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质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工人噪声接触特征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木质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工人职业性噪声接触特征及其分布状况,为我国噪声源数据库建立和噪声危害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木质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共653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测量噪声接触特征指标,分析不同行业和工种的8 h等效连续A声级(L Aeq,8 h)和峰度等变化。 结果:作业工人噪声接触L Aeq,8 h为(91.2±6.9)dB(A),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分别为37.0、105.0。84.1%(549/653)的工人L Aeq,8 h≥85 dB(A),49.0%(320/653)、68.5%(447/653)的工人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10。纺织业工人L Aeq,8 h水平高于木质家具制造业,而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低于木质家具制造业( P<0.01);织布工和纺织工L Aeq,8 h较高,枪钉工峰度指标较高( P<0.05)。作业工人峰度中位数与峰度均数呈正相关( r=0.80, P<0.01);木质家具制造业工人L Aeq,8 h与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均呈正相关( r=0.33、0.35, P<0.01);纺织业工人噪声接触L Aeq,8 h与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均呈负相关( r=-0.45、-0.40, P<0.01)。 结论:L Aeq,8 h和峰度等噪声接触特征指标的行业和工种分布差异较大,多指标联合测量有利于全面评估噪声接触及其健康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水平。方法:于2018年9月,对6家输电工程和3家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变电工程破碎工接触矽尘、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分别为2.72、14.03 mg/m 3,输电工程木工及变电工程破碎工、钢筋工、木工、架子工和筑路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结果分别为87.9、92.5、87.1、92.5、93.0、90.2 dB(A),输电工程瓦工及变电工程的瓦工、普工3、筑路工1、筑路工2接触手传振动的4 h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分别为5.36、5.21、5.28、10.71、5.22 m/s 2,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电焊工肢体电焊弧光有效辐照度分别为401.19、319.68 μW/cm 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岗位化学性有害因素、高温及热辐射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多个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超标情况,应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噪声性聋与噪声相关前庭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噪声是指日常工作生活中干扰人们接收所需声音信息的一类声音,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环境污染来源之一,当其对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即可称为噪声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人类群体所面临的噪声污染越发严重。有关研究证实噪声不仅会对听觉传导系统造成破坏,还可能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心脑血管系统、精神心理状况等。近年来随着对噪声不良影响的深入研究,发现噪声暴露可能对人体前庭功能存在一定危害,因此对该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噪声与手传振动联合作用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汽车制造业噪声和手传振动联合作用对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99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其中352名仅接触噪声的工人为噪声组,342名接触噪声和手传振动的工人为联合作用组,304名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测试,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用χ 2检验;NIHL影响因素分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自变量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 结果:各组间L Aeq,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两比较显示,噪声组、联合作用组L Aeq,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噪声组与联合作用组L Aeq,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人群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低于噪声组和联合作用组( P<0.012 5),联合作用组人群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噪声组( P<0.012 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工龄、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噪声接触、手传振动与噪声联合接触均对工人听力有影响( P<0.05),其中,手传振动与噪声联合接触导致听力损失的风险高于单纯噪声接触。 结论:汽车制造业中噪声和手传振动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可增加劳动者罹患NIHL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等级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等级评估模型,探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结合应用,评估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整体状况。方法:于2021年11月,收集30家煤矿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状况信息,构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素的层次分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煤矿的职业危害防治进行综合评估分级,评估原则为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原则。结果:针对典型煤矿单位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与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基本一致,粉尘防治情况良好,噪声防控情况一般,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良好,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一般,职业危害防治等级整体良好。结论:建立的职业危害防治等级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原则,能客观地评估和反映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整体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岗位中的运用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该类职业噪声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和风险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于2021年4至11月,对天津市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使用职业卫生MES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澳大利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导则对该企业中噪声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不同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对象4个车间的8 h噪声暴露等效声级( LAeq,8 h)平均值为82.95 dB(A),噪声检测超标率22.41%(26/116),焊装车间的 LAeq,8 h和超标率噪声高于其他车间(χ 2=23.56、32.94, P<0.01);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4个车间的风险评价结果相同,总装和涂装车间为"四级风险(可能危险)"、冲压和焊装车间为"三级风险(显著危险)"。 结论: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均能评估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岗位的风险水平且结果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与高频听力损失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控制噪声的职业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频听力损失关系的文献进行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初步合并剂量反应关系 OR值为1.10(1.08~1.12),由于Begg's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表明存在发表偏倚( t=5.97, P<0.01),故采用剪补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的 OR值为1.09(1.07~1.12);敏感性分析表明,本次Meta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亚组分析表明,稳态噪声组和非稳态噪声组的 OR值分别为1.10(1.08~1.12)和1.14(1.07~1.21),采用高频听损旧标准组和新标准组的 OR值分别为1.10(1.08~1.12)和1.11(1.00~1.24)。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表明,CNE达到95 dB(A)·年后高频听损风险快速增加。 结论:CNE与高频听损间存在确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能用于噪声作业工人发生高频听损的风险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电焊岗位噪声和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强度,了解焊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类型岗位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某制冷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中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6人。对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测量,对测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力容器车间个体8 h等效声级(L EX,8h)超标率为82.2%(37/45),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焊接工人的个体L EX,8h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3, P<0.05);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焊接作业人员罩内眼部有效辐照度超标率分别为33.3%(4/12)、25.0%(3/12),罩内面部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与机组总装车间工人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噪声聋检出率1.5%(5/336)和听力损失者检出率20.5%(69/3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22.42, P<0.01);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晶体浑浊、角膜云翳、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45、14.80、55.99, P<0.01)。 结论:焊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和紫外辐射危害容易被忽视,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保障措施,保护电焊人群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年济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济宁市职业人群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网报系统资料,收集用人单位2 167家,以及在岗期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37 295人。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 结果:作业工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56.34%,39 935/70 883)、煤尘(15.65%,11 095/70 883)、电焊烟尘(10.25%,7 262/70 883)、矽尘(5.61%,3 975/70 883)。煤尘(煤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14.87%(461/3 100),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为4.56%(1 492/32 731),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18年报告的重点职业病主要有煤工尘肺24例,占38.71%(24/62);矽肺21例,占33.87%(21/62);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各8例,分别占12.90%(8/62)。 结论:应加强济宁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监管,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750 kV超高压变电站主要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7月,通过对变电站1、变电站2、变电站3、变电站4、变电站5、变电站6和变电站7等750 kV超高压变电站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作业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六氟化硫水平、工频电场及噪声强度。结果:7座750 kV超高压变电站的358个六氟化硫检测点结果合格率为100.0%;工频电场8 h时间加权平均值结果合格率为100.0%,847个工频电场检测点中,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为64.3%,不同变电站和巡检区域工频电场检测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7.52、50.86, P<0.01);其中断路器巡检区域工频电场超标率最高(94.4%,34/36)。7座变电站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为41.1~79.7 dB(A),合格率为100.0%。 结论:750 kV超高压变电站运维工接触的六氟化硫、工频电场和噪声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母线、开关等巡检区域存在较高的工频电场辐射,应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设备选型、选用机器人巡检、调整巡检时间,以降低变电站运维工工频电场接触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