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眼动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特征,为其行为矫正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0名ASD男童及52名年龄匹配的正常男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GDS)进行调查。利用Tobii Pro X3-120眼动仪记录捕捉眼动轨迹特征,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常发育组和ASD组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眼动特征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并把有差异的眼动特征数据和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ASD组CARS总分为(34.13±4.59)分、ADOS总分为(14.44±2.59)分和ADI-R总分为(39.91±12.11)分。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ASD儿童探索物体总数[(9.28±2.72)个]显著低于正常儿童[(12.67±2.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10, P<0.0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时长[(0.67±0.37)ms]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4±0.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3, P=0.02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次数[(2.80±1.00)次]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48±0.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0, P=0.02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探索物体的个数与ADOS总分( r=-0.480, P<0.01)、CARS总分( r=-0.487, P<0.01)、ADOS评分中沟通交流分项( r=-0.290, P=0.041)、ADOS评分中社会交往能力分项( r=-0.491, P<0.01)、ADOS评分中游戏能力分项( r=-0.397, P=0.004)和ADI-R评分中的沟通交流分项( r=-0.331, P=0.025)均呈负相关。 结论: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表现为探索物体更少,更固着,细节搜索更多,并且ASD儿童的症状越重,其探索物体的数目越少,局限性兴趣越固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常注意成套测验(汉化版)对脑损伤后注意障碍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汉化版日常注意成套测验(TEA)对获得性脑损伤后注意障碍诊断价值,确定其各项分测验的最佳诊断界定值。方法:选取正常成年人117例(正常对照组)和33例获得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分别进行TEA(汉化版)测验,得出各分测验的原始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组受试者TEA(汉化版)测验各项分测验的诊断界定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TEA(汉化版)各项分测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除电梯计数测验外,其余各分测验(地图搜索、分心时电梯计数、视觉电梯、电梯上下运行计数、电话簿搜索、计数时电话簿搜索、彩票任务)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0.955( P<0.01);敏感度为74.1%~97%,特异度为58.8%~94.1%,以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分值确定各分测验的最佳诊断界定值,分别为53.5(54)、7.5(8)、8.5(9)、4.39、5.5(6)、3.68、5.03、8.5(9)。 结论:TEA(汉化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区分和诊断不同类型的注意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对运动员压力下的注意偏向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对运动员压力情景下的注意偏向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赛前进行针对性的注意训练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视觉搜索任务对32名运动员进行四周(每两天一次)的注意训练,使用点探测任务对训练前、后压力情景下的注意行为进行测试,使用主观感受和心率变异性(HRV)对训练前、后压力情景下的应激反应进行测试.结果: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后压力情景下运动员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降低,压力感受和状态焦虑降低,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LF-norm)降低、归一化高频(HFnorm)升高.结论:视觉搜索任务训练能够降低运动员压力下的负性注意偏向,减轻其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计算机在线认知训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计算机在线认知训练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筛选出的ADHD儿童15例进行计算机在线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视知觉训练和记忆力训练,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选择反应时、三维心理旋转、词语辨析、简单减法、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追踪)评估训练前后的基本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视空间认知能力、语义理解能力、计算流畅性、工作记忆和注意能力.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计算机在线认知训练前后认知功能测试成绩.结果 所有认知功能测试校正后的正确题数转化为百分位数.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ADHD儿童工作记忆测验后测成绩高于前测[(52.00±20.77)%比(39.73±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ADHD患儿训练后选择反应时、三维心理旋转、词语辨析、简单减法和视觉搜索的任务测试成绩,较训练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计算机在线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ADHD儿童的工作记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训练效果进行长期追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工作记忆缺陷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普遍存在视觉工作记忆缺陷,其损伤性质如何,是否与刺激、症状学及社会功能评分相关,同时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8例,进行2项视觉搜索任务,分别是面孔和物品(房子)搜索,比较2组被试者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搜索面孔和房子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受损程度相当(P<0.01),其工作记忆缺陷独立于记忆负荷,且与病程、药物治疗剂量或症状严重程度无关(P均>0.4).