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黄芪六一汤黄酮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芪六一汤(Huangqi Liuyi Decoction,HLD,黄芪-甘草 6∶1 组成)黄酮组分的提取和聚酰胺树脂富集纯化工艺.方法 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毛蕊异黄酮、异甘草素、芒柄花素 9 个成分为评价指标,以G1-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综合评分;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对HLD黄酮组分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药液pH值、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上样药液体积流量、上样量、水洗脱用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体积流量、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组分聚酰胺富集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D)结合BBD-RSM筛选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比较聚酰胺树脂纯化前后各指标的含量.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 69%乙醇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10 倍量乙醇提取 65 min;最优纯化工艺为pH值4.8、质量浓度 0.20 g/mL的上样药液以 0.8 mL/min体积流量按树脂-生药 1∶1 的质量比上样,4 个柱体积(BV)纯水以 1.5 mL/min的体积流量洗脱除杂,8 BV体积分数69%乙醇以 1.5 mL/min体积流量洗脱,所得黄酮组分提取物中 9个指标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 14倍.结论 优选的HLD黄酮组分的提取和富集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成药性研究和组分中药研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直接进样-气质联用法测定头孢曲松钠中10种残留溶剂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直接进样测定头孢曲松钠中10种残留溶剂的气质联用方法,对不同企业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Agilent J&W DB-624UI色谱柱(60 m×0.250 mm,1.4μm);进样口温度为235 ℃,初始温度30 ℃,保持12 min,以5 ℃·min-1速率升至100 ℃,保持1 min,再以50 ℃·min-1速率升至235 ℃,保持10 min;流速3mL·min-1;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0.2 μL;在选择性离子检测模式下,以正丁醇为溶剂直接进样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Pareto图对方法耐用性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对51家企业的51批样品的残留溶剂进行考察.结果 10种残留溶剂分别在各自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回收率为99.7%~103.9%,RSD均小于2%;检测限范围为0.006~67.750 μg·g-1;方法耐用性良好.51批样品中丙酮均有检出,甲醇、乙腈及异丙醇3种残留溶剂部分企业有检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样品用量少,试剂来源广、易得,适用于头孢曲松钠残留溶剂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热炎宁合剂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过程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热炎宁合剂是"秦药"优势中成药品种之一,该研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对热炎宁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咖啡酸、虎杖苷、大黄素和白藜芦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设计空间并验证,获取热炎宁合剂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 11.84 g·mL-1、提取温度 81℃、提取2 次.在最佳提取工艺下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提取过程中CQAs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PLS)定量模型,结果显示,4 个CQAs定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验证集相关系数(Rp)均超过 0.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 0.744、6.71、3.95、1.53 μg·mL-1,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 0.709、5.88、2.92、1.59 μg·mL-1.表明该研究优化得到的热炎宁合剂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稳定可靠,所建立的NIRS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用于提取过程中CQAs含量的快速测定,可为热炎宁合剂的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G1-熵权法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中药颗粒成型工艺:以小儿热速清颗粒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基于Plackett-Burman和G1-熵权法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小儿热速清制粒成型工艺.方法:以二次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合适的因素与水平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进而确定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基于G1-熵权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优化后处方为药辅质量比7∶3,糊精∶甘露醇质量比1∶1,矫味剂阿司帕坦质量分数0.3%、蜜桃香精质量分数0.2%;工艺:80%乙醇(2%PVP-K30)为润湿剂湿法制粒,60 ℃干燥1h;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4.46.结论:该制备工艺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藿朴夏苓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建立藿朴夏苓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单因素考察确定辅料.以辅药比、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以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这三个关键质量属性(CQAs)为评价指标,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PPs).通过Box-Behnken设计结合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对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数学模型考察CPPs与CQAs之间的关系.结果:藿朴夏苓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为:糊精作为辅料,辅药比为1.24∶1,乙醇浓度为80%,乙醇用量为35%,55 ℃干燥30 min.结论:基于QbD理念的藿朴夏苓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响应面法优化褐藻胶降解菌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 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优选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方法 以制剂的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评分的归一化值为评价指标,以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酒石酸、甘油、中药粉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制剂处方,并验证.结果 该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为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 的用量,最优处方配比为聚丙烯酸钠 5.5g、聚维酮K90 2.9 g、甘羟铝 0.2g.制得 3 批制剂的平均归一化值为 0.804 4,与理论值(0.817)接近(RSD为 1.90%).结论 优化处方后的制剂外观均匀,黏性良好,符合凝胶贴膏剂的质量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初生-次生代谢产物"互作途径的大果沙棘和中华沙棘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t.sp L.与中华沙棘H.rhamnoides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2个种属的沙棘进行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表征,基于二水平析因-星点设计法(plackett 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对沙棘UPLC-DAD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优化液相方法,指认共有峰;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聚类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大果沙棘、中华沙棘进行差异初生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富集;进一步采用质谱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筛选得到具有差异的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2个品种沙棘的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的关联和阐释.结果 基于成分表征和PLS-DA初步鉴定出中华、大果沙棘含量差异较大的成分有11个,其中包括2个氨基酸类初生代谢物和9个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鉴定出中华沙棘、大果沙棘中的差异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在中华沙棘中含量较高,说明中华沙棘在药用功效上可能强于大果沙棘;其次异鼠李素在大果沙棘中含量较高,说明其对临床的质控和应用可能不太适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板蓝根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优化板蓝根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结合信息熵赋值法,以喷干粉得粉率及尿苷、腺苷、鸟苷和(R,S)-告依春含量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进风温度、雾化压力、药液温度、进液速度和药液相对密度进行考察,筛选出关键工艺参数(CPPs),再运用中心点复合设计(Center Point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对筛出的CPPs进行优化,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板蓝根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设计空间,并加以验证.结果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显示,药液相对密度和进液速度为该研究的关键工艺参数.CCD试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表明模型预测能力良好.构建的CPPs优化设计空间为药液相对密度1.05-1.08,进液速度30%-40%.结论 基于QbD理念建立的板蓝根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设计空间,可提高其工艺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设计空间法优化通便凝胶贴剂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采用设计空间法结合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通便凝胶贴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藁本内酯、总黄酮质量分数和浸膏得率等指标为关键质量属性(CQA),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乙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关键性工艺参数(CPPs)为提取次数、加乙醇量、乙醇体积分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CQA与CPPs的数学模型,设定CQA的控制限度,通过Monte-Carlo仿真法计算获得设计空间并验证分析.结果:构建的数学模型二次项回归拟合模型P<0.05,失拟项>0.1,能较好地描述CQA与CPPs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 45 min、加乙醇量12.0~12.4 倍、提取时间 60 min、提取数 3 次、乙醇体积分数 52%~57%.结论:优化通便凝胶贴剂提取工艺所得到的理论值与预测值结果接近,表明该法稳定可靠,可为该制剂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