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出勤主义量表在职业人群中的信效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斯坦福出勤主义量表》(SPS-6量表)在职业人群出勤主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于2018年8月,选择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81个工作场所的14 195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系数)、半分信度(Guttman Split-Half系数)、内容效度、集合效度、区分效度、聚类分析、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SPS-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SPS-6量表及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两个测量维度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692、0.918和0.907;量表和各维度的Guttman Split-Half系数分别为0.792、0.803和0.794;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0.526~0.673( P<0.01);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的合格率均为100%;聚类分析结果支持量表形成的理论依据。一般非规范拟合指数(TLI)=0.98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71,比较拟合指数(CFI)=0.990,拟合优度指数(GFI)=0.987,修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0.965,规范拟合指数(NFI)=0.990表明量表有较高的结构效度;SPS-6量表在职业人群中的测量结果为(21.36±4.04)分,呈正态分布(偏度为0.053,峰度为0.023),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岗位、职位等级和行业上SPS-6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 结论:斯坦福出勤主义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适用于职业人群的出勤主义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9年全国采矿业用人单位粉尘及噪声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全国采矿业用人单位煤尘、矽尘等主要粉尘及噪声危害水平,为职业病防治政策、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22年5月,整理2019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对其中全国分布在29个省级单位的7 679家采矿业用人单位粉尘及噪声监测结果按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采矿业用人单位以小、微型为主,分别占47.97%(3 684/7 679)和30.00%(2 304/7 679),行业以非金属矿采选业用人单位为主,占50.25%(3 859/7 679)。在有矽尘、煤尘和噪声暴露的用人单位中,存在岗位总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超标的用人单位占比均高于50%。监测企业中,矽尘、煤尘和噪声的岗位超标率均高于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大、中型用人单位的煤尘总尘岗位超标率与岗位煤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 CTWA)中位数均高于小、微型用人单位( P<0.05)。 结论:我国采矿业的粉尘及噪声危害水平较以往有所降低,但25%以上岗位的劳动者仍有较高罹患职业性尘肺病、噪声聋的风险,应加强危害治理和危害水平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连市石材加工业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及危害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大连市石材加工业粉尘和噪声职业病危害现状,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并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23年3-8月,随机抽取大连市140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半定量风险评估法、作业分级等方法,对大连市石材加工企业接触矽尘和噪声危害作业岗位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140家石材加工企业均为私营小微型企业,采用原料为花岗岩,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布在10.21%~56.50%,均为矽尘.采集277个矽尘和噪声样品,超标率分别为83.39%和90.61%,各岗位矽尘浓度及噪声强度超标率略有差别,矽尘以大切岗位为最高(94.44%),水磨岗位最低(14.29%),噪声以大切岗位为最高(97.83%),水磨岗位相对较低(71.43%).140家企业接触矽尘岗位职业健康风险总体为极高风险,尤其是大切、小切和打磨抛光岗位,占58.70%、48.45%和58.00%;矽尘和噪声岗位作业分级显示,矽尘作业分级以"中度危害"为主,占64.98%,噪声作业分级以"重度危害"为主,占36.46%.防护设施配置率(66.43%)、防护用品配备率(68.57%)、职业健康检查率(6.49%)相对较低.结论 大连市石材加工业粉尘和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按照要求为劳动者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劳动者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应强化石材加工行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广东省重点行业高强度噪声频谱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分析广东省重点行业高强度生产性噪声的频谱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21个地级市2 80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测量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噪声,并测量噪声声压级≥85.0dB(A)工作场所的噪声频谱.结果 共监测30个重点行业的23 076个工作场所噪声和20 969个工作岗位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中位数(M)和第25、75百分位数(P25,P75)为82.3(78.6,86.5)dB(A),噪声超标率为30.4%;工作岗位噪声声压级M(P25,P75)为78.6(70.0,83.5)dB(A),噪声超标率为18.0%;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86,P<0.01).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25.0%的重点岗位噪声超标率为46.5%,相应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58.1%.共监测5 636个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85.0 dB(A)的场所的噪声频谱,结果显示,数量最多的噪声源为打磨机(441个),噪声源平均噪声声压级最大的为筛分机[93.0 dB(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噪声源可分为3类,包括:除8 000.0 Hz外各频段均>80.0 dB的宽频型噪声;噪声声压级最大的频段在1 000.0、2 000.0和4 000.0 Hz且低频<75.0 dB的中高频型噪声;500.0 Hz以下且噪声声压级均>85.0 dB的中低频型噪声.结论 广东省重点行业工作场所中的工作岗位噪声超标率较高,涉及行业广泛,其对应的噪声源噪声声压级较高且频谱特征明显.可根据不同的频谱特征和大小制定相应的噪声治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2021年宁夏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2021年宁夏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与检测现况.方法 对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正常生产经营的重点行业进行调查和现场检测,采用统一编制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现场检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样,采样结果与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超标.结果 宁夏重点行业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和吴忠市,占比分别为25.08%、28.76%和25.75%;企业规模以小型企业为主,占比为51.17%;2021年宁夏重点行业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最多的地区为银川市,为40 576人;接触人数最多的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27 331人;接触人数最多的企业规模为大型企业,为44 436人;粉尘与物理因素的超标率较高,岗位超标率分别16.43%和13.18%,场所超标率分别为12.20%和13.52%.