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甘肃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药品遴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拟订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及评分细则,基于Delphi法进行指标筛选与细则修正,运用专家直接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从而制订甘肃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药品维度和企业维度权重分别为70和30;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药品价格30、药品综合质量40、市场占有情况10、企业供应能力11、企业信用评价9;三级指标中报价降幅、申报价、不良反应分级权重占比较高,分别为16、14、1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方法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 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 P=0.002;25.0%(0,75.0%)比100%(75.0%,100%), 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 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 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药品集中采购对住院部单剂量口服药品供应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全自动分包机进行住院医嘱口服药品的单剂量分包,但药品厂家、规格、外观等的改变,都会导致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的药盒更换数量增加,相应的运行成本升高,且加剧了临床药品供应难度。随着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深入开展,中标品种的变动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临床口服药品的供应,是目前单剂量分包遇到的共性难题。作者以本院单剂量分包室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单剂量口服药品供应的难点及常见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以供其他医院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医保对药品价格引导作用的重要举措。作者结合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工作实践,从集采药品遴选、采购供应、临床使用和医院财务运营4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影响公立医院药品集采政策落实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国家与地区性药品集采政策协同、合理设定配送费用、延长约定采购周期、开展集采药品专项评价等建议,为药品集采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和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0家儿科医疗机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了解国内10家儿科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现状。方法:采用"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量表优化版(161项)"(简称"量表"),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药学专业委员会的10家儿科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用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量表"包括10个关键要素、20个核心指标和161项测评项目。汇总参评机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对各关键要素、核心指标和测评项目的百分得分、实施比例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家参评医疗机构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量表"的填写。汇总结果显示,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总体百分得分为74.72%;百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关键要素分别为要素Ⅲ(用药医嘱和其他药品信息的沟通,83.89%)和要素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67.84%),完全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Ⅲ(66.67%)和要素Ⅸ(患者教育,40.00%),部分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Ⅸ(46.25%)和要素Ⅲ(26.67%),未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要素Ⅹ(18.38%)和要素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6.25%)。20项核心指标中,百分得分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10(保证非药品类化学品与患者隔离,避免因误用导致患者受到伤害,96.25%)和指标7(采取制定临床路径、建立标准化给药时间、管理流程等措施,保证患者接受标准化的诊疗,57.50%),完全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20(在药物储存、配制、准备和给药过程中遵循院感控制措施,90.00%)和指标17(在医院内建立公平公正的用药安全文化,鼓励和倡导安全行为,而非采取惩罚性措施处理用药差错相关医务人员,25.00%);部分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7(55.00%)和指标20(5.00%);未实施比例最高和最低者分别为指标17(22.86%)和指标10(0)。结论:10家参评儿科医疗机构在用药医嘱和其他药品信息沟通、药品储存和分发等环节的管理水平较高,在公正文化建设、用药风险主动防范、信息系统完善方面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量。在检测前对适用于人体疾病辅助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1类、3类)和配套试剂进行性能验证。通过观察对照组织染色,结合抗体说明书对染色的客观证据(细胞定位、强度和/或数量百分比)及抗体的特征参数如克隆、特异度、敏感度、重复性等进行确认,证明抗体与预期用途相符合。遵循3类试剂持证检测、1类试剂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后采购使用的原则,对每次购进试剂均开展验证,保存好验证切片,记录试剂的有效起止时间及效期内性能评价等。对3类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开展同步多组织(MTB)或芯片(TMA)对照验证,采用≥10例的样本进行临床用途确认。从检测全流程角度去验证抗体的合格性,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是在有对照组织的基础上开展的有效、可溯源的客观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沛县地区药品带量采购实施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带量采购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大举措,旨在降低民众医疗费用,提升民众用药水平。作者通过调研沛县地区医院药品带量采购的实施情况,分析带量采购对于该地区医院、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当地药品采购政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遏制卫生腐败行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归纳我国当前遏制卫生腐败行为的政策措施并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ProQuest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1月发表的卫生腐败行为相关文献。同时,通过参考文献、咨询专家、检索政府官方网站、利用搜索引擎等方式收集更多会议资料、新闻、报刊、微信短文视频等文献。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运用主题综合的资料整合方法,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主题信息,对比归类主题并形成整合性观点。结果:共纳入147篇文献,涉及到的卫生政策有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集中招标采购和带量采购、"两票制"、院务公开和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医德考评制度和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上述政策措施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行为有遏制效果,但某些腐败行为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结论:研究中总结的5类政策干预有效控制了药品、耗材和器械相关的腐败高发点、引导约束了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更强有力的腐败措施应该整合进宏观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与机构补偿和运行机制改革结合,与医务人员激励制度结合、与现代多元化治理改革结合;同时,腐败领域的研究需要更整合地视角、关注多层面医改政策对腐败治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注更多类型的腐败行为、多样化研究方法,以提供更实用的政策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与原研头孢地尼口服常释制剂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集采)头孢地尼分散片(达力先)与原研头孢地尼胶囊(全泽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单次使用头孢地尼患者的性别、年龄、医保类型、感染类型、头孢地尼用药情况、是否合并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头孢地尼用药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头孢地尼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等信息。对集采中选头孢地尼组(集采组)和原研头孢地尼组(原研组)患者年龄、性别、医保类型、感染类型及是否合并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等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2组患者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间接评价2种药物的疗效。通过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检测值,不良反应报告上报情况,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对2药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9 514例,集采组7 037例,原研组2 477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患者均为1 268例,其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合并其他抗菌药物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集采组头孢地尼日剂量、疗程及使用强度均低于原研组[(0.30±0.04)g比(0.35±0.12)g, P<0.001;8(4,8)d比10(8,10)d, P<0.001;(3.96±1.70)g比(5.22±2.03)g, P<0.001]。集采组患者用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用药前[11.2(8.7,13.8)×10 9比7.2(5.5,9.9)×10 9, P<0.001;80(74,87)%比66(56,73)%, P<0.001;23(10,64)mg/L比13(6,44)mg/L, P=0.032]。2组患者用药后均未见头孢地尼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用药前2组患者和用药后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原研组患者用药前后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8,23)U/L比23(20,29)U/L, P=0.040],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检测值均在参考值范围。 结论:集采中选头孢地尼分散片(达力先)与原研药头孢地尼胶囊(全泽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未见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疗机构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中的问题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方法:基于德尔菲法,于2023年8—12月,通过立意抽样选取全国11名三级甲等医院药学专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为"推进国家药品集采提速扩面、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调查参与者反馈了医疗机构在药品集采政策实施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2( P<0.05),表明专家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集中性。其中,关于药品供应保障问题的赋分最高(重要性均数为4.45分),同时对于加强监测预警和协调调度,切实保障集采药品供应的建议赋分最高且集中程度最高(重要性均数为4.91分,变异系数为0.06)。 结论: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调查揭示了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集采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法,对于医药领域实施的改进和未来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