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假期的选择与利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假期,是指经过长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药物暂停后,患者仍可从抗骨折疗效中获益,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将随之降低。药物假期是药物的选择性暂停使用,而非永久性停用。目前有关药物假期的指导决策证据有限,其方案执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个体化分析而决定。药物假期不适用于高骨折风险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NSCLC患者能享受"药物假期"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策略为根据肿瘤是否存在驱动基因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靶向药物通常持续治疗至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估的肿瘤进展.来自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靶向治疗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总体生存,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后有28%~46%患者在3年内肿瘤未发生进展[1-2],此外某些处于寡转移状态的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局部治疗可获得影像学评估的完全缓解[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是医药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及由此引发的骨折尤其值得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针对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结合国内、外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制定并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本文将结合指南的要点、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临床实践,专注于新版指南中关于"骨折风险分层及治疗选择"以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2个关键临床问题的解读.关于骨折风险,本指南中将其为分高骨折和极高骨折风险,取消了低、中风险分类,对极高骨折风险指标之一"近期发生骨折","近期"定义为"24个月";鉴于FRAX模型低估中国患者骨折风险,提出临床需制定操作性强的骨折风险分层判定标准.关于药物治疗,对于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才能进入药物假期,且仍需定期随访;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取消了特立帕肽致骨肉瘤的警示及24个月的疗程限制,但我国该药的使用说明书提示疗程依然为24个月.本次指南立足于国内外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假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其具有残留作用,在用药结束后仍可发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尽管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已被证实,但长期使用可出现一些潜在不良反应,包括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及双膦酸盐性下颌骨坏死等,这已引起越来越多专家的注意.施行药物假期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保证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及骨密度的情况下减少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以期将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在药物假期期间,应合理监测相关骨指标,如有骨密度值明显降低或者新发骨折,即应立刻开始重新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膦酸盐治疗成骨不全症达药物假期时患者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治疗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达正常而进入药物假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OI患者,纳入BPs治疗后BMD达正常而停药的35例OI儿童为停药组,以年龄、性别、疗程匹配且因BMD仍低而继续治疗的35例OI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BMD,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的浓度,对比分析两组基线、治疗期间及停药时BMD、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停药组平均治疗4年BMD达正常而停药,该组基线腰椎、股骨颈、全髋BMD明显高于对照组[(543±229) mg/cm2 vs.(419±182) mg/cm2、(513±241) mg/cm2 vs.(300±231) mg/cm2、(573±216) mg/cm2 vs.(328±226) mg/cm2],停药组治疗前年骨折次数低于对照组[(1.3±2.6)次 vs.(2.1±3.5)次,P<0.05];治疗4年时,两组各部位BMD均较基线增加,但BMD变化率无明显差异,新发年骨折次数及血ALP、β-CTX降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停药时,停药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1 065±129) mg/cm2vs.(803±170) mg/cm2、(944±92) mg/cm2 vs.(674±140) mg/cm2、(941±92) mg/cm2vs.(687±140) mg/cm2,均P<0.01].结论 BPs能够增加不同病情OI患者的BMD,降低骨折率和骨转换生化指标.病情较轻的OI患者接受平均4年BPs治疗后有望BMD达正常而停药,而病情较重的OI患者则需BPs治疗更长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的非典型股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它们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椎体、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然而,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安全警告: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导致下颌骨坏死、心房颤动、非典型股骨骨折等.最近关于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骨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低能量性骨折也称为脆性骨折.其多发生于股骨转子下或股骨干.目前认为双膦酸盐可能通过长期严重地过度抑制骨转换,导致骨重塑受损,骨微损伤累积,骨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自发性骨折.女性、亚裔、西班牙裔人种、体重指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且无药物假期被认为是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推荐非典型骨折患者应立即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并予以钙剂、维生素D及特立帕肽治疗;对于完全性骨折患者,建议行股骨全长髓内钉内固定以保护整个股骨.总之,与经典的高能量性骨折相比,非典型股骨骨折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这里我们基于近期研究及文献检索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PMOP的“药物假期”EMAS立场声明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使骨质疏松领域相关医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的药物假期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就欧洲女性与男性更年期协会(EMAS)对双膦酸盐与狄诺塞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药物假期”的立场声明进行要点解读,供同仁参考.方法 EMAS系统性回顾分析了双膦酸盐和狄诺塞麦中止使用后在骨折风险方面的影响,同时,评估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的可能性,形成立场声明.结果 ①考虑双膦酸盐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骨折风险,建议采取个性化的药物假期方案;②药物假期时机:阿仑膦酸钠治疗超过5年,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治疗超过3年的患者,应该考虑药物假期;③鉴于伊班膦酸钠证据有限,狄诺塞麦停药后可能引起骨折的“反弹效应”,所以,不强烈推荐伊班膦酸钠和狄诺塞麦进行药物假期;④药物假期时长:一般情况下,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为1~3年;⑤重启治疗评估内容:双膦酸盐药物假期中,每年应评估病人的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跌倒史、是否有新的骨折、可能危险因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⑥重启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特立帕肽,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性激素补充(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MHT)和雷奈酸锶等,是药物假期后重启治疗的选择药物.结论 双磷酸盐药物假期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推荐狄诺塞麦药物假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D教育课堂"模式应用对特应性皮炎病儿 生活质量及近亲属认知程度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AD教育课堂"模式应用于特应性皮炎(AD)病儿治疗教育中对认知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D病儿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AD教育课堂"模式的治疗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教育前后瘙痒程度、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两组教育后临床疗效和病儿近亲属认知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60例(98.36%)高于对照组48例(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3,P=0.002);观察组教育后瘙痒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育后近亲属对疾病认知程度为100.00%(61/61),优于对照组的75.41%(4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3,P=0.000);观察组教育后体闲娱乐、症状感受、学业假期、人际关系、治疗的影响、睡眠及总影响评分分别为(1.22±0.68)分、(1.31±0.44)分、(0.59±0.11)分、(1.30±0.12)分、(0.35±0.10)分、(0.42±0.09)分及(6.01±1.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6.018、10.387、18.214、25.876、24.204、14.120,均P=0.000).结论 "AD教育课堂"模式应用于AD病儿治疗教育中可显著减轻其瘙痒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和病儿近亲属疾病认知度,改善病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已被证实在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方面疗效显著.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不仅不能产生额外的收益,而且可能诱发如下颌骨坏死(ONJ)和不典型股骨骨折(AFF)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并由此提出"药物假期"的问题.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药物假期"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旋山莨菪碱联合阿托品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消旋山莨菪碱联合阿托品滴眼液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和眼轴延长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招募150名6~12岁在上海市同济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近视青少年.“信封法”顺序编码对应计算机随机方案,按1∶2∶2分为对照组(不使用药物)、联合组(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学期内使用,联合1%阿托品眼用凝胶假期每晚使用)和阿托品组(每晚使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所有研究对象均戴镜足矫.随访24个月,每6个月记录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不良事件.结果 三组入组时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个月时三组等效球镜度数变化量分别为:对照组-2.34(-2.93,-1.75)D、联合组-0.63(-1.00,-0.50)D、阿托品组-0.25(-0.50,-0.06)D(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眼轴变化量分别为:对照组(1.51±0.23)mm、联合组(0.69±0.30)mm、阿托品组(0.31±0.30) mm (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消旋山莨菪碱联合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及眼轴增长,同时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