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味受体激动剂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抑郁症严重影响全球超过3亿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鉴于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明,且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疗效不佳,现亟需开辟新思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大量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2 members,Tas2Rs)激动剂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白藜芦醇、咖啡因、啤酒花与黄连素等均可显著缓解抑郁患者症状,并干预各类抑郁动物模型抑郁样行为,提示Tas2Rs激动剂参与调节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然而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鲜有报道。最近研究显示,Tas2Rs激动剂密切参与了神经递质的调节、炎症信号的传导、脑肠信号交流及血脑脊液屏障物质交换等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从神经递质、炎症、脑肠轴、血脑脊液屏障及其他5个方面出发,综述Tas2Rs激动剂与抑郁症可能相关的致病机制及治疗靶点,为抑郁症病理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脂多糖所致肾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肾损伤大鼠体内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5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的BMSC,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将15只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肾损伤模型组和BMSC组,每组5只。采用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 mg/kg构建肾损伤模型;对照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MSC组于制模后2 h经尾静脉注射BMSC 0.5 mL(含BMSC 2×10 6个);肾损伤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3 d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SCr)水平,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检测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胱抑素C(Cys C)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的蛋白表达。 结果:体外培养显示,骨髓细胞悬液培养24 h后出现大量圆形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培养4~5 d后有大量长梭形细胞聚集性贴壁生长,仍可见明显的杂质细胞,经胰酶消化并传代至第3代以长梭形贴壁细胞为主,基本纯化为BMSC。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肾损伤模型组大鼠SCr、BUN、Cys C、IL-1β、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SCr(μmol/L):85.22±2.29比21.80±0.59,BUN(mmol/L):11.50±0.64比5.86±0.83,Cys C(mg/L):0.13±0.01比0.11±0.02,IL-1β(ng/L):31.49±1.42比4.74±0.49,IL-18(ng/L):29.01±1.95比1.52±0.03,均 P<0.05〕,NLRP3及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NLRP3 mRNA(2 -ΔΔCt):3.635±0.296比1.000±0.002,caspase-1 mRNA(2 -ΔΔCt):4.020±0.228比1.001±0.003;NLRP3蛋白(NLRP3/β-actin):1.560±0.868比0.902±0.036,caspase-1蛋白(caspase-1/β-actin):1.392±0.097比0.895±0.046,均 P<0.05〕。与肾损伤模型组比较,BMSC组大鼠SCr、BUN、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SCr(μmol/L):51.64±3.84比85.22±2.29,BUN(mmol/L):9.90±0.46比11.50±0.64,IL-1β(ng/L):24.20±1.45比31.49±1.42,IL-18(ng/L):12.97±1.25比29.01±1.95,均 P<0.05〕,NLRP3及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下降〔NLRP3 mRNA(2 -ΔΔCt):1.488±0.136比3.635±0.296,caspase-1 mRNA(2 -ΔΔCt):1.643±0.143比4.020±0.228;NLRP3蛋白(NLRP3/β-actin):1.227±0.053比1.560±0.868,caspase-1蛋白(caspase-1/β-actin):1.159±0.107比1.392±0.097,均 P<0.05〕。 结论:在体内,BMSC可以减轻LPS所致肾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味受体调节鼻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Ⅱ,TAS2R)主要分布于味蕾上的味觉Ⅱ型感受细胞并介导苦味的感知。早期人们对于TAS2R功能的认知仅限于感知苦味,近年来TAS2R在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表达和生理功能逐渐引起关注。新近的研究发现,在鼻腔表达的TAS2R有调节鼻腔炎性因子的作用,且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相关。本综述归纳总结了TAS2R在鼻腔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将TAS2R在鼻腔的生理作用归纳为“矛”和“盾”2个方面,即通过主动调节天然免疫和增加受体表达量以防御病原体入侵、减轻鼻腔炎症,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寻找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味受体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不仅存在于口腔感知苦味,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中也有表达并具有活性功能。呼吸系统是口腔外苦味受体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已发现苦味受体信号通路在调控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苦味受体在肺部炎症性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甜味与苦味受体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甜味受体和苦味受体是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口腔和口外多个组织器官中,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甜味和苦味受体在呼吸道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苦味受体具有抗炎杀菌、促进支气管扩张等效应,而甜味受体通过抑制苦味受体的活化促进气道炎症发生。本文主要围绕甜味和苦味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传导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它们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为开发气道炎症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取右眼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动物模型,剔除建模失败的大鼠15只,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TGF-β2(2 mg/ml)溶液、整合素ανβ3受体阻断剂LM609(40 μg/ml)溶液和TGF-β2(2 mg/ml)+LM609(40 μg/ml)溶液的棉片术中处理结膜瓣2 min。