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微企业数量较多但接触危害因素劳动者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今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工作应主要放在银川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大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则应以粉尘的治理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20年惠州市企业噪声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调查2020年惠州市T.作场所噪声危害分布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20年惠州市7个县区的5 407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现状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受调查的5 407家企业中,工作场所噪声超标企业数为761家,超标率为14.07%;岗位噪声超标率为16.88%(2 694/15 963),场所噪声超标率为18.84%(1 944/10 316);噪声危害接触人数共计117 351人,接触率为23.58%(117 351/497 691),职业病危害申报率为17.66%(955/5 407);接噪人员噪声健康检查率为69.16%(81 159/117 351),噪声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01%(817/81 159);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培训率为55.41%(2 996/5 407),管理人员培训率为28.50%(1 541/5 407),接害人员培训率为60.40%(112 605/186 443).综合噪声超标情况、噪声接触与申报情况、接噪人群监护情况、职业健康培训4个维度权重评分结果评价噪声危害,县区分布以惠阳区最为严重(59分),经济类型分布以有限责任公司最为严重(74分),企业规模分布以微型企业最为严重(34分),行业类型分布以电热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最为严重(26分).结论 惠州市各类型企业噪声危害现状存在差异,惠阳区、有限责任公司、微型企业、电热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应是今后噪声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2006-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了解省内近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和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尘肺病网络报告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9 914例,男女性别比为15.80∶1,尘肺壹期最多(81.95%),发病年龄M(P25,P75)为60(52,67)岁,接尘工龄M(P2.5,P75)为12(5,23)年,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0岁(26.06%),接尘工龄<6年最多(28.27%).2009年诊断病例数最多(10.13%),病例地区主要分布在无锡市(22.37%)、盐城市(22.34%)、苏州市(16.38%)和徐州市(14.61%)4市.尘肺种类最高的前3项为矽肺(71.56%)、煤工尘肺(13.18%)和电焊工尘肺(7.99%).工种以凿岩工最多(31.10%).尘肺并发症主要为肺结核(0.37%)、肺及支气管感染(0.21%).经济类型以国有经济企业最多(56.10%),其次为集体企业(21.07%).企业规模以小型企业最多(62.19%),其次为大型企业(24.79%).行业分布最高的前3项为卫生和社会工作(14.56%)、社会事务管理机构(14.1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82%).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工种、行业分布的病例尘肺期别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06-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多维度分布特征与当地产业结构、企业特征等因素联系紧密.对高危行业岗位,需加强监管,以消除接尘劳动者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从而降低可能发生的职业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广州市2014-2016年典型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哨点监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动态掌握广州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该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市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的36家企业为监测对象,对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超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对36家哨点企业进行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连续性监测,覆盖487个岗位1 588个检测点.3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为11.34%(180/1 588),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多种化学因素和噪声.不同行业的企业、岗位、检测点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均以化工行业的超标率为低,船舶修造行业、木质家具制造行业超标率较高.3类超标率在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岗位、检测点超标率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均以物理因素(主要为噪声)最高.[结论]广州市典型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不容忽视,其中噪声危害比较严重.船舶修造行业、木质家具制造行业目前仍是广州市职业病危害防控的重点行业,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哨点监测是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监管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钢铁集团公司职业病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职业病病种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找出高发行业及岗位,增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促进钢铁行业职工职业健康全面提升.方法 收集职业病报告系统中上报的1966—2017年确诊的该集团的电子版职业病病例及现存的纸质版职业病确诊病历,对收集到的历史病例进行全面的分类汇总及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职业病病例4810例,涉及9类29种职业病.病例分布于1953—2017年,职业病种类和数量总体呈先增后减、前高后低趋势.1953—1979年确诊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确诊332例,占总病例数的6.9%,共确诊2类职业病;1980—1989年是确诊高峰期,确诊2347例,占职业病总数的49.1%,共确诊8类职业病;1989年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尘肺病(4164例,占病例总数的86.6%)和职业性化学中毒(343例,占病例总数的7.2%)的确诊例数在各行业、各年代均居前两位.尘肺(1331例)、噪声聋(58例)以采矿行业高发;职业性肿瘤(108例)以焦化行业高发.各类职业病高发岗位:尘肺病为凿岩工(945例),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为电焊工(136例),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为扫炉盖工(54例).结论 尘肺病仍然是该集团职业病防治重点,其他职业病时有发生.采矿行业是职业病关键控制行业,焦化行业的职业肿瘤防护应引起重视.该集团应严格进行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保护职工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型特种玻璃棒材制造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特种玻璃棒材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显示,现场作业人员接触的各类粉尘和毒物浓度均低于行动水平,接触噪声8h等效声压级<85dB (A),但玻璃熔炼时接触高温的WBGT指数为33.9~35.4℃,属于高温作业岗位.该玻璃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玻璃熔炼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