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带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鱼类的许多生理过程都受到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的调节,如神经肌肉信号传递.在海洋环境中,三带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被芋螺(Conus)捕食的过程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三带双锯鱼肌肉、脑、肠道组织的cDNA作为模板,克隆三带双锯鱼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不同亚基的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从三带双锯鱼肌肉组织中克隆得到了烟碱型胆碱能受体α1亚基(cho-linergic receptor nicotinic alpha 1 subunit,chrna1)和烟碱型胆碱能受体 e 亚基(cholinergic receptor nicotinic epsilon subunit,chrne)基因序列;从脑组织中克隆获得烟碱型胆碱能受体α10亚基(cholinergic receptor nicotinic alpha 10 subunit,chrna10)基因序列.将得到的基因序列利用Colabfold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3D结构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已经解析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高度相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hrna1、chrne、chrna10基因在三带双锯鱼肌肉、脑、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hrna1、chrne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非常高,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非常低,肠道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chrna10基因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在肌肉、肠道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表达.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乙酰胆碱受体的蛋白序列高度保守,三带双锯鱼与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几乎同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性疾病,主要由NMJ的乙酰胆碱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传递受阻、免疫系统障碍、基因等因素所引起.MG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危及生命.MG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MG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等.对于MG危象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以及新型的血浆交换技术和辅助机械通气.随着药物的多样性进展,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了更多考量,如经济能力、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持久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该综述着重介绍了MG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用药方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符合病情的药物.该综述也提及部分其他的对MG可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如靶向生物制剂、补体抑制剂.通过该综述的阐述,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斑马鱼幼鱼常山碱盐静脉注射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毒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比分析常山碱盐(DAS)iv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毒性的区别.方法 ①将受精后2d(2 dpf)发育良好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iv)和DAS组(0.125,0.25,0.50,1.00和2.00 mg·kg-1,iv),给药后连续观察3d,以斑马鱼心率为0确定死亡,计算死亡率、最大非致死剂量(MNLD)和10%致死剂量(LD10).给药后4h,体视显微镜观察0.50和2.00 mg·kg-1组斑马鱼静脉窦淤血、心包水肿及心率和血流变慢情况,并计算其发生率.斑马鱼iv给予DAS 0.041,0.136,0.412和0.452 mg·kg-1,给药后连续3d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计算斑马鱼幼鱼发育畸形表型,包括心包水肿、心率异常、血流变慢、循环缺失、眼睛异常、脑部畸形、下颌异常、肝缺失/变性、卵黄囊吸收延迟、肠腔异常、身体着色异常、身体水肿、躯干/尾/脊索弯曲和肌肉变性等发生率.② 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AS水溶液暴露(2.5,5.0,10.0,25.0,50.0,75.0和100.0 mg·L-1)组,连续暴露并观察3d,计算死亡率、LD10和MNLD.斑马鱼暴露于DAS 0.32,1.06,3.20和11.00 mg·L-1水溶液,连续暴露3d,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幼鱼发育畸形表型,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①斑马鱼幼鱼iv给予DAS的MNLD和LD10分别为0.412和0.452 mg·kg-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iv给予DAS4h后0.50和2.00 mg·kg-1组斑马鱼静脉窦淤血、心率减慢和心包水肿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1),2.00 mg·kg-1 组血流变慢发生率亦显著增加(P<0.01);DAS 0.041,0.136,0.412和0.452 mg·kg-1组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延迟率显著增加(P<0.05,P<0.01),0.452 mg·kg-1组斑马鱼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死亡斑马鱼具有心包水肿现象.②斑马鱼DAS水溶液暴露的MNLD和LD10分别为3.20和11.00 m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心率减慢和血流变慢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1),1.06,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肠道明显变黑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0.32,1.06,3.20和11.00 mg·L-1组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延迟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P<0.01),11.00 mg·L-1组斑马鱼还出现躯干弯曲和下颌畸形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斑马鱼幼鱼DAS iv给药和水溶液暴露给药的毒性表型不同.DAS水溶液暴露不仅导致幼鱼心率、血流变慢及卵黄囊吸收延迟和肠道变黑现象,同时还可诱导神经发育毒性;但iv给药则可有效避免明显的胃肠道损伤和神经发育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lncRNA SNHG14)、微小 RNA-145-5p(miR-145-5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 2020 年 10 月~2023 年10 月就诊的11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各55 例.对照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及总分]、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损伤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因子[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miRNA相关指标(lncRNA SNHG14、miR-145-5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MA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 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F、miR-145-5p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miR-145-5p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加速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血清神经因子、lncRNA SNHG14、miR-145-5p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婴儿型纤维肉瘤16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婴儿纤维肉瘤(IF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IFS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16例IFS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共16例患儿,中位发病年龄0.13岁(0~4.92岁),男童多见(14/16例,占87.5%)。2.原发肿瘤部位:10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头颈部,3例位于躯干部。3.