔胸腔镜比多孔手术时间短,切除肺段中不含有S9/S10比含S9/S10手术时间短且住院总花费更低。肺裂发育完全时会显著减少术后肺漏气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头晕/眩晕病史采集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层出不穷,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辅助检查,细致详尽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病史询问及经典的视、触、叩、听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临床诊疗中,合理与适宜的检查是必需的,但“好的病史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并解读其报告,应建立在详尽准确的病史基础之上。仅通过全面而有技巧的问诊,可以区分90%以上的症状是眩晕或是非旋转性头晕,可以基本明确70%~80%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但头晕/眩晕病史采集并非易事,其涵盖疾病和内容非常广泛,需花费很长时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所侧重,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更高效地采集到更准确的信息?本文从头晕/眩晕诊疗思路入手,介绍面对不同患者的问诊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花费等特点,在时间窗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以及开放侧支循环是实现AIS血流再灌注的三大主要方式。根据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调整时间窗,提出了组织窗的概念,这是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一种模式转变 [1]。研究发现,侧支循环状况是AIS预后的预测指标,血管开通率及预后与侧支循环状况密切相关 [2]。近年来多项研究推动了血管再通时间窗的延长,特别是超过时间窗无法静脉溶栓(醒后卒中)的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对于静脉溶栓和EVT的实施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