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豆子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抗炎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建立苦豆子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配伍后的指纹图谱,研究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活力以及抗炎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不同配伍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苦豆子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配伍后的指纹图谱,以 LPS 刺激 RAW 264.7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对不同配伍组合对炎症细胞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以细胞活力进行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苦豆子化学成分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苦豆子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苦豆子生物碱类成分HPLC 指纹图谱共有峰有8个,指认出5个共有峰,分别是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黄酮类成分HPLC 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5个,指认出3个共有峰,分别为槲皮素、紫铆因和芹菜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TNF-α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与细胞活力呈负相关,紫铆因、芹菜素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槐定碱、氧化苦参碱与细胞活力呈负相关,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结论: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可能是苦豆子抗炎的物质基础,可为挖掘苦豆子的质量标志物以及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苦参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苦参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 mg/kg苦参总黄酮组、100 mg/kg苦参总黄酮组、200 mg/kg苦参总黄酮组;另取10 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手术步骤同模型组,但不插入尼龙线阻断血流).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苦参总黄酮组造模后给予相对应剂量的苦参总黄酮灌胃,7d后取材.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3、7 d使用改良的Longa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应用 RT-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丝氨酸/苏氨酸激酶(GSK-3β)、β-连环蛋白肽(β-catenin)、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时间1、3、7 d时苦参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随着苦参总黄酮剂量的增加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增加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升高,苦参总黄酮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苦参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随着苦参总黄酮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清IL-1、IL-6、TNF-α含量逐渐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Wnt3a、β-catenin、Cyclin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GSK-3β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苦参总黄酮组大鼠 Wnt3a、β-catenin、Cyclin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GSK-3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随着苦参总黄酮剂量的增加,大鼠Wnt3a、β-catenin、Cyclin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GSK-3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 苦参总黄酮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细胞存活,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苦参总黄酮还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苦参总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吸收光谱(UV)等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是二氯甲烷︰甲醇(1:1)为反应溶剂,反应物浓度为2 g·L-1,药物与磷脂投料质量比为1:1.5,在40℃下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5.57%.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水溶性得到提高;苦参总黄酮与磷脂形成了一种新的物相,但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结论 所建立的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参总黄酮通过抗增殖蛋白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苦参总黄酮(sophoral flavones,SF)改善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b)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25 mmol·L-1 D-葡萄糖培养CFb 48 h构建细胞增殖模型,作为模型组;SF(12.5、25和50 mg·L-1)作为干预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的表达和定位.动物处置方案经吉林医药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 表明,25 mmol·L-1葡萄糖可促进CFb增殖;模型组的TGF-β1、M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糖条件下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B在6h出现核转位,在48 h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12.5~50 mg·L-1苦参总黄酮可降低TGF-β1、MMP-2、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含量,增加了G1期细胞数量,在48 h增加了PHB的蛋白表达(P<0.05),但未观察到SF对PHB核转位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SF可以改善高糖诱导的CFb增殖,其作用与促进PHB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UPLC-MS/MS的苦参总黄酮自微乳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酮(Kur)、槐属二氢黄酮G(SFG)和异黄腐醇(Iso)3个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苦参总黄酮(TF)及苦参总黄酮自微乳(TF-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和药动学参数.方法 色谱柱采用ACQUITY UPLC@HSS T3 C1s,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mL/min,待测血浆样品采用醋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制备.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负离子方式检测,芦丁为内标(IS),DAS 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TF提取物中Kur、SFG、Iso分别在(0.02~1 600.00)、(0.015~1 200.000)、(0.01~800.00) n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5 9);精密度、准确度、平均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TF给药后,Kur、SFG和Iso的半衰期(t1/2z)分别为(7.04±2.46)、(4.54±2.13)、(4.73±1.6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分别为(3 469.57±555.37)、(2 524.48±425.83)、(1 006.47±85.46) ng.h/mL;TF-SMEDDS给药后,Kur、SFG和Iso的t1/2z分别为(13.10±2.67)、(11.47±4.17)、(12.67±4.97)h,AUCo~∞分别为(13 002.49±2 498.09)、(8 070.80±2 264.62)、(3 918.85±429.76) ng.h/mL.TF-SMEDDS中Kur、SFG和Iso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74.76%、319.70%、389.37%.