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中药有效成分如姜黄素、藤黄酸、新藤黄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华蟾酥等,复方如四君子汤、加味乌梅丸、黄芩汤等,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毒性中药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毒性中药是指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中药.近5年来报道的具有抗肝癌作用的毒性中药包括清热解毒的鸦胆子和重楼,化痰散结的半夏和天南星,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活血化瘀的马钱子和斑蝥,祛湿邪的雷公藤和乌头,攻毒杀虫的蛇床子、蟾酥和砒霜,解毒散结的商陆,破血消癥的千金子及解肝郁的吴茱萸.药理研究表明毒性中药可有效发挥抗肝癌作用,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等机制实现.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毒性中药的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业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对晚期胃癌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取化疗治疗,中医方案组(43例)患者化疗治疗基础上结合益气健脾方及蟾酥注射液治疗,指标观察:各组疗效、治疗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变化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胃肠激素指标变化、肿瘤生活质量评分标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中医方案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52.38%(22/42)vs 76.74%(33/43)],P<0.05;中医方案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糖类抗原 72-4(carbohydr ateantigen72-4,CA72-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CD4+T 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CD8+T 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CD4+/CD8+等 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胃蛋白酶原 Ⅰ(pepsinogen Ⅰ,PG Ⅰ)与胃蛋白酶Ⅱ(pepsinogen Ⅱ,PG Ⅱ)、胃液素(gastrin,GAS)等胃肠激素、KPS评分等指标比较,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CA19-9及CA72-4、CEA、IL-6、IL-8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中医方案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中医方案组CD4+上升,CD8+下降,CD4+/CD8+指标上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G Ⅰ及PG Ⅱ、GAS水平及KPS评分均上升,中医方案组PG Ⅰ及PGⅡ、GAS水平及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健脾方联合蟾酥注射液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升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胃肠激素,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常见中药的心脏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对人体机能活动至关重要.本文从离子通道机制、神经机制以及代谢紊乱机制出发,综述相关中药对心脏的毒理作用,发现吴茱萸和山豆根通过抑制钾通道活性,香加皮、蟾酥和夹竹桃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洋金花和天仙子通过降低迷走神经作用,麻黄通过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甘草通过抑制皮质醇降解,砒霜、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和雷公藤通过增强氧化能力和降低抗氧化能力发挥心脏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预测蟾皮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定位蟾皮质量标志物范围来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蟾皮中药效相关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蟾皮批次间差异性成分,将药效成分与特征差异性成分关联,预测质量标志物,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含量测定.结果 蟾皮质量标志物为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能与主要抗肿瘤靶点稳定结合,其含量在多批次样品间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沙蟾毒精、蟾蜍噻咛整体较高,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整体较低.结论 沙蟾毒精、华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蟾蜍噻咛为蟾皮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药蟾酥的质量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体的干燥分泌物.蟾酥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临床用途较广,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局麻、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从蟾酥的本草考证、质量影响因素和质量标准现状等方面总结了蟾酥质量研究现状,以期从现行标准出发,为蟾酥药材的进一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分泌物来源的蟾酥基原物种的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物种基原是影响蟾酥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源于中华大蟾蜍的蟾酥质量显著高于来源于黑眶蟾蜍的蟾酥.蟾酥属于分泌物,缺乏基原动物的外观形态,传统鉴别法难以鉴别,而分子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蟾酥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分泌物中残留的DNA 含量很少,降解严重,目前对分泌物来源的药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仍缺乏.为了解蟾酥药材的基原物种,该研究首先收集了83 份蟾酥样品,其中71 份原动物样品,按照2020 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制备蟾酥,市售蟾酥药材7 份,对照药材 5 份.然后比较了不同DNA提取方法,扩增其线粒体 16S rRNA基因片段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对蟾酥的基原物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试剂盒法提取蟾酥DNA质量比较好,83 份蟾酥样品中有 80 份成功扩增出 16S rRNA序列.从GenBank上下载了 71 条蟾酥基原物种的 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蟾酥基原物种中华大蟾蜍与黑眶蟾蜍各自聚成单系,节点支持率为 100%(NJ)和 1.00(BI).市售蟾酥和对照药材的基原物种均为中华大蟾蜍.可见,从分泌物来源的蟾酥能提取DNA,扩增出 16S rRNA基因序列,能够对蟾酥基原物种进行分子鉴定,这为蟾酥药材的质量标准、其他分泌物来源的药材基原物种鉴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药蟾酥研究进展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检索了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 10 年发表的蟾酥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 5.8.R3 可视化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及文献来源等进行分析,并结合信息提取方法对蟾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经过筛选最终纳入 447 篇中文文献和 316 篇英文文献.叶文才是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分别是发表蟾酥相关中、英文文献量最多的机构;中文领域机构间合作有待提升,英文领域机构间的合作较为普遍.分析中、英文关键词,发现蟾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安全性、质量标准等方面,抗肿瘤机制和毒效成分研究是目前及未来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复方蟾酥胶囊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复方蟾酥胶囊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6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空白组单独饲养,造模组采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LLC)进行肺癌肿瘤右侧腋窝皮下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复方蟾酥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顺铂组隔日腹腔注射顺铂,复方蟾酥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用不同剂量复方蟾酥胶囊溶液[0.1365、0.273、0.546 g/(kg·d)]灌胃,空白组不予处理;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4 d后处死小鼠并取出肿瘤组织及肺组织.采用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HE染色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情况来测定肿瘤抑制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蟾酥胶囊中剂量组及顺铂组瘤重显著降低(P<0.05),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显著上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01),显著下调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P<0.001);模型组肺组织中多见肺泡壁增厚,伴有较多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支气管可见上皮细胞坏死,核碎裂,有明显肺水肿及出血,顺铂组和复方蟾酥胶囊各剂量组能明显改善上述情况,且肺泡腔内有嗜酸性浆液样物质渗出.结论:复方蟾酥胶囊具有抑制Lewis肺癌瘤体生长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