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P-TNKS656通过调节Hippo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肝癌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NVP-TNKS656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采用2.5、5、10.0 μmol/L剂量NVP-TNKS656处理5种HCC细胞系,选取HLE及HLF细胞系,分为四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NVP-TNKS656 2.5.0 μmol/L组、NVP-TNKS656 5.0 μmol/L组和NVP-TNKS656 10 μmol/L组,细胞培养48 h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数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是相关蛋白(YAP)、血管动蛋白样1(AMOTL1)、血管动蛋白样2(AMOTL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YAP及其下游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富含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剂61(Cyr61)的mRNA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增强因子域家族(TEAD)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在HLE、HLF、Huh7、MHCC97-H、MHCC97-L细胞系中,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5种HCC细胞系的生长,DMSO对照组与不同剂量给药组间细胞克隆形成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0.46、68.58、191.8、114.6、201.4,均 P<0.05)。在HLE和HLF细胞系中,NVP-TNKS656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YAP蛋白水平,降低YAP下游靶基因CTGF(HLE细胞分别为1.02±0.02、0.90±0.03、0.57±0.02、0.38±0.03,HLF细胞分别为0.98±0.03、0.86±0.02、0.66±0.02、0.43±0.01)及Cyr61(HLE细胞分别为1.00±0.01、0.86±0.02、0.74±0.03、0.44±0.03,HLF细胞分别为0.99±0.02、0.87±0.01、0.72±0.02、0.54±0.01)的表达(均 P<0.05),并抑制YAP/TEAD荧光素酶分子的活性。同时NVP-TNKS65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了YAP的两个主要负调控因子,即AMOTL1/2蛋白,促进HLE和HLF细胞的凋亡。 结论:NVP-TNKS656可以通过稳定AMOTL1/2下调YAP下游靶基因从而抑制HCC的增殖,可能成为治疗HCC的潜在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趋化因子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趋化因子作为一种小分子分泌型细胞因子,是定向趋化迁移的诱导剂,通过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相互作用,介导白细胞迁移,影响造血功能和血管生成。根据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定位顺序,趋化因子可分为CC、CXC、CX3C和C 4个亚家族。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免疫系统中趋化因子的作用及其4个亚家族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及分析,以期为阐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抑制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血管生成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血管新生可为HCC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提供必备物质条件.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H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增效减毒、改善肿瘤预后以及延长生存期的特点成为抗HCC治疗的潜力药物.经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增殖、降低HCC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HCC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梳理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药抑制HCC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HCC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椎间盘退变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但由于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手段来延缓疾病进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对mRNA进行扩增和测序,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强度,根据细胞的异质性发现组织中的不同细胞亚群,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目的:介绍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2-2022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椎间盘退变,测序技术".排除重复、质量较差及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鉴定了稳态软骨样细胞、肥大软骨样髓核细胞、纤维髓核细胞等新型细胞亚群,识别了这几种细胞亚群的标记基因、转录因子,并阐述了这几种细胞亚群在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及分化轨迹和细胞命运,同时提出了祖细胞概念,确定了具备祖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在小鼠体内验证了该细胞亚群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性.②识别了兼具软骨特性和纤维特性的纤维软骨样纤维环细胞和纤维环干细胞,并在体外结合纤维软骨诱导剂和丝素蛋白及透明质酸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验证了这种水凝胶既能修复纤维环组织也能恢复软骨基质,对于椎间盘退变有显著治疗效果.③在终板软骨组织中发现了调节性软骨细胞,其在椎间盘退变进展中出现2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并明确了2种命运中的差异基因,细胞间通讯分析表示调节性软骨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互相作用从而促进血管生成.④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鉴定出巨噬细胞、T细胞、髓系祖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证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存在免疫反应,并发现载脂蛋白诱导了巨噬细胞M1和M2亚型的极化,这种极化过程通过MIF信号通路放大炎症反应来影响髓核祖细胞的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抑制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趋化因子结合蛋白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对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肺腺癌A549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形成后每3d1次在瘤体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DARC蛋白(1、10和100 n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0 μL)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以及肿瘤组织中癌栓和微血管密度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DARC配体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CCL2]、C-X-C基元配体2[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2,CXCL2]和CXCL8浓度的改变情况.结果:局部注射DARC蛋白能明显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接种后的第39天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的体积分别为(95.3±34.2)、(272.4±58.3)、(308.6±132.6)和(670.8±185.7) mm3,与对照组相比各DARC蛋白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值均< 0.05).不同剂量的DARC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存在癌栓的脉管数和微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肿瘤组织中CXCL8的浓度明显减少(P值均< 0.05),而CCL2和CXCL2的浓度没有明显改变(P值均>0.05).结论:DARC蛋白通过减少其配体CXCL8浓度来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及PI3 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佐剂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实验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1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血管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滑膜血管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及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血管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TOR)表达显著升高,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I3K-AKT-mTOR通路过度激活可能是引起滑膜血管新生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芍对斑马鱼促血管生成和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斑马鱼模型比较白芍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及主要代谢产物的促血管和抗血栓生成作用.方法 采用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模型动物,分别将白芍总样、不同萃取部位、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设置三个药物剂量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不同给药组有血流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数;以三氯化铁为血栓诱导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不同给药组对斑马鱼腹部血管血流停止时间的影响.结果 白芍总样、石油醚萃取物、水层样品、芍药苷、白芍苷和芍药苷代谢素-Ⅰ均表现出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芍药苷代谢素-Ⅰ能够明显增加具有血流的节间血管数量.结论 芍药苷代谢素-Ⅰ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活性且优于总样和芍药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7年抗肿瘤药物领域前10位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2012-2017年抗肿瘤药物领域前10位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主要专利申请人的专利布局与技术特征,获知其研发重点与方向,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年该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中,有5位是我国的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其余5位是跨国制药企业;欧美、中国、日本等是重点布局的国家/地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的重视程度最高;蛋白激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凋亡诱导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受专利申请人的关注较多;EGFR是最受关注的靶点;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仍然是主要的技术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抗肿瘤新药研发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的新一代药物.靶点特异性抗肿瘤药物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达到了选择性高、毒性低的治疗效果.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信号通路抑制剂、细胞凋亡诱导剂、基因修复与转录调控抑制剂等.本文就近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松养心胶囊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各取1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制作常规血清和参松养心胶囊血清.建立CAM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血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每组15枚.观察血管新生形态,计数各组CAM上载体周围血管数目,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MTT法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EGF组和参松养心胶囊组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33.71±3.36)支和(34.51士3.34)支vs (22.11±2.05)支,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参松养心胶囊组A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0.21 vs 0.91±0.15和0.96±0.14,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