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不仅能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还能治疗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和其他炎症相关的眼底疾病继发的黄斑水肿.随着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广泛应用,不常见的并发症,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逐渐受到重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多见于悬韧带-晶状体囊膜复合体不完整、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眼.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后多沉于下方房角,似前房积脓,可引起视力下降和眼痛,常并发角膜水肿和高眼压.合并角膜水肿的患眼应尽快复位或取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以降低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缩瞳和避免诱因,如俯卧、跳跃、长途飞行等,可以预防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文章主要综述了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移位至前房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巨细胞病毒(CMV)是导致角膜内皮炎主要的病原体之一,病情严重致角膜透明性无法恢复时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复发和免疫排斥反应,术后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CMV角膜内皮炎患者接受角膜移植后应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复发,出现不明原因的内皮失代偿时要重视CMV角膜内皮炎的诊断和治疗。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手段。由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和病毒复发风险增加,对于接受内皮移植的患者,可以考虑减少使用甚至不用免疫抑制剂。本文对CMV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不同的抗病毒及抗排斥用药方案进行综述,以期寻找较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溧阳市中医医院25例(2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5例硅油全部顺利取出,无硅油残留。随访末期视力≥0.1者18眼(72.00%),优于术前的5眼(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07, P=0.000)。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非游离型虹膜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005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13例(13眼)及2017年至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2眼)。评价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1 d视力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40, P=0.590)。术后1 d眼压高于术前( t=-4.380, P=0.002)。末次随访视力( Z=-0.36, P=0.722)、眼压( t=-2.09, P=0.081)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囊肿退化后未复发,术后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内炎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安全有效。
囊肿,虹膜,非游离型 灌洗,乙醇,医用,囊内,微创 Cyst, iris, non-free Irrigation, ethanol, medical, intracystic, minimally invasive...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眼内四点悬吊固定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行四点缝线悬吊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脱位人工晶状体眼内四点缝线悬吊固定手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16例16眼,术后随访6~13个月,分别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散光值,分析总散光值与角膜散光值及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的关系,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术眼UCVA(LogMAR)和BCVA(LogMAR)分别为1.09±0.24和0.48±0.20,术后6个月分别提高至0.30±0.12和0.26±0.13,手术前后UCVA和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782、3.795,均 P<0.01)。术前和术后6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 270±360)/mm 2和(2 032±327)/mm 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21, P=0.074)。术后6个月,术眼总散光值为(-1.47±0.82)D,角膜散光值为(-1.34±0.61)D,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为(-0.22±0.35)D;总散光值与角膜散光值呈显著正相关( r=0.885, P<0.05),总散光值与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值无明显相关性( r=-0.432, P=0.095)。随访期间人工晶状体未见脱位、偏移、扭转等现象,术后早期术眼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症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2眼高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 结论:对脱位人工晶状体行四点缝线悬吊固定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使用EndoArt ®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EndoArt ?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引发的持续性角膜水肿的初步疗效。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3年3—9月于海南(博鳌)国际眼视光眼科医院就诊且行EndoArt ?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移植手术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病例。整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视觉模拟评分相关数据资料,观察患者膜片贴附稳定性,记录因膜片植入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 结果::共4例(4眼)接受手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在随访期间,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均稳定贴附,未发生因膜片植入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眼压未见明显波动,部分患者术后UCVA可见提高。4例患者CCT较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角膜持续水肿状态得以好转。其中,有2例患者因前房炎症反应,在随访期间出现波动性角膜水肿,药物治疗后得以好转。视觉模拟评分提示,4例患者自觉术后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EndoArt ?人工角膜内皮层膜片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引发的角膜持续性水肿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法碎核手术与超声乳化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手术与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59例(60眼)分为小切口手法碎核30例(30眼)为A组,超声乳化29例(30眼)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 d,A组视力优于B组( P<0.05);术后1周、3个月,两组眼压、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并发症:A组出现晶状体后囊破裂者2眼。B组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1眼,晶状体后囊破裂者3眼。术后1 d,A组、B组角膜水肿者分别为6眼及5眼,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手法碎核和超声乳化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再住院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患者再住院的原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56例(63眼),分析其原发疾病、再住院的直接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等。结果:原发病因有眼外伤19例(33.93%)、角膜感染12例(21.43%)、角膜白斑9例(16.07%)、角膜内皮失代偿6例(10.71%)、圆锥角膜3例(5.36%)、角膜营养不良5例(8.93%)、免疫性角膜溃疡2例(3.57%)。术后有29例(51.79%)经历再住院治疗,再住院的原因依次为:术后角膜植片排斥10例(34.48%)、原发病复发5例(17.24%)、移植术后感染4例(13.79%)、青光眼3例(10.34%)、角膜植片慢性失功3例(10.34%)、眼球萎缩2例(6.90%)、角膜拆线1例(3.45%)、切口渗漏(低眼压)1例(3.45%)。再住院患者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再次角膜移植术8例(27.59%)、药物治疗14例(48.28%)、抗青光眼手术2例(6.90%)、眼球摘除1例(3.45%)、人工玻璃体植入2例(6.90%)、角膜缝合1例(3.45%)、角膜拆线1例(3.45%)。结论:PKP的原发病因以眼外伤和角膜感染为主;角膜移植片排斥为再住院的首位原因,其次是原发病的复发及术后感染;超过半数需再次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