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9例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A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状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以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水平。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33%(32/60)、78.33%(47/60),与对照组[33.90%(20/59)、61.02%(36/59)]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57、4.23, 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 +、CD4 +水平和CD4 +/CD8 +均较治疗前降低( 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则均较治疗前升高(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 +、CD4 +水平和CD4 +/CD8 +均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和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VEGF、TGF-β 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项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40.00%、13.33%,而对照组均未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9.56、8.43, P值均<0.05)。2组其他各项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贫血、发热发生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NSCLC能有效调控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蒜素抑制硬膜外纤维化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大蒜素(allicin)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增殖、凋亡、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探究大蒜素抑制硬膜外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将生长状态良好的RVECs分为对照组(0 mg/L)、25 mg/L组、50 mg/L组和100 mg/L组。根据组别加入含相应大蒜素浓度的细胞培养基培养24 h,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RNase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百分比,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体外管腔形成法察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T3、p-STAT3、PCNA、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使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成年雄性的SD大鼠均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大蒜素组,术后第28天察看各组大鼠硬膜外瘢痕产生状况,并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目、胶原密度、血管数量、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升高,细胞活力、细胞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大蒜素各组中G1期和S期细胞百分比随大蒜素浓度逐步下降( P<0.05),G2期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则随大蒜素浓度逐步上升( P<0.05),细胞被阻滞在G2/M期。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升高,细胞内JAK2、STAT3、p-STAT3、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步下调( 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步上调( P<0.05),p-STAT3/STAT3比例下降( P<0.05),Bax/Bcl-2比例上升( P<0.05)。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感染或步态异常。假手术组椎板外区域和生理盐水组硬膜外区域可观察到致密的瘢痕组织,而大蒜素组中硬膜外瘢痕与硬脑膜之间有明显的间隙,胶原密度、血管数量、p-STAT3蛋白密度以及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 结论:大蒜素抑制椎板切除术后血管生成及硬膜外瘢痕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泊马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患者的恶性浆细胞疾病。近10余年靶向新药(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使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1],但MM至今仍无法治愈,患者终将面临疾病复发进展,进而难治 [2]。如何为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泊马度胺是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具有多重抗骨髓瘤机制,通过与Cereblon结合激活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活性,促进底物蛋白Ikaros和Aiolos泛素化和蛋白水解,抑制MM细胞增殖 [3-5],并发挥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对既往硼替佐米及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耐药的MM患者有显著疗效。2013年泊马度胺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RRMM,2020年11月泊马度胺在我国获批上市。目前泊马度胺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其治疗RRMM的疗效、安全性数据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泊马度胺治疗的RR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RRMM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是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生育能力,而手术干预复发率高,且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因此,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完善及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讨论EM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E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铜死亡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择性地扰乱三羧酸循环,使脂酰化线粒体酶聚集和铁硫蛋白丢失,引起线粒体蛋白质毒性应激,细胞膜裂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是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铜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一些铜死亡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癌细胞的耐药性,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因此铜死亡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外泌体miRN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DM严重并发症.外泌体(Exos)携带的miRNA是DFU伤口闭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剂,在调节DFU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Exos中的miRNA在DFU修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理学诊断明确的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44例.其中22例(联合组)使用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注射用胸腺法新,商品名:日达仙)治疗,另22例(单药组)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单药组(72.7% vs 63.7%,P<0.05).联合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乏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蛋白尿、高血压、胃肠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晚期胃癌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126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MicroRNA( miRNA)在真核生物中固有的长度为21~25 个核苷酸,是一类非编码单链 RNA 分子,其通过特异性地识别靶基因mRNA,在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同时参与细胞增殖、发育、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1]. miRNA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保守性,其异常表达通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miRNA可有效调节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s, EC)功能,其中miR-126 广泛存在于EC 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中,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节剂,具有保护血管和抗动脉硬化的特点. 本文就miR-126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NA-1297与AEG-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MircoRNA是一种基因表达的调节剂,其表达的改变导致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具有调节各种人类癌症中的细胞增殖、转移、转化、血管生成和放化疗抗性等,已经在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等多种癌细胞中发现过表达,且与肿瘤进展相关的PI3K-AKT、NF-κB、MAPK和Wnt多种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miR-1297是一种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mircoRNA,其抑制或过表达影响与肿瘤增殖、侵袭有关的AEG-1、PTEN、Meg3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7年抗肿瘤药物领域前10位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2012-2017年抗肿瘤药物领域前10位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主要专利申请人的专利布局与技术特征,获知其研发重点与方向,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年该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中,有5位是我国的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其余5位是跨国制药企业;欧美、中国、日本等是重点布局的国家/地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的重视程度最高;蛋白激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凋亡诱导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受专利申请人的关注较多;EGFR是最受关注的靶点;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仍然是主要的技术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