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2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28例患儿中,诱因不明176例,有典型临床表现202例,白细胞升高109例,肌酐降低176例,心肌酶异常156例,所有患儿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6岁以下的儿童,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必要时可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儿iv注射用苯唑西林钠,12.5 mg/kg加入少量灭菌注射用水,3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喜炎平注射液,10 mg/kg加入少量灭菌注射用水,2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白细胞计数和白介素-6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尼氏征转阴时间、裸区干燥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和白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及耐药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s)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学分型、相关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STIs病例52例,并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分析.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mecA基因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葡萄球菌A蛋白(spa)序列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盒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pvl、eta、etb、tsst-1及hlg基因;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6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 5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STIs患儿中(其中MRSASSTIs患儿30例,MSSA 22例),0~1岁23例(44.2%),最常见的疾病为新生儿脐炎12例(12/52株,23.1%),其次为皮肤及软组织脓肿11例(11/52株,21.2%).MRSA分离株的流行克隆是ST59-MRSA-SCCmecⅣa-t437(14/30株,46.7%),MSSA分离株并未发现明显的流行克隆.共检测出10种序列型(ST型别),以ST22为主(6/22株,27.3%);14种spa型别,其中t309型5株(5/22株,22.7%).MRSA及MSSA分离株多重耐药率均>85%.对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94.2%、69.2%、63.5%,但均对复方磺胺甲唑、莫匹罗星、夫西地酸、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敏感.pvl基因阳性率为40.4%,MRSA和MSSA分离株pvl基因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分离株中均检测到eta及etb基因.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SSTIs临床分离株多见于新生儿脐炎及脓肿,多重耐药率高,经验性治疗不宜首选红霉素和克林霉素.ST59-MRSA-SCCmecⅣa-t437是MRSA分离株最常见流行克隆,而MSSA分离株的遗传背景更多样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误诊和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SSS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儿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分布、误诊与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80例发病患儿,主要集中在幼儿期(1~3岁),32例占40.00%,其次为学龄前期(3~6岁),24例占30.00%;患儿发病时间主要为秋季,30例占37.50%,其次为夏季,20例占25.00%;76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主要误诊为皮肤湿疹类过敏性疾病,20例占26.32%;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9±1.8)d,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8±0.9)d,尼氏征转阴平均时间为(3.9±1.7)d,2例患儿出现败血症、4例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SSSS发病年龄集中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好发于秋季,在基层医院易被误诊,检查效果不佳,应早期应用足量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中国儿童皮损的流行率及分子遗传背景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在中国儿童群体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几大知名数据库如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和MEDLINE中关于中国儿童SSTI流行率和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文章进行系统性检索,时间节点限定于2018年3月以前.结果 纳入的34篇文章汇总的中国儿童SSTI流行率为59% (95% CI=48%~71%).SSTI、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和脓疱疮患儿的SA发病率分别为60% (95%CI=46% ~73%)、44% (95% CI=27% ~60%)和90%(95% CI=84%~96%).皮损部位SA检出率最低为臀部、会阴及肛周部,为18% (95% CI=18% ~25%),最高者为脐部,达65%.在8 675株SA菌株中,MRSA在儿童皮肤感染的阳性检出情况最低,为8% (95% CI=7% ~ 10%),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92% (95%CI=90% ~94%),其次为红霉素80% (95% CI=76% ~ 84%)及克林霉素75% (95% CI=68%~ 81%).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阳性率达53% (95%CI=23%~83%),MRSA菌株中pvl基因的阳性率达48% (95%CI=16%~79%).对160株MRSA的SCCmec遗传元件的数据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87%为社区获得性MRSA,主要流行的菌株为SCCmec Ⅳ型,高达52% (95%CI=44% ~59%),紧随其后为SCCmec Ⅴ型,占35%(95% CI=23%~48%).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MLST)结果显示,流行于儿童群体导致皮肤感染的SA主要是ST59,其次为ST121、ST910、ST88、ST239及ST338.ST59-SCCmec IVa-t437及ST59-SCCmec V-t437是流行的主要克隆株.结论 SSTI儿童可以充当SA在社区传播病原体的载体.最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脓疱疮.MRSA的流行率较低.SSTI感染的SA具有较大的遗传背景异质性,且pvl基因的阳性率较高,ST59-SCCmec IVa-t437及ST59-SCCmec V-t437是流行的主要克隆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匍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住的3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3岁的占总病例的73. 3% ;病儿多有弥漫性潮红斑、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口周有放射状皲裂,触痛明显. 16例病儿发病前有明确诱因;30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19例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联合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所有病儿均在11 d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 4 ± 2. 1) d.结论 匍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重症感染性疾病,在正确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并加强护理,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感染相关重症皮肤损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细菌感染导致的重症皮肤损害起病急,病死率高,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坏疽性深脓疱疹两种感染相关重症皮肤损害为切入点,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0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创面分泌物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 RSA阳性组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多于无M RSA阳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 RSA阳性与无MRSA阳性睑结膜炎、褶皱部红斑糜烂、皮肤触痛和淋巴结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 RSA阳性组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高于无M RSA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率.结论 M 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上以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为主,且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及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总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即SSSS综合征. 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1型多见)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即剥脱毒素造成的皮肤损伤,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少见,易于误诊,现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例SSS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药敏实验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药敏实验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63例SSS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创面分泌物以及血培养进行细菌培养,柯-鲍氏(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统计致病菌种类及分布,并对耐药性葡萄球菌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患儿中共检测出58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共36株,其中甲氧西林敏感SAU(MSSA)共26株(44.83%),耐甲氧西林SAU (MRSA)共10株(17.24%),MSSA、MRSA、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创面分泌物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在血培养中.MRSA对替加环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利奈唑胺、头孢西丁筛选、克林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为100%,MSSA对复方新诺明、苄青霉素、头孢西丁筛选、庆大霉素、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0.MRSA对苯唑西林、苄青霉素、利奈唑胺、头孢西丁筛选、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性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SS患儿治疗前进行细菌学检测十分重要,应根据药敏分析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