结论 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可用于苦参中3个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制成自微乳后能够显著提高TF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交试验结合信息熵赋权法优化千里光药材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优化千里光药材的提取工艺,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用80℃水浴回流提取的方法提取千里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0.2%冰醋酸水溶液-甲醇(82:18,V/V),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进样量为5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以芦丁计)和总生物碱(以苦参碱计)的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509、208 nm.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A,%)、溶剂倍量(B,mL/g)、提取时间(C,h)、提取次数(D,次)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信息熵赋权法计算上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以此计算其综合评分,按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千里光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千里光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所得提取液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的RSD均小于1.5%(n=3).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可用于千里光药材的提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基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促神经再生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Δ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为中药促神经再生相关作用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促神经再生""中药""Mye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MAIFs""Promote nerve regener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C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20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介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的组成及抑制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并归纳中药基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促神经再生的靶点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包括勿动蛋白(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和髓磷脂相关蛋白(MAG),3种蛋白可通过与Nogo受体结合形成三聚体复合受体,激活Rho A产生Rho激酶,两者结合激活催化区,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并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性,导致生长锥回缩、塌陷以及生长锥细胞骨架重排,从而抑制轴突生长;可活化单丝氨酸蛋白激酶1,导致丝切蛋白因子磷酸化后失活、解聚,从而抑制轴突导向;还可通过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蛋白激酶C,促进Ca2+内流,抑制轴突生长.中药复方侯氏黑散、脊髓康、复健片、滋阴固本方、补肾益髓方等,以及中药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苦参素、山楂总黄酮等均可通过降低Nogo蛋白表达从而促神经再生;中药复方复健片、首乌仙海片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木瓜苷均可通过降低OMgp蛋白表达从而促神经再生;中药复方髓复康、补阳还五汤可通过降低MAG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再生.中药可基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OMgp、MAG,调节其上下游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再生.后续可深入挖掘基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复方或活性成分,以期为促神经再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苦参总黄酮自微乳处方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优化苦参总黄酮(TF)自微乳(SMEDDS)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F的含量,考察TF在不同辅料中的溶解度;以粒径、自乳化时间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配伍情况,采用三元相图确定TF-SMEDDS处方中辅料的种类,进一步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最佳用量.电镜及Zeta电位、体外释放等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TF-SMEDDS的最优处方为Triacetin 19.0%,Kolliphor RH40 34.7%,Transcutol HP 46.3%,载药量25 mg/g.电镜下自微乳呈类球形实体粒子,粒径(27.97±0.67) nm,PDI为0.111±0.08,电位(-30.9±1.51)mV;10 min内累积释放度达75%.结论:TF-SMEDDS工艺简单,有效改善TF释放速度,有望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优化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薄膜分散制备苦参总黄酮脂质体,以苦参总黄酮的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脂质体凝胶剂的成型性、涂展性、光泽度、均匀度、pH值及稳定性等综合评分为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离心试验、低温试验、热恒温试验考察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稳定性,检测其pH值.结果 苦参总黄酮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9∶1,磷酸缓冲盐pH值为7.0,苦参总黄酮的质量为0.05 g;平均包封率83.45%,平均粒径173.00 nm.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最佳处方为:卡波姆0.20 g、甘油2.59 g、三乙醇胺0.20g,其脂质体凝胶剂的稳定性良好,当温度超过60℃时,凝胶剂的颜色变浅,pH值为6.53.结论 优化后的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为苦参总黄酮经皮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苦参总黄酮调控Nrf2/HO-1通路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苦参总黄酮(TF-SF)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影响大鼠肝纤维化(HF).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F组、低剂量苦参总黄酮组、中剂量苦参总黄酮组、高剂量苦参总黄酮组及高剂量苦参总黄酮+全反式维甲酸(Nrf2抑制剂)组,每组10只;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灌胃饲养8周构建HF大鼠模型,于第9周开始低、中、高剂量苦参总黄酮组及高剂量苦参总黄酮+全反式维甲酸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等剂量药物进行灌胃,而对照组和HF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为期4周,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肽(PIIIP)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Nrf2/HO-1通路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Nrf2和HO-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大鼠活动迟钝、体态瘦弱、食欲不振,肝脏质地发硬、边缘钝化、颜色暗淡且被膜缺乏;与HF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苦参总黄酮组大鼠活动、饮食及肝脏形态均得到改善;与高剂量苦参总黄酮组相比,高剂量苦参总黄酮+全反式维甲酸组大鼠活动、饮食及肝脏不良状况加重.与对照组相比,HF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体重,血清SOD和GSH-Px水平,以及肝脏组织Nrf2和HO-1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肝脏重量,血清MDA、AST、ALT、HA、Ⅳ-C、LN和PIIIP水平,以及HF分期和半定量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与HF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苦参总黄酮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体重,血清SOD和GSH-Px水平,以及肝脏组织Nrf2和HO-1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而肝脏重量,血清MDA、AST、ALT、HA、Ⅳ-C、LN和PIIIP水平,以及HF分期和半定量评分均显著降低,均呈苦参总黄酮剂量依赖性(P<0.05);全反式维甲酸可逆转苦参总黄酮对肝脏纤维化的缓解.结论:苦参总黄酮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起到抗大鼠HF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