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密被刺毛.花期5-8月,果期7-11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绣球茜花萼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其颜色调控转录因子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绣球茜(Dunnia sinensis)是我国广东特有的、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有明显脉纹的白色变态花萼裂片,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尚未有其基因组信息.为研究绣球茜花萼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挖掘相关的功能基因,对其萼片、果实、叶片及花瓣进行RNA-seq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以期筛选萼片特异表达基因或信号途径.结果表明,与叶片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 972个,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生物合成、光合作用、苯丙类生物合成等途径.与花瓣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 680 个(上调3 616 个,下调6 024个,FC>2),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苯丙类生物合成、植物与病原互作、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等途径.与果实相比,萼片差异表达的基因有4 655个(上调1 827个,下调2 828个,FC>2),富集的途径和参与调控途径近似于花瓣的转录组.聚类分析表明,参与萼片发育且特异高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有3类:ERFs、MYBs和WRKYs,其中MYB家族的DsTMYB3 可能参与萼片的颜色调控.组织的高表达基因分析表明,UBI11 启动子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而CSLG2启动子等特异在花萼高表达,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将作为遗传工具驱动目的基因组成型表达或特异表达于花萼.通过分析绣球茜花萼和其他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了可能参与萼片颜色调节的相关转录因子和启动子,这将为绣球茜的遗传转化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杂交子代的表型性状及其SSR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高,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抗性.为了利用浙江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优点,培育优良种质材料,该研究对浙江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的 45 个F1杂交子代进行表型性状分析,以掌握杂交子代的表型性状情况,同时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杂种真伪鉴定,并筛选可用于油茶杂交子代鉴定的SSR标记.结果表明:(1)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的F1子代表现为树形高大、生长迅速且其叶脉、萼片、柱头均倾向于父本广宁红花油茶的性状,而花和叶片形态等性状与母本浙江红花油茶接近,叶片颜色与大小等特征介于双亲特征之间.(2)从 32 个SSR标记中筛选出了 8 个可区分双亲且能明确杂交子代来源的完全互补型标记,用于开展杂交子代鉴定,其中 7 个标记杂种鉴定效率高达 100%,1 个标记杂种鉴定效率为 55.56%;8 个标记相互补充鉴定出 45 个杂交子代全是真杂种.(3)8 个SSR标记对杂交子代进行的鉴定能力验证表明,利用这些SSR标记鉴定油茶杂交子代是可行的.该研究结果为油茶物种间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后续油茶物种间的杂交子代SSR标记鉴定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密被刺毛.花期5-8月,果期7-11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RcAGL61基因调控雄蕊和花瓣之间转变影响月季花瓣数量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为探究月季重瓣性状的调控机制,研究克隆了前期筛选到的1个与花发育相关的AG同源基因RcAGL61,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用荧光定量对该基因在'窄叶藤本月季花'×'月月粉'杂交群体中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花芽5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以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为材料,克隆RcAGL6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VIGS实验.[结果](1)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单瓣株系的5个发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重瓣株系,在单瓣株系花发育的S4-S5期比S1-S3期表达量明显升高.(2)RcAGL61编码区序列在单瓣株系和重瓣株系中一致,长度为495 bp,与RcAG基因序列相似度为30.75%,编码164个氨基酸,含有1个MADS-box保守结构域,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3)RcAGL61蛋白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核.(4)沉默该基因后,瓣化雄蕊数量增加,雄蕊数量减少,花瓣数量增加,萼片数量和雌蕊数量无显著变化.[结论]RcAGL61参与调控雄蕊原基和花瓣原基间的转变,影响月季的花瓣数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国石斛属(兰科)植物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4/7/6
在西藏开展兰科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 2种石斛属(金石斛组)物种,通过文献和标本的查阅之后,分别确定为麦氏金石斛(Dendrobium macraei Lindl.)和西藏金石斛(D.ritaeanum King & Pantl.),两者均为中国首次记录.其中,麦氏金石斛与流苏金石斛(D.plicatile Lindley)近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唇瓣中裂片边缘全缘,中裂片具2条纵脊,并仅延伸至唇瓣中部,先端凹;西藏金石斛虽然植株与狭叶金石斛[D.angustifolium(Blume)Lindl.]近似,但该种花很小,萼片和花瓣不具紫色条纹且唇瓣长达1.4 cm,侧裂片三角形,花期时容易区分.同时,该文还提供了该2种石斛属植物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以及解剖图版等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该发现丰富了中国兰科植物本底资料以及潜在药用植物资源储备,对中国兰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药用兰科资源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生活在两栖极端环境的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
编辑人员丨2024/6/8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Franch.)P.Y.Zhang et Y.J.Zhang]为柽柳科(Tamaricaceae)水柏枝属(Myricaria)多年生两栖灌木,高1.5~2 m;老枝红褐色或紫褐色,当年生枝条绿色或红褐色.叶密生于当年生小枝上;总状花序顶生,花较疏松;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约4×1.5mm,渐尖;花柄长约2 mm;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形,(2~3)×1mm,先端钝或锐尖;花瓣倒卵形,粉红色或淡紫色;花丝1/2或1/3部分合生;子房圆锥形;蒴果狭圆锥形,长6~8 mm;3心皮,1心室,基底胎座;每个果实种子150~190枚;种子顶端芒柱一半以上被白色长柔毛;花果期10-12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层,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均为2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并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基于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金花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金花茶 Camellia petelotii(Merr.)Sealy 山茶科山茶属木本植物.幼枝浅褐色,当年生小枝略带紫色棕色,无毛;叶革质,上面深绿色,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花柄长7~10mm;苞片5片,散生,阔卵形,长2~3 mm,宽3~5 mm,宿存;萼片5片,卵圆形至圆形,长4~8mm,宽7~8mm,基部略连生,先端圆,背面略有微毛;花瓣8~12片,近圆形,长1.5~3.0cm,宽1.2~2.0 cm,基部略相连生,边缘有睫毛;雄蕊排成4轮,外轮与花瓣略相连生,花丝近离生或稍连合,无毛,长1.2 cm;子房无毛,3~4室,花柱3~4条,无毛,长1.8cm.每年1~4月开花,花期长.金花茶因花朵纯黄似金而得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小叶丁香花芽分化进程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观察小叶丁香花芽分化过程,明确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解析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为小叶丁香开花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小叶丁香花芽为试验材料,外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花芽分化过程及开花特性,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含量.解剖结构观察发现,小叶丁香春季开花的花芽分化始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束,过程分为未分化期、总苞原基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时期,分化各时期存在重叠现象;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3)含量维持在低水平且变化幅度不大;ABA/GA3峰值出现在总苞原基、萼片原基及花瓣原基分化期;IAA/GA3峰值出现在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ABA/IAA在萼片原基分化期最高;ZR/GA3与ZR/IAA峰值出现在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期;小叶丁香花芽分化各时期内部解剖结构与外部形态密切相关,高水平IAA、ABA、ABA/GA3和IAA/GA3有利于小叶丁香花芽分化的启动及早期花器官原基的分化,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需要ZR、IAA、ABA的积累;花芽分化的起始、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可能是小叶丁香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平衡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