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藻糖胶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褐藻糖胶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硫酸化多糖,主要存在于褐藻的细胞壁,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参和海胆中也有发现,因其良好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而被广泛研究。不仅如此,褐藻糖胶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肿瘤,不仅增强抗肿瘤功效,还减轻了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褐藻糖胶的功能与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硫酸基团取代度、单糖组成、藻类来源以及采集时间密切相关。从褐藻糖胶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抗血管生成及细胞迁移以及对免疫细胞的激活等方面综述了其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开发利用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藻提取物褐藻多酚的抗过敏治疗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过敏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治疗的药物部分需要长期应用,所以寻找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尤为重要。褐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植物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植物多酚,具有抗凝血、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癌、消炎和抗肥胖等多种生理活性。该文针对海藻提取物褐藻多酚的抗过敏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褐藻寡糖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诱导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褐藻寡糖(AOS)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AOS低、中、高剂量(AOS-L、AOS-M、AOS-H)组,每组24尾.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14d的CUMS建立斑马鱼抑郁样模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饲养水外,其余各组于第8天开始每天浸泡60 min相应浓度的AOS.14 d后,采用新型水箱测试(NTT)和明暗箱测试(LDB)进行行为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NTT中,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斑马鱼第1次进入顶部潜伏期显著缩短,在顶部的时间显著延长,进入顶部的次数显著增加(均P<0.01),活动范围扩大.与模型组比较,在LDB中,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斑马鱼第1次进入光亮区域的潜伏期显著缩短,AOS-M组和AOS-H组在光亮区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阳性对照组和AOS各剂量组进入光亮区域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指数、5-HT和NE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OS-M组、AOS-H组体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5-HT水平显著提高(P<0.01).AOS可以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调节群落组成结构.在门水平上,调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调节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未分类根瘤菌属和根瘤菌属菌群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影响肠道中碳代谢、嘌呤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代谢功能及相关物质转运过程.结论:AOS能改善CUMS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增加体质量指数,其作用与调节神经递质、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和物质转运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岩藻黄素在认知障碍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岩藻黄素是一种从褐藻和硅藻中提取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岩藻黄素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和抗炎机制实现,并在认知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总结了岩藻黄素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方面的具体机制,为其在认知障碍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响应面法优化褐藻胶降解菌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 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褐藻聚合酚下调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褐藻聚合酚(PFFE-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细胞分组:依次以 50、100、150 μmol·L-1的小、中、大剂量的PFFE-A干预细胞,另设立正常对照组细胞.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异种种植结肠癌裸鼠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TGF-β1、p-Smad2/3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FFE-A小、中、大剂量组细胞的增殖率、侵袭细胞数、肿瘤瘤体质量、病灶转移比例、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mRNA的表达、TGF-β1和p-Smad2/3 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PFFE-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EMT过程,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 的体外增殖与侵袭能力,下调其体内生长与转移的能力,这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Smads信号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微泡菌属菌株YPW1和YPW16多糖降解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海洋环境中分离到的微泡菌属菌株具有多糖降解能力,在环境中可以作为糖类代谢的重要执行者参与海洋碳循环过程.[目的]测定 2株微泡菌属菌株的多糖降解活性,通过与微泡菌属其他菌株基因组比较分析 2 株菌的多糖降解基因特征.[方法]通过 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定糖法测定多糖降解活性,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组装,并与其他基因组注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离得到 2 株微泡菌属菌株YPW1 和YPW16,二者均为潜在新种.结果表明,菌株YPW1 能够降解琼胶、褐藻胶、果胶、几丁质、木聚糖、淀粉、普鲁兰等 7 种多糖,而菌株YPW16 仅可降解淀粉和普鲁兰.基因组分析表明,YPW1 具有上述 7 种多糖的降解酶基因,但菌株YPW16 只具有淀粉酶与普鲁兰酶降解基因.相较于其他微泡菌属菌株,菌株 YPW1 多糖降解范围、多糖降解酶基因种类与丰度较高,但菌株 YPW16 多糖降解范围却较为狭窄.由此可知,多糖降解酶基因在微泡菌属基因组中的分布差异性较大.[结论]本研究为微泡菌属提供了 2 株潜在的新型菌株资源,为生物多糖降解提供了生化工具,也为研究微泡菌属菌株中多糖降解基因分布与相关菌属的生态功能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褐藻素对脂多糖活化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褐藻素是否对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PS活化BV2 小胶质细胞构建小胶质细胞激活模型.将BV2 细胞分为 6 组:正常对照组、LPS组、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高剂量褐藻素治疗组、正常低剂量褐藻素对照组、正常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BV2 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通过活性氧(ROS)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BV2 细胞的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采用CCK-8 检测各组BV2 细胞条件培养基与SH-SY5Y细胞共培养24 h后SH-SY5Y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采用膜联蛋白(Annexin)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TNF-α、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高、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和正常低、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LPS组相较于正常对照组,BV2 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较LPS组BV2细胞ROS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和正常低、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ROS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BV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高、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与LPS组相比,BV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和正常低、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LPS激活的BV2细胞条件培养基与SH-SY5Y共培养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与LPS组相比,SH-SY5Y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而凋亡率则均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和正常低、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褐藻素可能通过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改善JC-1、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减少神经元凋亡,因而具有神经保护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不同退化阶段亚高山草甸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驱动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原生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微生物群落稳定和土壤肥力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亚高山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格局及环境驱动机制,本文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五台山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ondegraded,ND)、轻度(lightly degraded,LD)、中度(moderately degraded,MD)和重度退化(heavily degraded,HD))亚高山草甸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丝足门、褐藻门、纤毛门、叶足亚门、锥足亚门、绿藻门和顶复门是亚高山草甸土壤原生生物的优势门(相对丰度>1%).纤毛门、叶足亚门、绿藻门、Choanoflagellida和Perkinsea的相对丰度在4种不同退化程度草甸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LEfSe分析显示未退化草甸中主要富集了Perkinsea类群,轻度退化草甸中富集了盾纤目类群,中度退化草甸中富集了变形虫纲和卵菌纲类群,中度退化草甸中主要富集了绿藻纲和硅藻纲类群等光合自养原生生物.随着亚高山草甸退化加剧,土壤原生生物群落α多样性呈下降的趋势(P<0.05).总氮、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是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预测因子.方差分解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VPA)结果表明土壤理化因子和植被参数共同解释了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38.44%,且土壤理化因子(20.69%)解释度大于植被参数(7.85%).五台山亚高山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α多样性和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原生生物群落作为指示草地退化指标的潜力,可为科学全面地评价亚高山草甸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数据支撑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褐藻寡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何首乌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技术研究褐藻寡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何首乌致大鼠特异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何首乌组、褐藻寡糖组、脂多糖+何首乌组、褐藻寡糖+脂多糖+何首乌组,按对应剂量灌胃给药.采用基于 1H-NMR和UHP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及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褐藻寡糖对肝损伤大鼠的肝脏代谢物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和t检验结果来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 5.0 平台分析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结果 褐藻寡糖明显减轻何首乌所致的大鼠肝损伤,仅可见轻度炎细胞浸润,散在肝细胞坏死,能显著改变何首乌诱导的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和内源性代谢物.结论 褐藻寡糖对何首乌联合脂多糖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体内一些代谢物发挥保护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