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常见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常见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2020-2022年ICU临床分离菌3 6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344株(36.8%)、革兰阴性菌2 305株(63.2%).其中克雷伯菌属540株(14.8%)、肠球菌属522株(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8株(12.3%)、不动杆菌属438株(12.0%)、大肠埃希菌424株(11.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1%、82.4%和69.9%.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MRSA、MRSE和MRCNS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MSSA、MSSE和MSCNS.未检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发现2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8.4%和40.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2.0%,而阴沟肠杆菌对该两药的耐药率>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和19.6%;但鲍曼不动杆菌对该两药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6.0%和86.7%.结论 该院ICU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但肠杆菌目中其他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较敏感,细菌耐药率低.肠球菌属中已发现有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未发现与万古霉素交叉耐药.因此,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前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率变化.方法 比较2017-2019年(疫情前)和2020-2022年(疫情后)两个阶段6种细菌的耐药性变化.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结果 较疫情前,疫情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升高(40.1%对27.9%,P<0.0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降低(1.9%对3.1%,P<0.05),其他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多重耐药菌均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样本(78.4%对78.5%).疫情后ICU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明显高于疫情前(53.1%对35.5%,P<0.01).较疫情前,疫情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下降(3.5%对15.7%,P<0.01),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降低,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降低(39.2%对50.1%,P<0.0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降低(1.2%对2.7%,P<0.0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保持稳定,疫情暴发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下降,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下降趋势,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和耐药率显著增加,仍需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常用缩略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体重指数(BMI)血尿素氮(BUN)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脑脊液(CS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红细胞沉降率(ESR)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最低抑菌浓度(MIC)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效学(PD)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血小板(PLT)结核菌素试验(PPD)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总胆红素(T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白细胞(W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52例年龄≥6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髋关节置换或内固定物植入术.以在院期间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为标准,分为感染组(n=43)与非感染组(n=10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8.29%(43/152).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占69.56%(32/4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0.43%(14/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纳入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吸烟、慢阻肺呼吸疾病、骨折至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231,95%CI:1.143~2.234,P=0.005)、低蛋白血症(OR=2.124,95%CI:1.045~2.363,P=0.003)、慢阻肺呼吸疾病(OR=1.505,95%CI:1.521~3.210,P=0.003)为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与慢阻肺呼吸疾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深圳某中医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血液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共9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575株(63.2%)、革兰阳性菌为335株(36.8%).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占检出率前5位.5年间,血培养阳性标本中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1.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6.7%、75.0%和55.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亦未发现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院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分离菌种较多,并已经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产生耐药,应加强血液标本和感染部位标本的送检,并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SA感染SP患者T细胞亚群及TLR4、TLR2、TP、ALB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重症肺炎(S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2(TLR2)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联合检测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从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选取MRSA感染SP患者179例为感染组,另选MRSA未感染SP患者181例为对照组.分析MRSA耐药情况,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TLR4、TLR2及血清TP、ALB水平,并分析外周血TLR4、TLR2、血清TP、ALB诊断MRSA感染SP的价值.结果 MRSA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完全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奎努普汀.较对照组,感染组外周血CD19+、TLR4、TLR2水平更高(t=15.378、13.408、12.113,P<0.05);外周血CD4+、CD3+、CD4+/CD8+及血清TP、ALB水平更低(t=23.295、26.320、17.810,P<0.05).以感染组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LR4、TLR2、TP、ALB联合检测诊断MRSA感染S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四者单一检测(P<0.05).结论 MRSA感染S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异常变化,且外周血TLR4、TLR2呈高表达,血清TP、ALB呈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住院送检的15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其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54株,其中121株革兰阳性菌,占78.57%,30株革兰阴性菌,占19.48%,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82%,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6.96%、73.91%,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高度耐药,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抗生素均未呈现出耐药现象;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10.96%(8/73).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伴随一定比例的MRSA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败血症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RAF6、STAT3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败血症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1例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检查均正常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药敏试验检测患儿早期感染病原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RAF6、STAT3水平;血清TRAF6、STAT3水平对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影响败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败血症患儿感染最多的菌株;研究组患儿血清TRAF6、STA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RAF6、STAT3水平随着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TRAF6、STAT3及两者联合诊断败血症的AUC分别为0.895、0.856、0.951,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Z两者联合-TRAF6=2.726,P=0.006;Z两者联合-STAT3=4.077,P<0.001);伤口感染及血清TRAF6、STAT3、IL-6、CRP、PCT表达水平升高是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败血症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清TRAF6、STAT3水平在败血症患儿中显著升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个指标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洞残留细菌对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降低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后感染并发症,探讨皮肤表面消毒后耳洞是否有细菌残留。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整形外科采样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25名女性志愿者年龄21~38岁。对耳洞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对耳洞深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并送检试验组标本50份、未消毒对照组20份、空白对照组10份。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试验组外耳术区即使经过常规碘伏消毒后耳洞内仍藏匿有细菌,送检标本培养后其中43份检出细菌(86.0%),未消毒对照组20份全部检出细菌(100%),两组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0),空白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粘贴无菌胶带可较好地封闭耳洞,减少细菌污染伤口的机会,从而预防感染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RISPR技术构建发光噬菌体及其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针对大肠埃希菌的重组发光噬菌体(HT7),并评估其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能力。方法: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小向导RNA表达质粒pCRISPR-sg(1~10)和PFN-1000同源重组质粒菌株,并用双层平板筛选切割效率最高的小向导RNA(sgRNA);采用同源重组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联合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将Nanoluc萤光素酶基因整合入T7噬菌体10A基因下游的非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通过噬菌斑实验和液体扩增实验评估HT7噬菌体与T7噬菌体生物特性差异;此外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临床采集分离的51株大肠埃希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评估HT7噬菌体的检测专一性和检出限。结果:构建的10个CRISPR靶向切割系统中,sgRNA8靶标的切割效率最高,成斑效率为0.18;噬菌体经pCas9/pCRISPR/PFN-1000 3质粒系统3轮重组筛选后,PCR验证均为2 798 bp的重组噬菌体条带,说明成功构建了HT7噬菌体。重组噬菌体在裂解效率( P<0.001)、一步生长曲线( P=0.001)、感染复数( P=0.031)的生物特性分析中,均有显著差异,裂解暴发点和对数生长节点均延长了10 min,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临床样本测试,可识别裂解6株大肠埃希菌,其余菌株均不裂解,4.5 h内可检出低于10 CFU/ml的病原菌。 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噬菌体基因编辑系统,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该噬菌体在4.5 h内能特异性检测出低于10 CFU/ml的大肠埃希菌,且对其他菌株无裂解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检测专一性和低检出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