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靶向串联质谱分析人早期胚胎级别与其培养液中相关氨基酸和肉碱水平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不同级别早期人胚胎的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探讨基于质谱的微量分析技术用于评价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可行性。方法:从2022年6至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夫妇中,收集女方年龄31.5(26.5,33.25)岁,且获卵数在8~20个的不孕夫妇,从中随机挑选30对不孕夫妇收取其第3天细胞胚的培养液共126份,依据其所对应的胚胎的形态级别分为优( n=43)、中( n=49)和差3( n=34)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不同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氨基酸与肉碱水平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氨基酸与肉碱水平的关联,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氨基酸和肉碱水平与胚胎评估级别的关联。 结果:甲硫氨酸/苯丙氨酸(比值)在优胚、中胚和差胚3组间分别为3.09±1.67、4.00±1.19和4.99±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09, P<0.05),优胚与中胚间( t=-0.91, P<0.05)、优胚与差胚间( t=-1.91, P<0.05)及中胚与差胚间( t=-0.99,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氨基酸之间,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正相关性最强( r=0.99, P<0.01);不同肉碱之间,辛酰肉碱与葵酰肉碱比值(C 8/C 10)与(戊二酰肉碱+3-羟基己酰肉碱)/棕榈酰肉碱比值[(C 5DC+C 6OH)/C 16]的正相关性最强( r=0.44, P<0.001);偏最小二乘法拟合模型计算氨基酸/肉碱水平与胚胎级别相关的权重:亮氨酸(异亮氨酸)为2.22,精氨酸为1.99,缬氨酸/苯丙氨酸为1.65,甘氨酸为1.54,酪氨酸为1.21,(戊二酰肉碱+3-羟基己酰肉碱)/辛酰肉碱(C 5DC+C 6OH)/C 8为1.15。 结论:胚胎培养液中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比值、甘氨酸、酪氨酸以及肉碱比值(C 5DC+C 6OH)/C 8与体外培养人早期胚胎级别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容受前期与容受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及代谢物水平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容受前期和容受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及宫颈分泌物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差异,为探讨新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分子标记物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6号至2022年1月31日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的共59例不孕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匹配年龄、体质量指数及不孕年限等因素选取准备胚胎移植的不孕女性3对(6名),取内膜组织进行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另选经辅助生殖技术妊娠25例为对照组,门诊监测排卵未妊娠女性28例为病例组,采用超声判定内膜容受性状态。前者提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测序后,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后者取对照组和病例组宫颈分泌物,经质谱检测其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基因测序提示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是 HLA-DRB5和 MMP10。GO和KEGG富集差异表达基因较多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通路主要有免疫调控、细胞粘附和色氨酸代谢等。分泌物代谢分析发现多种氨基酸和肉碱代谢物水平在二组间差异明显( P<0.05),主要为氨基酸和肉碱水平如丙氨酸、缬氨酸、3-羟基丁酰肉碱(C4OH)+丙二酰肉碱(C3DC)/葵酰肉碱(C10)等。 结论:容受前期与容受期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基因转录表达差异显著,可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存在关联。氨基酸和肉碱水平提示差异变化较大指标可能作为标记物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酰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酰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酰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酰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酰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酰基肉碱( t=3.920)、酪氨酸( Z=3.536)和缬氨酸( 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 t=-2.863)、辛酰基肉碱( t=-2.266)和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 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秋葵果实提取物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考察及其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秋葵果实提取物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并对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对小鼠侧脑室注射适量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水提取物低、高剂量组,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水层低、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采用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皮质和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水平.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P<0.01),寻找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层各剂量组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寻找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延长(P<0.05),脑内皮质和海马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5,P<0.01).从中分离得到 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N-反式阿魏酸酰酪胺(2)、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3)、槲皮素(4)、熊果酸(5)、β-谷甾醇(6).结论 黄秋葵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改善Aβ1-42诱导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的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木芙蓉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对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对木芙蓉花的9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芙蓉花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和厚朴酚(1)、厚朴酚(2)、iso-hemigossylic acid lactone-2-methyl ether(3)、阿魏酸(4)、3-吲哚甲醛(5)、脱落酸(6)、槲皮素(7)、山柰酚(8)、8-(1-(3,4-dihydroxyphenyl)ethyl-3,3',4',5,7-pentahydroxyflavone)(9)、环(脯-缬)二肽(10)、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rhodionin(13)、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4)、tiliroside(15)、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结论:其中,化合物1~3、5、6、9~11、14为首次从木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金缕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半枫荷总提、各提取部位和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肉豆蔻酸(1)、硬脂酸(2)、芝麻素(3)、9-十八碳烯酸(4)、亚油酸(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豆甾醇(7)、β-谷甾醇(8)、羽扇豆醇(9)、齐墩果酸(10)、lup-20(29)-ene-3-[3-keto-hexadecanoate](11)、防葵素(12)、C-藜芦酰乙二醇(13)、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4).