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康复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为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晚年医案选集,所录之医案多为迁延难愈的内科杂病,其中蕴含丰富的康复思想.叶天士注重辨体质偏颇、察正气盛衰以提出适宜的摄生康复方案,参四时之气以采用圆机康复之法.对于久病康复主张"王道"养正,以药性和缓之药物改善虚损体质;对于虚损康复注重调护脾胃,以化生精气充养脏腑,调中气复元气.在治疗上,叶天士重视药食气味于病后康复,主张以薄味饮食养病,且药物剂型与服法灵活;强调节欲静养以却病,旨在形神共康.叶天士晚年提出的康复思想对当今慢性病的康复调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闽医林开燧痨瘵证治思想探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清代闽医林开燧著有《林氏活人录汇编》,认为痨瘵之因,首重情志,热蒸精血,痨虫由生.临证主张察症按脉,将痨瘵热与疟疾热相鉴别,并从内外合治的角度进行论治.内治方面,林开燧提出通治为首,疏泄开郁;审位取方,分阶而施;甘苦存阴,不求骤补的观点,并在药物剂型及服用方面有所构思.外治上设灸、浴、擦、熏四法避秽杀虫,有以"蕲艾"为精、以"玉枢丹"为底、以"百会"为首的特色.林开燧治痨灵机活法,思路开阔,可为当今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第二批经典名方的分析及相关理论研究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不断传承创新治病救人的宝贵遗产.继 201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一批经典名方后,2023 年继续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再次激发广大中医药企业对于经典名方研究和开发的热情.本文基于公布的第二批经典名方,从剂型、药味数及每服剂量、煎煮程度、功效、毒性、炮制方法和儿科专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三结合"重视挖掘经典名方特色理论、基于"毒-量-效"关系开展相关药物理论研究、立足临床需求开展儿童药物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基于少数民族医药特性推动民族医药特色理论研究等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具威胁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具有难治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针对DME的临床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玻璃体腔注药、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球旁糖皮质激素注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虽然常规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持续存在的、顽固的及反复发作的DME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某些联合治疗方法优于单独治疗,既能恢复患者黄斑区解剖结构,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同时亦可减少治疗次数,降低总体费用等,弥补了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被临床寄予厚望。然而,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其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究。针对DME发生发展的不同机制,目前仍有新药物、新剂型、新治疗靶点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如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渗漏作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设计锚定重复序列蛋白、多生长因子抑制剂、抗炎治疗制剂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对现有药物和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以及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DME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移植后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缓释剂型时基于基线谷浓度的调整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基线血他克莫司谷浓度(C 0)的受者,将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为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后C 0的变化情况及效果。 方法: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基线C 0,将130例受者分为两组,A组受者转换前基线C 0≥6 μg/L,普通剂型与缓释剂型他克莫司剂量按1∶1转换,B组受者基线C 0<6 μg/L,普通剂型与缓释剂型他克莫司剂量按1∶1.1转换。比较两组在药物转换前后C 0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肾脏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转换前相比,转换后两组间他克莫司日平均用量和单位体重平均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转换前相比,两组受者在转换后第7天的C 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换4周(第28天)时B组受者C 0波动范围较小,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6);而未调整初始剂量的A组受者转换第28天的C 0仍明显下降,与转换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当受者基线C 0低于6 μg/L,在将他克莫司普通剂型转换成他克莫司缓释制剂时增加10%~20%左右的用药剂量,以维持C 0的稳定,避免C 0出现大范围波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局部麻醉(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品,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脊髓神经麻醉和治疗慢性疼痛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麻药的新剂型包括经皮给药剂型和缓控释剂型。经皮给药剂型的优点是实现表面局麻,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注射麻醉对患者局部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缓控释剂型可维持较长效的麻醉效果,避免因局麻药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波姆痔疮凝胶治疗Ⅱ度内痔出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卡波姆痔疮凝胶(冈舒)治疗Ⅱ度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Ⅱ度内痔出血患者1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卡波姆痔疮凝胶(冈舒)塞肛,对照组采用痔疮栓塞肛,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 d后,观察组出血评分[1(0)分]小于对照组出血评分[2(1)分]( Z=-6.70, P < 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出血评分[0(1)分]小于对照组出血评分[1(1)分]( Z=-4.73, P < 0.05)。治疗4 d后,两组痔核大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4 d后,对照组痔核大小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4 d后,观察组痔核大小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6, P < 0.05)。治疗7 d后,两组的痔核大小评分比较,观察组痔核大小评分[1(1)分]小于对照组痔核大小评分[1(0)分]( Z=-4.48, P < 0.05)。观察组有效率[97.5%(78/80)]高于对照组[75%(60/80)]( Z=-4.50, P < 0.05)。 结论:卡波姆痔疮凝胶(冈舒)是一种治疗痔的新药物、新剂型,对直肠肛门无刺激,使用安全。卡波姆痔疮凝胶(冈舒)治疗Ⅱ度内痔出血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马唑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综合了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的优点,目前已被开发用于诊疗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文章对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瑞马唑仑静脉给药适合持续输注,尤其是靶控输注;在持续输注模式下,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较咪达唑仑迅速,虽在短效诊疗中起效速度不及丙泊酚,但长时间持续输注停药后血药浓度的衰减速度较丙泊酚可能更快。瑞马唑仑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极低,难以产生镇静效果;经鼻和吸入给药受药物剂型限制目前尚无法应用。瑞马唑仑导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对有循环、呼吸障碍以及高风险重症患者可能更具优势。患者基因多态性、ASA分级和性别可能影响瑞马唑仑的代谢。瑞马唑仑的作用可被氟马西尼特异性逆转。瑞马唑仑在特殊人群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宜的镇静监测指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对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等问题目前证据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胰岛素在妊娠期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岛素是孕期控制血糖的药物首选。几乎所有的孕前糖尿病、大多数妊娠期显性糖尿病、20%左右的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应用胰岛素控制孕期血糖。与非孕期相比,孕期餐后血糖更高,波动更大,且随孕周进展及胎盘功能变化,血糖水平不断变化。孕期胰岛素应用需结合不同孕周血糖特点,选择合理的剂型及治疗方案,本文就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以及德谷胰岛素在内的胰岛素类似物在妊娠期降糖疗效和安全性作一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