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6年5月11日至2019年11月19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2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35例。PD-1抗体单药治疗的43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55 d。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22例,首次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41 d。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伴有临床症状者2例,临床症状为乏力、食欲减低,其中1例伴有黄疸。3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2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好转至1级,无一例患者因肝功能异常严重危及生命或死亡。联合治疗是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P=0.007)。 结论: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或好转。对于接受PD-1抗体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酒史及乙肝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并积极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于《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一文的更正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103卷第34期《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一文,第2679页“推荐在栓塞结束至少5 min 后再次造影验证,以确切评估栓塞疗效(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A)”,此处的“证据等级1”应为“证据等级5”,此处的第59篇参考文献应为“de Baere T,Arai Y,Lencioni R,et al.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s with Lipiodol TACE:Technical Recommendations from Experts Opinion[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6,39(3):334-343. DOI:10.1007/s00270-015-1208-y.”;审阅专家“金桂云(海南省人民医院)”应为“金桂云(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2682页“卡瑞丽珠单抗”应为“卡瑞利珠单抗”。特此更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十二指肠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现报道1例十二指肠癌术后复发致恶性肠梗阻患者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病例,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程序性死亡因子-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男性,50岁,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因CNS DLBCL复发,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女性,44岁,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接受第13次治疗后,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Krukenberg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Krukenberg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程度高,目前治疗方式以姑息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现报道1例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Krukenberg瘤患者,该患者卵巢癌术后病理示Krukenberg瘤,进一步检查证实来源于胃体部低分化腺癌,因化疗耐受性差,结合PD-L1检测结果选择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患者治疗1年余,病情控制理想,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嗜酸性筋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8岁。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出现颜面、四肢及躯干皮疹伴皮肤变硬,双腕、肘和膝关节僵硬并功能受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0.07×10 9/L升至3.3×10 9/L),双前臂磁共振成像示皮下组织增厚,T 2压脂序列(T 2WI)示肌群间肌筋膜信号增高,增强后明显强化。右前臂皮肤活检病理示,筋膜层增厚及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终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嗜酸性筋膜炎(EF),予甲泼尼龙 40 mg/d+甲氨蝶呤10 mg/周+巴瑞替尼4 mg/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肤肿胀硬化较前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0.17×10 9/L)。ICI相关EF属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检索国外文献报道的20例EF患者,结合本例共21例患者,使用ICI至出现EF的中位时间12(8,15)个月,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19例)、关节功能受限(11例)、肌痛/肌无力(9例)为主。1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提示EF是ICI的一种可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关注EF的相关症状,尽早治疗对预防长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豆杉诱发卡瑞利珠单抗相关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造成严重的心脏损害。该文报道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豆杉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通过追踪患者的临床症状、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诊断、评价病情变化。最终该患者接受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个月左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应对其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给予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一线治疗失败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n=22例)和对照组( n=44例),研究组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至少2~4个周期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1%(2/22)、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8);DCR分别为77.3%(17/22)、45.5%(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3, P=0.014)。研究组患者未达到中位OS,对照组患者中位OS为1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9, P=0.207);研究组患者未达到中位PFS,对照组患者中位PFS为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3,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是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HR=0.33,95% CI为0.15~0.75, P=0.008)。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7/22) vs. 6.8%(3/44), χ2=5.32, P=0.021]。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相关的死亡。 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PFS,提高DCR,但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晚期下咽癌诱导免疫化疗后客观缓解率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诱导免疫化疗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不能保喉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并探讨影响ORR的临床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患者,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价诱导免疫化疗[卡瑞利珠单抗+TPF(多西他赛+顺铂+卡培他滨)]治疗局晚期可手术切除、不能保喉的T3-4N0-3M0期下咽癌患者的ORR,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诱导治疗后采用肿瘤体积评价ORR,同时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作为参考,计算治疗前、后原发灶肿瘤体积的退缩率,如肿瘤体积完全缓解或退缩PR>70%(PR>70%组),采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如果≤70%(PR≤70%组),则手术治疗。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建库分析。结果:研究入组5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69岁,均接受3程诱导免疫化疗,PR>70%组患者42例,PR≤70%组9例,ORR为82.4%,达到预期主要研究目的。PR≤70%组的T分期较PR>70%组更晚,原发灶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较PR>70%组更大,而肿瘤体积退缩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判断诱导免疫化疗肿瘤退缩的ORR最佳治疗前肿瘤体积截断值是39 cm 3,T分期[ OR(95% CI)为12.7(1.4~112.5), P=0.022]和原发灶肿瘤体积[ OR(95% CI)为7.1(1.4~36.8), P=0.018]是影响ORR的两个因素。 结论:诱导免疫化疗方案短期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潜力应用于今后的局晚期头颈癌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