结论 首次通过分离手段从该植物的茎枝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1、3-7、9、11-14,并且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3和14抗氧化活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血清 microRNA-198、microRNA-182 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98(miRNA-198)、microRNA-182(miRNA-182)联合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月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恶性组(85例)和良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血清miRNA-198、miRNA-182相对表达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以预测肺癌发生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呼出气VOCs检出情况;经一致性分析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和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吸烟史、饮酒史、病程、肿瘤家族史、基础疾病史、病变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miRNA-198表达量低于良性组(P<0.05),miRNA-182表达量高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量预测肺癌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 92.3%(95%CI:0.854,0.973)、95.3%(95%CI:0.820,0.988);特异性分别为 81.2%(95%CI:0.720,0.894)、95.4%(95%CI:0.910,0.976).TNM Ⅰ、Ⅱ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Ⅲ期、Ⅳ期患者(P<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Ⅲ期、Ⅳ期患者(P<0.05);Ⅲ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Ⅳ期患者(P<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Ⅳ期患者(P<0.05).恶性组患者3-甲基戊烷、乙苯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环戊烷检出率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患者呼出气乙烯、丙酮、异戊二烯、甲基环戊烷、十三烷、甲苯、6-甲基-5-庚烯-2-酮、N,N-二甲基酰胺、壬烷、邻二甲苯、1,2,4-三甲苯、β-蒎烯、葵烷、萘、丁二酸甲酯、壬醛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8.8%(95%CI:0.703,0.814)、特异性为 76.9%(95%CI:0.725,0.844)、准确率为 78.0%(95%CI:0.745,0.827).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血清 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 96.5%(95%CI:0.873,0.981)、特异性为 84.6%(95%CI:0.795,0.867)、准确率为 91.3%(95%CI:0.826,0.982).结论 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臭患者与健康人舌苔代谢物的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差异,寻找口源性口臭差异显著代谢物作为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分别对12例口源性口臭患者和12名健康人舌苔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和t检验P<0.05为标准筛选并确定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鉴定到11个差异代谢物,谷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酰-脯氨酸、脱氧腺苷、4,5-二氢白色向日葵素、N-乙酰-DL-色氨酸、帕拉米松乙酸酯、环戊醇、(2-己基环戊亚基)肼硫代甲酰胺、L-哌可酸和牛磺酸.其中口源性口臭组中的甘氨酸-苯丙氨酸和N-乙酰-DL-色氨酸表达显著上调,而牛磺酸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口源性口臭患者和健康人的舌苔代谢物存在差异,具有诊断价值的差异代谢物或可作为口源性口臭的诊断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番茄红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Lyc)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BALB/c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与TBI+Lyc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压缩损伤模型的方法制备TB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不给予打击.各组按建模后1 d、2 d、3 d、7 d及14 d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3只.假手术组及TBI组给予葵花油,TBI+Lyc组给予葵花油溶解的Lyc(浓度为1 mg/ml),剂量均为10 mg/(kg·d),每日固定时间灌胃,持续14 d.取各亚组小鼠下腔静脉血及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D-乳酸(D-LA)水平,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炎性因子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结果 TBI组、TBI+Ly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01);TBI+Ly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TBI组(P<0.01或P<0.001).血清TNF-α、IL-1β分别与I-FABP、D-LA、DAO、内毒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假手术组回肠绒毛基本正常,TBI组回肠绒毛结构明显破坏,TBI+Lyc组回肠绒毛结构基本整齐.TBI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TBI+Lyc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BI组(P<0.05).结论 Lyc可降低TBI小鼠各个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Meta分析与整合生物信息学探究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基于Meta分析及整合生物信息学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机制进行系统评价与综合分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3日.确定结局指标包括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应用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从CNKI搜集黄葵胶囊的活性成分,从Gene-Cards、OMIM和TTD中收集CKD的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核心成分和靶点筛选.利用GEO数据库中临床样品对黄葵胶囊治疗CKD的核心靶点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的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免疫细胞浸润分析.Meta分析共纳入13篇RCTs,总样本量2372例,试验组1185例,对照组1187例.结果显示,在降低尿蛋白方面,黄葵胶囊组与氯沙坦钾组治疗12(MD=19.60,95%CI[-58.66,97.86],P=0.62)、24周(MD=-66.00,95%CI[-264.10,132.11],P=0.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黄葵胶囊+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0.55,95%CI[-0.86,-0.23],P=0.0006);在改善Scr方面,黄葵胶囊+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9.21,95%CI[-15.85,-2.58],P=0.006);在改善BUN方面,黄葵胶囊+常规治疗优于单用常规治疗(MD=-1.02,95%CI[-1.83,-0.21],P=0.01).RCT中明确为不良反应者5例,症状为腹部或胃肠道不适.黄葵胶囊检索到有效成分43种,靶点393个,其中核心成分为杨梅素、槲皮素、棉皮素、反油酸、二氢杨梅素、异绿原酸B、咖啡酸等7种;CKD与黄葵胶囊交集靶点247个,其中核心靶点25个;通过GEO差异分析获得差异表达核心靶点18个,其与免疫细胞表达多呈正相关,涉及机制主要有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焦亡、脂质代谢、性激素代谢及细胞修复等过程.结果表明,黄葵胶囊+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尿蛋白、Scr、BUN,黄葵胶囊单用与氯沙坦钾在降低尿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功效可能与黄葵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免疫炎症与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关.由于纳入文献样本量偏小,且研究质量一般,需更多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提高证据质量级别,生物信息学结果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