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对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确不同品种的败酱草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收集败酱草正品药材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市场常见败酱草混用品异叶败酱、菥蓂和苣荬菜,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5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优化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总皂苷含量;建立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和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优化了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建立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共26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11个共有峰,明确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区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正品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得分最高.结论 获得了败酱草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在粉末的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别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川西平原五种水旱轮作模式旱作季杂草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明确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川西平原旱作季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旱作季杂草的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大蒜-水稻(GR)、小麦-水稻(WR)、蚕豆-水稻(BR)、油菜-水稻(RR)和马铃薯-水稻(PR)五种水旱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在 2022年旱季采用生态学方法探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旱作季农田杂草种类、密度、株高、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五种轮作模式下杂草田间密度表现为WR>BR>RR>GR>PR,生物量表现为WR>BR>GR>RR>PR,物种多样性表现为GR>BR>RR>PR>WR,物种均匀度表现为GR>PR>BR>RR>WR,群落优势度表现为WR>PR>RR>BR>GR,表明GR杂草群落稳定性最高,WR杂草群落稳定性最低且优势物种发生危害的程度最高,RR的杂草种类数少且不易发生危害;(2)五种水旱轮作模式杂草群落相似性较高,相似性指数在 0.69-0.84 之间,WR杂草生活型以一年生单子叶杂草为主,其余四种模式以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3)WR优势杂草种类最少,为禾本科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其重要值为 59.53%;BR优势杂草种类最多,为棒头草、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和通泉草(Mazus japonicus(Thunb.)O.Kuntze);GR优势杂草为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和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RR和PR优势杂草均为三种,都包括为棒头草和蔊菜.因此,以确保旱作季杂草能得到有效控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应制定不同的杂草防控措施.GR和PR应重点控制以猪殃殃为代表的双子叶杂草,WR应着重控制以棒头草等为代表的单子叶杂草,BR和RR应注重繁殖力强的单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分析中华苦荬菜与苣荬菜中主要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中华苦荬菜与苣荬菜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色谱柱(100 mm×3 mm,2.7 μm),并以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结果 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对照,鉴定出中华苦荬菜中9种化学成分、苣荬菜中10种化学成分;中华苦荬菜与苣荬菜中共有化学成分有9种,其中7种有机酸类和2种黄酮类成分.结论 利用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中华苦荬菜与苣荬菜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控制中华苦荬菜与苣荬菜药材质量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苣荬菜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苣荬菜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指纹图谱.方法 区带毛细管电泳法的条件为: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6 cm × 75 μm,有效长度51 cm),以20 mmol· L-硼砂-0.5 mol·L-1硼酸-18 mmol·L-1α-环糊精(pH8.5)作为缓冲溶液,工作电压15 kV,压差进样(高度11.5 cm),进样时间20 s,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建立了苣荬菜的HPCE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在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3个共有峰;除德州平原样品的相似度小于0.9外,其余10个产地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将11个产地的样品分为两类.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苣荬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苣荬菜水煎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苣荬菜水煎液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47 g·kg-1),苣荬菜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3.34,1.67,0.83 g·kg-1),实验中监测血糖,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光甘肽(glutathione,GS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糖基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胰岛素(insulin,INS)、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y,IAA)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值及血清NOS活力,MDA、NO、TC、LDL、TG、GSP、IR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活力,GSH、HDL、INS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和苣荬菜水煎液组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组与苣荬菜水煎液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SOD活力,GSH、HDL、INS水平(P<0.01),显著降低NOS活力,MDA、NO、TC、LDL、TG、GSP、IAA水平(P<0.01或P<0.05),改善胰腺、肾脏的病理变化.