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工作记忆缺陷与刺激及记忆负荷可能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视觉搜索眼动模式在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探究视觉搜索模式能否作为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参考指标.方法 2017年3-7月记录15名ASD儿童和17名性别、年龄、智力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在执行视觉搜索任务时的眼动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区分ASD儿童和正常发育(TD)儿童的分类模型(将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时的注视点、注视时间及注视轨迹等眼动指标作为分类器的特征),并评估分类模型的区分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1)当目标物不存在时,ASD儿童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TD儿童(F=3.76,P<0.05);2)将视觉搜索的眼动模式作为特征可以有效地对被试类型进行识别,正确率为78.13%,特异性为70.59%,敏感性为86.67%;3)被试在分类器中的特征组合分数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总分呈现显著负相关(r=-0.497,P=0.030).结论 视觉搜索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可作为未来ASD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视觉搜索任务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表情识别能力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认知负荷视觉搜索任务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纳入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3例对照者(对照组),通过视觉搜索任务研究两组受试者不同认知负荷(低负荷:2个搜索项;高负荷:4个搜索项)下高兴、恐惧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在两种认知负荷下,患者组高兴(低负荷:t=2.747,P=0.032;高负荷:=3.623,P=0.004)和恐惧(低负荷:=4.700,P<0.001;高负荷:t=5.301,P<0.001)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均较对照组减弱;其中,仅刺激与分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F=10.860,P=0.001).与高兴面孔相比,患者组恐惧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受损更显著(低负荷:t=3.398,P=0.004;高负荷:t=2.657,P=0.024).相关分析中,患者组高负荷高兴(=0.450,P=0.016)、低负荷恐惧(t=0.384,P=0.044)以及高负荷恐惧(=0.442,P=0.018)表情识别能力与兴奋/敌意症状呈正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表情识别能力受损,且部分面孔表情识别能力与临床症状严重性相关,这可能为以后精神分裂症面孔表情识别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水平对拳击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20名高水平拳击运动员,随机分配接受磁刺激(10人)和伪刺激(10人).以经颅磁刺激为干预手段,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任务分为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和无刷新功能参与任务.因变量指标为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磁刺激组在搜索任务中反应时和准确率均高于伪刺激组,且在有刷新功能参与任务中差异更大.两组运动员N1、P2、N2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的搜索任务中,各脑区的神经活动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水平影响选择性注意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活动,表现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提高选择性注意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重复经颅磁刺激使大脑皮层激活时程缩短,心理能量消耗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理旋转能力训练后认知能力迁移效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心理旋转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作用,为提高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训练效率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17名受试者首先进行字母、图形和手部立体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训练10天.在训练开始前、训练中期和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三维心理旋转能力、速度感知能力、持久注意力、工作记忆能力以及视觉搜索能力等5项认知能力的测试,并对正确率、反应时间等绩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训练后各认知能力的变化.结果 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中绩效水平发生变化,其中反应时间逐渐减少,正确率逐渐增加.测试中,三维心理旋转能力的绩效指标正确反应时、正确反应时与正确率之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速度感知能力的绩效指标总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工作记忆能力的绩效指标总分数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过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心理旋转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工作记忆能力和速度感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选择性注意受损的脑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选择性注意能力受损及与任务相关的大脑激活特点.方法:选取24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ADHD儿童和2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使用视觉搜索范式,在两种任务难度条件下,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比较其与选择性注意有关的任务表现和大脑激活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DHD儿童在视觉搜索任务中正确率降低[(78.81±12.95)% vs.(86.90±10.06)%,P<0.01],左侧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减弱[(0.10±0.22)%vs.(0.25±0.22)%,P<0.05],且两组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时,左侧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强度与任务正确率呈正相关(r =0.28,P<0.05).结论:ADHD儿童选择性注意能力受损,左侧额下回活动减弱可能参与其选择性注意能力缺陷的神经病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