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DI-TOF-MS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多黏菌素B快速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构建一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黏菌素B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精准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对分离自西安市第一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的108株CRE菌株信息进行筛选,以肉汤稀释法为参比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进行多黏菌素B快速药敏测定.结果 108株CRE分离株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48.14%),其次是产气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占13.89%).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65.74%),其次尿液(18.52%)和血液(8.33%).临床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为主(48.15%),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8.52%)和呼吸内科(14.81%).CRE分离株对大部分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对常见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复合药物耐药率分别超过70%,80%,50%和75%.与肉汤稀释法相比,MALDI-TOF-MS法测定CRE对多黏菌素B药敏结果的分类一致率(CA)为98.1%,重大误差(ME)为1.85%,未出现非常重大误差(VME),均在可允许范围之内.结论 本院分离的CRE对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基于MALDI-TOF-MS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准确可靠,可用来评价CRE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便于临床及时调整泛耐药细菌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多种难愈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索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创面模式,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 34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PRP,根据不同类型创面,选用PRP沿创面边缘点状注射和/或直接涂抹、血小板凝胶(PG)敷盖创面或填充窦道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频次为每周1~2 次,每疗程4~5 次.观察记录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采集PRP前基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1.85±114.64)×109/L、(9.52±3.21)×109/L、(4.34±0.62)×1012/L,机采PRP制品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 438.53±376.89)×109/L、(1.38±1.03)×109/L、(0.03±0.01)×1012/L,PRP制品中血小板浓度平均提升 4.47 倍,抽样细菌培养均阴性.34 例患者经PRP治疗后,33 例患者症状改善,1 例患者因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依从性差而效果不佳.有4 例患者在PRP采集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规范处理后均能完成PRP采集或治疗.结论 机采PRP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溯源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SPO1蛋白的纯化及其免疫淘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免疫骆驼的外周淋巴血液中获得与RSPO1结合的纳米抗体,纯化后构建RSPO1噬菌体展示文库,并进行免疫淘选.方法 将RSPO1基因与pCMV-Fc载体连接后,构建质粒RSPO1-pCMV-Fc,瞬时转染 HEK-293F 细胞,表达 RSPO1 蛋白;经 Protein A 凝胶柱、HiLoadTM 16/600 SuperdexTM 200pg 柱、Super-dexTM 24 Increase10/300GL柱依次纯化RSPO 1蛋白后,免疫骆驼,收集外周血并分离淋巴细胞;提取细胞RNA,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2步巢式PCR扩增VHH片段,克隆至pMECS噬菌粒载体中,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经2轮淘选使与RSPO1结合的噬菌体得到聚集后,进行ELISA鉴定并测序.结果 质粒RSPO1-pCMV-Fc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RSPO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72 000,纯度约为70%;RSPO1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为1.2× 108cfu,经2轮淘选使噬菌体富集度达到12;共获得19个纳米抗体序列.结论 获得了多样性良好的纳米抗体序列,为了解与RSPO1相关的Wnt信号通路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液内两种胆汁酸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定量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液样本内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验证CA和CDCA作为PCa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明确两者诊断性能.方法 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男性PCa患者20例纳入实验组,另外11例男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其血液样本,将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取其上清液,加入待测内标物质,使用梯度洗脱对CA、CDCA进行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检测血液中CA、CDCA含量,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物质CA、CDCA诊断模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PCa组血液样本中CA含量分别为 0.302、0.287、0.215、0.187、0.190、0.185、0.180、0.166、0.174、0.158、0.155、0.144、0.140、0.120、0.125、0.135、0.110、0.124、0.129、0.115 ng/ml,健康对照组 CA 含量分别为 0.169、0.170、0.153、0.142、0.122、0.144、0.082、0.085、0.074、0.055、0.032 ng/ml,前者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血液样本中CDCA含量分别为1.770、1.612、1.508、1.235、1.339、0.650、0.662、0.942、0.752、0.750、0.760、0.555、0.507、0.523、0.421、0.333、0.345、0.378、0.329、0.225 ng/ml,健康对照组 CDCA 含量分别为 0.525、0.431、0.345、0.304、0.299、0.235、0.230、0.205、0.195、0.185、0.190 ng/ml,前者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CA实验数据绘制ROC曲线,此时曲线下面积(AUC)=0.761,截断值为0.085,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45.45%,约登指数为0.455;使用CDCA实验数据绘制ROC曲线,此时AUC=0.902,截断值为0.304,检测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72.73%,约登指数为0.677.