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暴露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治疗孕期抑郁症的常用药物,目前没有一种SSRI被明确推荐用于孕期抑郁症的治疗。妊娠期使用SSRI可能存在流产及死产的风险,但可能存在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其他SSRI,帕罗西汀及氟西汀致畸的风险较大,舍曲林和西酞普兰安全性较高;孕晚期使用SSRI,新生儿可能出现停药症状以及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其中舍曲林引起PPHN的风险较低;SSRI对婴幼儿的远期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孕期抑郁症用药方案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不应因药物风险而停用,相较于继续用药,停药带来的风险可能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心衰)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情感症状的影响,以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及安慰剂治疗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抑郁症状的改变。结果: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后,最终抗抑郁组64例、对照组67例纳入分析。与同组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均 P<0.05);且抗抑郁组NT-proBNP水平(1 869±176) ng/L低于对照组(2 257±161)ng/L;LVEDD(46.8±5.9) mm低于对照组(48.6±5.3) mm,LVEF水平(55.2±3.1)%高于对照组(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87、-2.751、4.603,均 P<0.05)。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HAMD-24、HAMA-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抗抑郁组HAMD-24、HAMA-14评分分别为(13.58±4.91)分、(8.76±3.88)分,低于对照组(21.80±6.82)分、(15.28±4.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82,-7.787,均 P<0.001)。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老年患者的近期心功能及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后抑郁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产后抑郁(PPD)是分娩后最常见精神障碍.PPD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现不同研究报道PPD发病率差异很大,但基本一致的观点是PPD发病率高、危害大.PPD不仅影响产妇,还对婴儿和家庭产生重大影响和伤害.因此,及时诊断、针对性干预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PD诊治现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帕金森病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PD患病率约为1.37%,患病人数为362万左右[1].PD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肌强直等;非运动症状,如快速动眼睡眠行为异常、嗅觉障碍、焦虑及抑郁等.随着药物、手术及康复等治疗手段的应用,运动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非运动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渐突出.抑郁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增加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加重照护者负担,影响患者预后[2].我们系统回顾PD抑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针对PD抑郁发病率及危害、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评分量表、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PD抑郁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