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编制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初始版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于2023年7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于2周后对20名老年人再次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作答率分别为92.3%和9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6,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均值分别为2.04~3.79分、3.50~3.82分,满分比分别为4.2%~83.3%、54.6%~86.4%,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42、0.11~0.2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327%.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标为: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908、近似误差的均方根为0.054、比较拟合指数为0.931、增值适配指数为0.932、非规范适配指数为0.922.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折半信度为0.806,重测信度为0.933.形成的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包括运动、活力、感觉、认知、心理5个维度,共35个条目.结论 老年人内在能力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老年人内在能力水平的可靠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苏省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省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模拟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学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模拟培训,提升学员的急救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技能中心依托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课程,组建院内急救模拟培训师资队伍,采用统一的培训教材和视频资料,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流程、形式,在医院技能中心对住院医师开展标准化的急救模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培训结束后利用问卷进行相应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双侧 t检验。 结果: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技能考核,学员培训后的成绩都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调查显示,100%的学员认为通过培训专业知识得到强化,急救技能得到提升。 结论:基于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化急救模拟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急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期口腔正畸依从性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青少年期口腔正畸依从性心理特点与影响因素、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在依从性评估量表的借助下,将青岛市口腔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青少年期96例,分为治疗依从性好组和治疗依从性差组,每组48例,通过系统调查问卷方法对两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青少年期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者心理恐惧(30.48±3.95)分、治疗依从性偏差者心理恐惧(46.73±4.35)分;性别、主要照看者文化水平、居住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疼痛评估(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VAS等均为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其中疼痛为危险因素,年龄、自我保健教育经验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护理人员应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口腔健康宣教、疼痛纾解等干预,提高患儿及其家属自身临床依从配合度,规范患儿日常口腔保健行为的专业性,降低疼痛对患儿的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众多,在仪器配置、检测方法、阳性切值、管理流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难以比较。为实现同质化管理,提高筛查质量,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学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室间质评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共识,为全国筛查实验室提供质量管理标准,促进筛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体系的空军航卫保障实践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空军三级航空生理训练机构的建立和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前、中、后3个阶段航空卫生保障链条的构建,以及与其配套的保障技术体系和法规制度的丰富完善,是确保飞行人员的飞行能力与飞行任务和武器装备性能相适应的现实需求,也是空军航空卫生保障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树立以飞行人员为核心的保障理念,构建起面向飞行能力与面向作训任务相结合的保障体系、模式机制和制度规范,实现从飞行人员健康维护向作战效能提升的转变,是空军航空卫生保障长期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的成果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现状与继续教育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我国眼视光行业已经由从单纯验光配镜向基层眼保健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需求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我国不同城市验光配镜中心的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调研,发现我国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存在涉及人员广、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为解决我国视光师紧缺的现状,提出应结合我国现有眼视光教育体制的特点,以规范发展眼视光继续教育的模式及内容为核心,提高我国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加具有视光师技能水平的专业人员数量,从而提高我国眼视光行业的专业水平。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71-87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154家医院及其助产人员难产助产技术开展和掌握情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和分析浙江省各级医院和助产人员对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和掌握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浙江省154家医院在职的1 162名助产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这些医院及其助产人员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和掌握情况相关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医院对各种助产技术的开展情况。结果:在154家医院当中,不同难产助产技术的总体开展率不同,其中肩难产处理和产钳/胎头吸引是医院常规开展最多的[54.5%(84/154),55.2%(85/154)],而其他技术开展相对较少。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在常规开展产钳/胎头吸引[68.0%(51/75)比43.9%(29/66)]、双胎阴道分娩[29.3%(22/75)比7.6%(5/66)]及臀位外倒转[36.0%(27/75)比12.1%(8/66)]难产助产技术的比例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助产人员层面,不同技术的掌握率不一致,但仍有26.7%(310/1 162)的助产人员尚未真正掌握任何一项技术。 结论:浙江省医院难产助产技术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助产人员的难产助产能力有待提升,针对目前的情况,应该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强化对三级以下医院的帮扶支持,加强助产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实践,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体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