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15例化疗患儿中,12例对化疗敏感,3例对化疗不敏感。14例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2例仅行活检。4.中位随访3.5年,3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患儿均完全缓解,其中2例复发(2/16例,12.5%),5年总生存(OS)率为70%。按病理分级分组,G1+G2级患儿5年OS率100%,G3级患儿的5年OS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53, P=0.028)。 结论:IFS总体预后良好。肿瘤病理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化疗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建议术后进行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串联质谱及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熟悉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谱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巴喷丁致横纹肌溶解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不安腿综合征口服加巴喷丁0.3 g、1次/d。用药3 d后出现四肢肌肉酸痛、双下肢无力和浓茶色尿等。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5 U/L,肌红蛋白2 855.0 μg/L,肌酸激酶(CK)3 009 U/L,CK-MB 61 U/L,血清肌酐(Scr)542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下肢肌力1级,考虑为加巴喷丁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补液、碱化尿液和利尿等对症治疗。5 d后,患者浓茶色尿消失,肌肉酸痛症状消失,双下肢无力症状好转,下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示ALT 35 U/L,AST 55 U/L,肌红蛋白929.0 μg/L,CK 325 U/L,Scr 557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 -)。1个月后复诊,患者未再出现肌痛及下肢无力症状,实验室检查示ALT 30 U/L,AST 38 U/L,肌红蛋白135.0 μg/L,CK 187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陕西地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新生儿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率、生化分型和基因突变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新生儿筛查的146 152例新生儿中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随访情况,以及酰基肉碱水平和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分为单纯型和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与复查时排除诊断的患儿(对照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共21例患儿确诊,发病率为1/6 960;单纯型11例(52.4%),合并型10例(47.6%)。8例单纯型患儿在1月龄以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嗜睡、反应差和感染,其中5例患儿死亡。合并型患儿确诊前均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随访发育均未见异常。(2)单纯型和合并型患儿的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及丙酰肉碱/游离肉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M(min~max),9.26 μmol/L(3.70~37.78 μmol/L)、7.27 μmol/L(3.58~13.62 μmol/L)与4.51 μmol/L(1.48~8.69 μmol/L), H=23.239;1.12(0.32~2.43)、0.74(0.36~1.90)与0.25(0.09~0.45), H=47.061;0.94(0.12~1.92)、0.56(0.18~1.03)与0.17(0.06~0.38), H=36.868; P值均<0.001]。合并型患儿的血蛋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型患儿[7.64 μmol/L(3.40~19.25 μmol/L)与24.22 μmol/L(10.73~56.55 μmol/L), U=3.000, P<0.001]。(3)21例患儿均检测到致病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包括15种 MMUT基因突变和13种 MMACHC基因突变。单纯型最常见的突变为 MMUT基因c.323G>A(p.Arg108His),携带频率为13.6%;检出c.1676+11A>G为未报道的突变位点,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突变。合并型最常见的突变为 MMACHC基因c.609G>A(p.Trp203Ter)和c.567dupT(p.Ile190fs),携带频率均为20.0%。检出c.430-2A>C和c.648_650delAGA(p.216_217delSEinsS)为未报道的突变,为疑似致病突变。 结论:本地区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不罕见。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病情更重。 MMACHC基因c.609G>A和c.567dupT以及 MMUT基因c.323G>A等突变热点的发现,为后续开展基因筛查、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有效降低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病例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MH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以及特效药丹曲林的使用情况。方法: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及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收集1976年1月至2022年4月报道的所有MH病例,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MH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丹曲林使用情况及预后转归等。结果:中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共140例,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的MH病例共12例,均以青少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口腔科手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等。MH病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心率异常增快、肌紧张或肌肉强直、P ETCO 2异常升高等。所有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少数进行了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治疗措施主要为降温、呼吸循环支持、利尿、纠酸、碱化尿液等。中国大陆在缺少丹曲林的情况下,少数病例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MH患者总存活率为54.3%;中国台湾地区丹曲林应用率为83.3%,MH患者存活率为100%。 结论:与中国台湾地区患者相比,中国大陆患者丹曲林应用较少,MH患者存活率较低,但随着对MH相关知识的重视及了解增多、新版专家共识的发布以及国产注射用丹曲林钠的上市应用,中国大陆MH病例的救治水平有望得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华蟾素激活去乙酰化酶6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制备脂性肝原代细胞模型,以华蟾素低、中、高剂量干预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脂肪酸氧化蛋白(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6(SIRT6),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野生型小鼠高脂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华蟾素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分子对接及相关脂质合成蛋白检测出SIRT6-PPARα的激活状态;最后通过SIRT6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观察华蟾素给药后TG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华蟾素高剂量组TG含量低于模型组(0.40±0.06比0.67±0.07, t=6.274, P<0.05)。华蟾素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高剂量组PPARα表达高于模型组(0.85±0.15比0.29±0.04, t=7.178, P<0.05);高剂量组Cpt1a表达高于模型组(0.84±0.06比0.62±0.12, t=3.357, P<0.05)。高剂量组肝脏TG含量低于模型组(0.66±0.15比1.51±0.09, t=12.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IRT6敲除小鼠肝脏原代细胞中,模型组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8比0.35±0.09, t=6.31, 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7比0.66±0.08, t=1.38, P>0.05)。 结论:华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SIRT6-PPARα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改善代谢,减轻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