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面弓应用于恢复后牙固定修复体咬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研究电子面弓辅助固定修复义齿制作对恢复后牙咬合功能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单侧2个牙位以上的末端咬合游离的固定修复患者16例,共39颗基牙.比较采用传统技术与数字化口内扫描、电子面弓、虚拟架CAD/CAM技术制作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差异.并通过口内咬合纸印迹法、调时间和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仪,比较两组修复体的咬合功能.结果 ①两种方法制作的修复体在咬合面早接触点、调时间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②两组修复体调后,两侧后牙咬合均匀,均未发现明显早接触点.结论 采用电子面弓辅助制作的固定修复体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患者咬合功能,减少临床调时间,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从而为精准地恢复后牙固定修复体的咬合功能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数字化垫设计技术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近年来数字化垫设计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全程数字化",相比传统垫具有可视化、功能化和规范化等技术优势,其设计方法也可分为依赖实物架和基于全虚拟架进行设计两种主要方法,但也还在患者颌位确定与肌肉功能两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作者结合现有文献及其临床经验对上述要点进行了系统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数字(牙合)架应用于数字化口腔修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数字(牙合)架是虚拟现实技术与(牙合)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在虚拟软件三维环境中模拟人体上下颌位关系、铰链轴关系和下颌运动,能够全面分析动、静态咬合接触特征.本文将结合文献对(牙合)架与CAD/CAM系统中的数字(牙合)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全口义齿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全口义齿的设计及制作,相较于传统全口义齿制作,虽在就诊便捷性和流程规范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也普遍存在技术成本和操作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总体上商业数字化全口义齿尚未实现全工作流程数字化,而且还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定制修复的需求,因而依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工艺制作流程.文章对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商用数字化全口义齿系统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综述,并从就诊次数、装置配备、操作流程、适应证等方面比较现有各系统的应用情况,以期对临床应用及后续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系统改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数字化技术辅助全口种植固定修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口腔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种植修复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了口腔种植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目前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到口腔临床的数据采集、美学分析、种植手术、术后修复等整个种植修复过程,使整个种植流程完美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全程数字化种植修复理念[1].数字化种植是通过术前对种植体进行三维位置的模拟,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小术后发生美观与生物力学方面的风险[2].DSD、3D扫描和3D打印、虚拟架等技术逐渐进入美学修复领域(3].在种植修复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颌位关系、咬合情况、颞下颌关节状况等应进行全面分析,以建立具有个性化和稳定的咬合关系,这对于维持种植修复的远期效果具有重大意义[4].本病例从种植外科到美学与功能的修复,利用口腔数字化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设计、更精准的治疗,以达到集微创、美观、功能、安全于一体的最终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架运动参数模拟调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效果.方法 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4、46牙单冠和44-46、45-47牙三单位桥,虚拟拔除对应牙位上的天然牙.分别使用下颌运动轨迹(下颌运动轨迹组)与虚拟架运动参数(虚拟架组)对修复体进行虚拟调.测量天然牙与调后修复体面间的三维偏差均方根,比较2组虚拟调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相同修复体下,下颌运动轨迹组的三维偏差均小于虚拟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虚拟调方法下,44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小,46牙单冠的三维偏差最大,且只有44牙单冠与其他修复体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咬合设计时,使用下颌运动轨迹调较基于虚拟架运动参数的虚拟调能更有效地去除修复体的咬合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