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收治的绦虫病患者中,共采集131份带绦虫样本,涉及大理市(58份),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简称巍山县,14份),弥渡县(18份),漾濞彝族自治县(简称漾濞县,24份),洱源县(17份)5个地区(即5个群体)。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Cytb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对;使用MEGA 7.0、DNASP 5.10.01软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得到碱基组成、遗传距离、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分化指数、基因流等数据。结果:131份带绦虫样本的Cyt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均为235 bp,经同源性比对均为亚洲带绦虫,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42.3%、24.0%、9.9%。131份亚洲带绦虫样本,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295 9和0.006 0;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和基因流范围分别为- 0.053 00~0.050 40和4.710 31~162.087 66。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0.009 0,其中弥渡县与巍山县的遗传距离最大,大理市与漾濞县的遗传距离最小。结论: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群棘球蚴病与犬棘球绦虫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的简明认知历史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棘球蚴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和发育所导致.目前的研究进展显示,全球范围内被认定的棘球绦虫包含9个有效自然种,可导致4种类型的棘球蚴病.这种共识的认知过程伴随着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续了超过两千年的时间.本文通过汇总和梳理参考资料,介绍了人类对于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的探索、识别和认知的整个过程,其中几个标志性事件是:1801年Rudolphi建立了棘球绦虫属,之后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发现了多个棘球绦虫物种;1953年Rausch基于生物学特征对棘球绦虫属进行重新分类,逐渐演变出棘球绦虫的亚种概念及其分类法;1967年Rausch提出棘球绦虫的株系概念,并在20世纪90年代被Bowles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加以证实;2013年Nakao提出系统发育物种的概念,棘球绦虫被修订为9个有效自然种,并沿用至今.此外,自1908年开始,我国先后报道了5种棘球绦虫,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石渠棘球绦虫.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病的认知历史全貌,为进一步了解棘球绦虫分类学研究进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遗传分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遗传分化特征进行分析,为青海省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玉树、果洛、黄南藏族自治州等棘球绦虫主要自然疫源地捕捉小型哺乳动物,剖检采集包囊,提取包囊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1(cox1)基因并测序,运用DnaSP v6、Iqtree、BEAST v2.7.4等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进化树构建及棘球绦虫属分化时间估算.结果 从2 864只小型哺乳动物中共获得55份棘球蚴包囊.55份包囊DNA样品均扩增出长度约800 bp的cox1条带,其中37份为多房棘球绦虫,18份为石渠棘球绦虫,青海田鼠多房棘球蚴患病率为1.96%(37/1 884),高原鼠兔石渠棘球蚴患病率为1.84%(18/980).37条多房棘球绦虫cox1 序列共有单倍型5个,以EmH3单倍型为主(占33/37),单倍体多样性指数为0.20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33 55,共有156个变异位点.18条石渠棘球绦虫cox1序列共有单倍型8个,以EsH2单倍型为主(占8/18),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77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0 52;共有14个变异位点.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13个单倍型上传GenBank,单倍型EmH1~EmH5的登录号依次为 OR821706、OR821707、OR830343、OR830344、OR826123,EsH1~EsH8 登录号依次为 OR835156、OR835157、OR830376、OR830378、OR831110、OR875250、OR835161、OR84108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多房棘球绦虫的5个单倍型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聚为一支,石渠棘球绦虫的8个单倍型与GenBank中的石渠棘球绦虫聚为一支.基于cox1基因的分化时间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的共同祖先存在于约5.67百万年前(Mya)(95%CI:4.72~6.66 Mya),细粒棘球绦虫、石渠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平均分化时间约为2.02 Mya(95%CI:1.51~2.49 Mya).结论 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房棘球绦虫以EmH3单倍型为主,石渠棘球绦虫以EsH2单倍型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迭宫属绦虫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迭宫属绦虫是一类被长期忽视的医学绦虫类群,其中绦期幼虫裂头蚴可侵入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引起裂头蚴病,造成较大危害.迭宫绦虫的分类系统一直较混乱,给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对迭宫绦虫的系统地位变迁及其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问题提供答案,同时为相关物种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肝脏合并肺脏曼氏裂头蚴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内脏型裂头蚴病报道较少,肝脏合并肺脏曼氏裂头蚴病极其罕见.本文报道2021年9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收治肝脏合并肺脏曼氏裂头蚴病1例患者的诊治经过,为临床诊治内脏型裂头蚴病带来一些新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云南省大理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2016-2022年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2年,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对大理州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第一人民医院及疾病预防控防控制中心,以及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能追溯到的既往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2016-2022年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选择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等6个县,每个县每年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不少于3个村,对调查村不少于500名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每个调查村抽取50名6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饲养、宰杀的牛、羊和猪,采用内脏剖解法检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大理州共12个县(市)发现病例161例.