结论 苣荬菜水煎液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有关,并可修复胰岛细胞组织、保护肾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植物苣荬菜的特征及其应用潜能
编辑人员丨2023/8/5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耐干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管理简便、花期长的特点.我们于2018年9月最先在山东发现苣荬菜上涵养着大量的天敌昆虫和传粉昆虫.经过进一步调研,显示苣荬菜与周围作物(玉米、小麦)无共同害虫,其花期7-10月,与玉米生长同期,可为玉米田天敌昆虫提供持续的营养补充,维持天敌昆虫种群;同时也是一种优质的蜜粉源植物,符合功能植物的基本特征.本文综述了苣荬菜作为华北玉米田功能植物的特征,建议通过在玉米田边通过种植苣荬菜可作为玉米害虫生态控害的手段,以实现维持天敌生物控害、减少化学农药投入、增加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等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万山汞矿废弃地为研究区域,调查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分析植物和根际土壤总汞与甲基汞的含量,并探讨不同植物对无机汞(IHg)和甲基汞(MeHg)的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结果 表明:汞矿区废弃地土壤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3.1~479 mg·kg-1,汞污染十分严重;不同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组成差异较大,以菊科居多,占所有植物的6.4%.植物根部IHg变化范围为0.59~3.3 mg·kg-1,地上部为0.27~12 mg·kg-1,其中根部和地上部IHg含量最高的植物是三脉紫菀,分别为33和12 mg·kg-1.植物地上部与根部MeHg含量分别为0.56~5.6和0.24~22 μg·kg-1,其中苣荬菜无论根或地上部都显示了最高甲基汞含量,分别为22和5.6 μg·kg-1.从富集系数(BFs)而言,所有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对IHg呈现较低的富集能力,BFs均小于1;地上部和根部对MeHg富集能力较高的植物分别是三脉紫菀和苣荬菜.从转移系数(TFs)而言,对IHg和MeHg转移系数最高的分别是三脉紫菀和大叶醉鱼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植物日光性皮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49岁.大量进食"灰灰菜(藜叶)"及"曲菜(苣荬菜)"约4 h后,暴露于强烈日晒下约1 h,面颈部、双手背先后出现水肿性红斑伴瘙痒,皮损迅速发展,呼吸困难、意识恍惚.治疗:嘱其严格避光,给予泼尼松片、西替利嗪口服等,局部3%硼酸溶液湿敷,夫西地酸乳膏、曲咪新乳膏外用.1个月后随访,患者面颈部痂皮完全脱落,皮疹基本消退,未见明显疤痕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桂北典型锰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主要植物富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桂北某典型锰矿尾库区周边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筛选适合该地区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矿区周边采集了9种农作物和23种主要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并测定了Cd、Mn、Cr、Pb和Zn 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通过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评估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d、Mn污染最为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8.53、147.09,达到重度污染级别.(2)研究区花生和小白菜等作物可食用部位中的Cd、Cr、Pb含量均超过食品国家安全标准(GB 2762—2017)中的阈值,具有较高健康风险.(3)23种主要植物中青葙、鬼针草、一点红、蜈蚣草等对多种重金属转运系数大于1,具备富集型植物特征;一把伞南星、蓖麻、千里光等根部重金属含量较高,转运系数较低,具备根部囤积型植物特征;响铃豆、筒轴茅、苣荬菜等富集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且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能健康生长,具备规避型植物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较严重的Cd/Mn复合污染,青葙等植物用于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极具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苣荬菜HPLC-IT-TOF/MS指纹图谱研究及真伪鉴别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中药材苣荬菜的高效液相-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苣荬菜的质量控制、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5℃.质谱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模式扫描,以氮气为雾化气和干燥气,曲线脱溶剂管及加热模块温度均为200℃,检测器电压1.61 kV,扫描范围为m/z 100~1 500.使用"ChemPattern 2020版"软件建立苣荬菜的HPLC-IT-TOF/MS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鉴别共有峰,并以市场上常见的易混淆品对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苣荬HPLC-IT-TOF/MS指纹图谱,确定了 17个共有峰,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 5个共有峰.对11批不同来源的样品分别以夹角余弦及相关系数法进行了相似度考察,相似度均大于0.90,易混淆品相似度均小于0.65.结论:建立了苣荬菜药材HPLC-IT-TOF/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可为苣荬菜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研究及其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