结论 PCa组患者血液中CA与CDC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灵敏度,因此血液中的CA与CDCA可作为诊断P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液中CDCA含量均高于CA,且具有更高的特异度,CDCA作为P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诊断性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细胞外囊泡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10年间,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尿液和血液检测领域.液体活检是一种微创方法,通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细胞游离DNA和细胞外囊泡(EVs)中的癌症相关分子,揭示癌症的异质性和获得耐药性.EVs作为细胞衍生的囊泡,内含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分子,可从癌症患者的尿液、血浆和血清中分离.EVs的分泌不仅促进癌症的进展、转移和耐药性,还可作为诊断高级别前列腺癌及预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EVs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断和疾病进展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癌症进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循环肿瘤细胞的响应性分离、释放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肿瘤组织上分离并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的细胞,虽然在体液中数量极少却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CTCs包含完整病理信息,可通过对CTCs的分离、富集和分析来提取这些能够指导癌症诊治的信息,从而显著改善癌症的监测效率和预后状况.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使用CTC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实现肿瘤信息的特异性检测和动态持续检测并减轻患者痛苦.为了实现CTCs的检测,首先必须将CTCs从体液中分离,分离后则需要将其释放富集,本文将详细描述CTCs的响应性分离(包括光、介电泳、声波电泳和磁泳)、化学分离(特异性分子和拓扑结构)和响应性释放(包括光、电、热、pH、酶响应以及可降解基底)的最新研究进展.响应性分离利用CTCs与血细胞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化学分离利用特异性识别来捕获CTCs.这些先进的分离和释放的技术具备细胞损伤低和特异性高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条件.目前CTCs检测可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检测,本文在最后讨论了CTCs对各种癌症(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前瞻性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 209 例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集其痰液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探究 209 例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耐药性.结果:209 例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总计分离出病原菌 218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 116 株,占比 53.21%(116/218);以 46 株(21.10%)大肠埃希菌、35 株(16.06%)鲍曼不动杆菌、17 株(7.80%)肺炎克雷伯菌、14 株(6.42%)铜绿假单胞菌多见;革兰阳性菌共检出 89 株,占比 40.83%(89/218),以 41 株(18.81%)粪肠球菌、26 株(11.93%)金黄色葡萄球菌、18 株(8.26%)肺炎链球菌常见;真菌共检出 13 株,占比5.96%(13/21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AMK)、头孢唑林(CFZ)、头孢曲松(CRO)、氨苄西林(AM)、头孢呋辛(CXM)、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SMZ-TMP)、左氧氟沙星(LVX)耐药率高,对厄他培南(ETP)、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四环素(TE)、头孢哌酮(CFP)、美罗培南(MEM)耐药率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TE、CIP、庆大霉素(GM)、青霉素(PEN)、LVX、苯唑西林(OX)、AMP、克林霉素(CM)、莫西沙星(MXF)耐药率高,对呋喃妥因(NFT)、万古霉素(VAN)、利福平(RIF)、替加环素(TGC)、替考拉宁(TEC)、利奈唑胺(LNZ)耐药率低.结论:血液恶性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多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浙江省4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毒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2023年7月确诊的4例猴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血液及生化分析,并取疱疹液及病变皮肤组织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全基因测序鉴定。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5岁,发病前21 d内均有男男性行为。其中,1例患者患有艾滋病,1例患者患有梅毒。4例患者均出现会阴部皮损伴瘙痒,3例入院时查体发现有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测中,病例4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异常,为4.57×10 9/L,病例1降钙素原升高,为0.25 ng/mL。3例患者细胞因子异常,其中病例2和3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分别为7.11和9.42 ng/L,病例3 IL-6为66 ng/L,病例2 IL-4为3.24 ng/L。病例2心肌酶谱异常,乳酸脱氢酶为313 U/L,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在病变皮损组织及疱疹液中成功分离到猴痘病毒,全基因测序鉴定均为Ⅱb进化分支B.1.3亚型,对Vero细胞具有典型的病变效应。 结论:4例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男男性行为中密切接触可能在猴痘传播中起关键作用。病毒株均为Ⅱb进化分支B.1.3谱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皮瓣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皮瓣质地、皮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皮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皮瓣轻度臃肿,1例皮瓣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 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皮瓣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 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离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患儿所有无菌部位标本初次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检测,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236株真菌,来源于血液标本占64.0%(151株),脑脊液22.9%(54株),骨髓3.8%(9株),腹水3.8%(9株),胸水3.4%(8株)和组织2.1%(5株)。236株真菌中,前3位检出的分别为念珠菌属[175株(74.2%)]、新型隐球菌属[31株(13.1%)]和酵母菌属[9株(3.8%)]。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07株(61.1%)]、近平滑念珠菌[33株(18.9%)]、热带念珠菌[13株(7.4%)]。少见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根霉、外瓶霉均有检出。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100%敏感。结论:儿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主要地位。新型隐球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不容忽视。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儿科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