其中,回顾性调查发现病例95例(占50.01%),现场调查发现病例66例(占40.99%);确诊病例127例(占78.89%),临床病例34例(占21.12%).男性、女性病例数分别为65例(占40.37%)、96例(占5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51,P>0.05).年龄分布中,4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6例),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520,P<0.05).病例职业以农民(87.58%,141/161)和学生(6.83%,11/161)为主,病例的民族以白族(63.35%,102/161)和汉族(22.36%,36/161)为主;各职业、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898、101.030,均P<0.05).2016-2022年共超声筛查6个县(市)543村265 983人,发现棘球蚴病66例,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24.81/10万.其中,洱源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39.03/10万(23/51 248),云龙县最低,为5.23/10万(2/38 243).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48%(218/14 766),其中云龙县阳性率最高,为2.40%(44/1 837),宾川县最低,为0.73%(18/2 470).2017年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149.03/10万),2021年最低(11.41/10万),从201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共检查家畜脏器18 416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09%(16/18 416),其中洱源县和漾濞县的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45%(15/3 349)和0.03%(1/3 202),其他县未检出感染家畜;2017、2018和2019年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06%(3/5 369)、0.15%(7/4 771)、0.22%(6/2 769),其他年份未检出感染家畜;牛和猪感染率分别为0.02%(1/4 715)和0.13%(15/11 427),羊未发现感染.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72.71%(4 494/6 181),其中云龙县最高,为88.76%(1 137/1 281),剑川县最低,为40.23%(286/711),不同地区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91,P<0.05).结论 云南省大理州棘球蚴病呈中度流行,需加强对女性、40~49岁年龄组、农民和白族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安徽省芜湖市野鼠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解安徽省芜湖市野鼠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22年10月从芜湖市9个县(区)抽取13个行政村的野外环境捕捉野鼠,鉴定鼠种、性别,称重划分鼠龄.收集野鼠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剖解野鼠取肝脏、肠系膜等组织,采用组织活检或压片镜检法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测结果显示,9个县(区)的13个调查村野鼠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8.1%(125/160).除三山区(2/2)外,鸠江区野鼠感染率(90.3%,28/31)最高,与经开区(52.2%,12/23)、南陵县(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3、6.016,均P<0.05).Kato-Katz法检出6种寄生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钩虫72.5%(116/160)、蛔虫2.5%(4/160)、肝毛细线虫4.4%(7/160)、管状线虫1.9%(3/160)、长膜壳绦虫5.6%(9/160)和短膜壳绦虫3.1%(5/160).组织活检或镜检法检出肝毛细线虫和钩虫等2种寄生虫,检出率分别为1.3%(2/160)和3.1%(5/160).感染单一寄生虫的野鼠占84.8%(106/125),同时感染两种及以上寄生虫的野鼠占15.2%(19/125)o 160只野鼠分属黄胸鼠和黑线姬鼠,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8.6%(99/126)和 76.5%(26/34)(x2=0.069,P>0.05);雄鼠和雌鼠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 79.7%(59/74)和 76.7%(66/86)(x2=0.207,P>0.05);幼鼠、亚成年鼠和成年鼠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8.8%(33/48)、81.7%(89/109)和3/3(x2=3.659,P>0.05).提示安徽省芜湖市野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普遍,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多,当地人群存在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贵州省儿童多房棘球蚴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患儿,男,9岁,学生,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人.2021年8月起,患儿常感右上腹疼痛不适.2022年9月10日以"肝占位病变:疑似肝脓肿并钙化或肿瘤"收治于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无流行区旅居史,其父母长期从事牲畜(犬)宰杀职业,部分犬只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等棘球蚴病流行区引入,患儿常与待宰犬只接触.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稍有压痛,肝脏包块未触及.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0.1%.肝功能检测结果示,γ谷氨酰转移酶36 U/L.上腹部增强CT显示,肝右后叶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呈分叶状,内见多发斑点状、迂曲蚯蚓状高密度钙化影,呈簇状分布;增强扫描病灶见多发网格样分隔影,病灶边缘及分隔呈轻度持续强化.腹部彩色超声示,肝右后叶可见类椭圆形不均匀强回声团.9月14日行腹腔镜下肝右后叶切除术,见肝右后叶代偿性增大,Ⅵ、Ⅶ段可见乳白色肿块,约6 cm × 7 cm × 5 cm,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示,肝组织炎性坏死.术后复查,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正常;上腹部CT提示术后改变,余未见明显异常,遂出院.11月10日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清学检测结果示棘球绦虫抗体阳性.11月29日病灶组织DNA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检测,PCR扩增出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1(nad1)基因片段,分别与多房棘球绦虫的cox1基因(参考序列登录号AB477010)和nad1基因(参考序列登录号AJ132907)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42%和99.59%,确诊为多房棘球蚴病.予患儿阿苯达唑15 mg/(kg·d),早晚餐后分服,继续治疗6个月.定期回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成人感染犬复孔绦虫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 ,Linnaeus,1758)属复孔科,复孔属,常寄生于犬、猫等动物肠道中.当终宿主犬、猫舔毛时病蚤中的似囊尾蚴得以进入,在其小肠内释出发育为成虫.偶可感染人体,引起犬复孔绦虫病.人体感染常因与犬、猫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在我国四川、安徽、海南、山东等地均有人体感染病例报告[1-4],其中大部分为 4 岁以下婴幼儿,但本例患者为 25 岁成年女性,较为罕见[5-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