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1周、2周采用iCARE眼压计监测眼压,计算术后平均眼压比率(术后眼压/术前眼压×100%);于术后3 d、1周、2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拍照观察滤过泡形态改变,计算滤过泡生存比率;术后2周,摘取各组术眼眼球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手术区球结膜组织的炎性改变、纤维化程度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整合素αν、整合素β3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νβ3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术后第3天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2周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分别为(101.80±4.44)%、(103.90±5.65)%、(94.10±7.45)%和(100.60±4.6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71, P=0.010),其中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均小于对照组、TGF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周,对照组和TGF+LM609组滤过泡变为扁平状,球结膜组织稍有增厚;TGF组球结膜组织明显增厚,并有大量的血管长入;LM609组仍可见局限的小滤泡,血管化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TGF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LM609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周,LM609组和TGF+LM609组结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均较TGF组减少,胶原纤维沉积较TGF组疏松。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中整合素αν、β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整合素ανβ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手术区及微管周围结膜组织,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νβ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均较其他组明显增加。 结论: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滤过术后结膜组织瘢痕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减少纤维沉积,延长滤过泡生存时间,提示整合素ανβ3可能参与结膜瘢痕形成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味受体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苦味受体/2型味觉受体(type 2 taste receptors,T2Rs)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最初在味蕾细胞中被发现,现已证实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并发挥功能.本文重点探讨了T2Rs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以及T2Rs激动剂调节巨噬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包括增强吞噬作用、诱导趋化性定向运动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等,可能涉及NF-κB、PI3K/Akt和JAK/STAT等通路,但仍需更多数据支撑.T2Rs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虽已初显,但T2Rs亚型的作用规律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从明确T2Rs亚型与巨噬细胞特定功能的对应关系、探究其调节巨噬细胞的具体分子机制、揭示在疾病进程中的详细机制等角度深入,为开发以T2Rs为靶点的新型药物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苦味受体T2Rs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苦味作为动物最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其识别过程主要由苦味受体介导完成.近年来发现该受体不仅在舌头味蕾细胞上表达,而且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同时也参与调控多种基本生理过程,现作为治疗各类疾病的重要靶点之一.该文对苦味受体的结构、分类、分布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与不同疾病的关系、苦味受体激动剂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苦味受体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肺与大肠相表里"视角下探索肠道菌群与肺癌因果关联及潜在干预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randomization,MR)明确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并预测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干预肺癌的潜在中药.方法 从IEU OpenGWAS数据库获取肠道菌群与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使用R语言TwoSampleMR软件包进行MR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的遗传因果效应评估方法.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探析相关微生物介导肺癌发生的信号通路.结合CTD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中药,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信息.结果 MR分析发现了 10个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Marvinbryantia、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 UCG004)和粪居拟杆菌Bacteroides coprocola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降低相关,草酸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普氏菌属 7(Prevotella 7)、黑臭杆菌属(Odoribacter)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工具变量邻近基因主要富集在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和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信号通路.潜在调控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苦味为主,甘、辛次之,归经以肝为主,肺、脾、胃和肾次之,功效以清热为主,补虚次之,还包含活血、理气、祛风湿、化痰止咳平喘和利水渗湿等.其中映射频率靠前的代表中药包括人参、马齿苋、生姜、姜黄、郁金、白果、五味子和丹参等.结论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经典理论,采用MR分析发现以厚壁菌门、Marvinbryantia和变形菌门为代表的10种肠道菌群可能通过JAK/STAT、MAPK、PPAR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介导肺癌发生发展.潜在调控中药主要包括清热药、补虚药、活血药和理气药等.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将为从"肠道菌群"视角探索肺癌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UPLC-Q-TOF-MSE结合分子对接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苦味的味-效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和分子对接表征银杏叶提取物(GBE)的苦味呈味物质,并探究其与苦味功效的关系.首先采用UPLC-Q-TOF-MSE对GBE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将这些化学成分与苦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26个呈苦物质,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采用感官和电子舌苦味评价技术验证GBE总黄酮是主要的呈苦物质,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最后以呈苦物质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与分析,并探究了呈苦物质作用靶点与苦味功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呈苦物质作用的关键靶点为CYP2B6、ALOX15和PTGS2等,并且呈苦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相关疾病靶点而发挥苦味功效,即GBE呈苦物质是苦味功效的物质基础.综上,该研究表明分子对接技术对中药呈苦物质的筛选具有指导作用,GBE的呈苦物质具有苦味功效,为今后中药的"味-效"关系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