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预防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黔西南附属医院眼科行SMILE的76例(134眼)高度近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滴眼液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加点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每日2次,连续点眼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集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表面曲率(K1、K2),术后1周及1、3、6个月UCVA、眼压、SE、眼轴、CCT、K1、K2.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UCVA优于对照组(1.21±0.27 vs.1.10±0.16,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UCVA较术后1周下降(P<0.05);在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0.50)D vs.(+0.06±0.38)D,P<0.05;(-0.35±0.52)D vs.(-0.04±0.40)D,P<0.05];两组患者SE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SE均较术后1周回退;在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角膜曲率K1、K2、CCT及眼轴均无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CCT与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可有效抑制房水生成而降低眼压,使角膜在稳定状态下愈合,阻止角膜表面前移,进而起到预防屈光回退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与FS-LASIK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原因分析及结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为pre FS-LASIK 200例(400只眼),FS-LASIK 100例(200只眼),SMILE组100例(200只眼),术前球镜度-0.75~12.25 D,柱镜度0~3.75 D,均未预留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并记录所有患者非接触眼压测量、裸眼视力(UCVA)、BCVA、等效球镜(SE)、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后,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 术后屈光状态主要受手术方式及术前柱镜的影响(P<0.05),FS-LASIK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与SMILE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在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术后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SMILE术后患者平均右眼柱镜欠矫程度较FS-LASIK术后患者多0.25~0.50 D,主要与SMILE手术方式、眼球自旋以及角膜上皮重塑行为有关,建议高度数患者采用FS-LASIK手术或更改SMILE手术方式为扫描后即刻取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与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视觉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1/2022-01我院收治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9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46例91眼和ICL植入组34例68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 mo等效球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角膜高阶像差、光学质量指标(SR)及有效性、安全性指数,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 mo等效球镜、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UCVA、BCVA、等效球镜、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SMILE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的均方根值均高于ICL植入组,术后3、6 mo ICL植入组SR高于SMILE组(均P<0.05).结论:SMILE和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和客观视觉质量,相比于SMILE,ICL植入术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蓝光对豚鼠离焦性近视进展的抑制作用及其视锥细胞密度变化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蓝光干预对光学离焦性近视豚鼠屈光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普通级2周龄三色豚鼠48只,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蓝光组和白光组,每组各24只。所有豚鼠右眼佩戴-5.00 D镜片建立光学离焦模型,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不予遮盖。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8周,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测量豚鼠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半径。实验开始后8周,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取右眼眼球并分离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豚鼠视网膜S及M视锥细胞密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视网膜视黄酸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视黄酸受体(RAR-β)和巩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巩膜厚度变化。结果:实验开始后8周,蓝光组实验眼较白光组实验眼出现(0.63±0.12)D相对远视,眼轴增长延缓(0.08±0.00)mm;蓝光组对照眼较白光组对照眼出现(0.42±0.09)D相对远视,眼轴增长延缓(0.08±0.00)mm;蓝光组实验眼较蓝光组对照眼近视加深(1.52±0.09)D,眼轴增长(0.06±0.00)mm;白光组实验眼较白光组对照眼近视加深(1.66±0.07)D,眼轴增长(0.13±0.0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蓝光组豚鼠视网膜背侧和腹侧M视锥细胞密度小于白光组,背侧和腹侧S视锥细胞密度大于白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33、52.23、42.09、25.02,均 P<0.05)。蓝光干预后近视延缓与腹侧S视锥细胞密度增加呈强正相关( r=0.95, P<0.01)。蓝光组视黄酸含量、RAR-β和MMP-2相对表达量较白光组减少,TIMP-2和Ⅰ型胶原相对表达量较白光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73、7.45、3.72、6.19、9.03,均 P<0.05)。蓝光组巩膜厚度为(125.0±7.8)μm,较白光组的(102.0±6.3)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3, P<0.05)。 结论:蓝光可抑制豚鼠离焦性近视进展;豚鼠屈光度的改变可能通过视网膜视锥细胞密度变化影响视网膜视黄酸及巩膜胶原的表达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保存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每组10个标本。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不同保存方法角膜基质透镜细胞死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基质透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保存的角膜基质透镜超微结构。结果: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死亡数分别为(53.1±14.2)、(50.8±9.8)、(70.4±13.6)、(172.8±31.7)和(182.8±14.2)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37, P<0.05);DX保存液保存1 d组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透镜死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甘油保存1 d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少于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甘油保存1周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多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细胞较完整,甘油保存1 d组角膜基质组织水肿,细胞核裸露,随着甘油保存时间的延长,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变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紧密,胶原纤维致密,细胞核完整;甘油保存1周组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结构不完整,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分布明显稀疏,细胞结构破坏。 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用DX保存液保存1周可有效保存角膜基质组织和维持细胞结构。DX保存液对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优于甘油保存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矫正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与角膜上皮重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 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 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 mm、>2~5 mm、>5~7 mm、>7~9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 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 P<0.001)。2组患者术后0~2 mm、>2~5 mm、>5~7 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 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 mm、>2~5 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 P=0.016; t=2.71, 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 P=0.430; t=0.13, 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 t=10.86;均 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 r=0.51, 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48、 r=-0.39;均 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2mm=-0.37, r>2~5mm=-0.32;均 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6, t=5.04, t=-4.91;均 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 r=-0.59, r=-0.59, r=-0.59;均 P<0.001)。 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对兔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新生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44只2~3 kg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注射组9只、雷珠单抗注射组9只、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模型对照组9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以左眼为实验眼,采用碱烧伤方法制作炎症性CNV动物模型,直径8 mm的滤纸片浸润1 mol/L NaOH,放至角膜中央烧灼30 s。造模后第1天,康柏西普注射组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0.1 ml/1 mg,雷珠单抗注射组同法注射雷珠单抗0.1 ml/1 mg,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法注射0.1 ml质量分数0.9% NaCl溶液,模型对照组碱烧伤后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不行碱烧伤和球结膜下注射药物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4、7、14和21天计算CNV面积,每组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一定数量动物,抽取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含量。结果: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芽长入角膜边缘,角膜水肿减轻;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新生血管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稀疏。造模后第4天可见各造模组角膜上皮细胞增多,上皮层存在空泡,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上皮层下可见小的血管腔。造模后第7天,新生血管浸润浅层基质,基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造模后第1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CNV面积为(15.20±9.16)mm 2,小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28.21±5.17)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柏西普注射组VEGF质量浓度为(7.75±6.56)pg/ml,低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16.98±2.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无淋巴管生长,无LYVE-1阳性细胞。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角膜组织中出现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平行生长。造模后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角膜新生淋巴管计数分别为(4.33±0.58)个和(4.67±0.58)个,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0.67±0.58)个和模型对照组的(12.33±0.5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碱烧伤后早期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抑制CNV、新生淋巴管,其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VEGF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伏立诺他羟丙基-β-环糊精滴眼液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 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 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655、8.802,均 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 F=6.345、7.149、18.650,均 P<0.01;第6天: F=6.749、5.105、5.023,均 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视眼SMILE与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差异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者92例92眼,均为右眼入组,其中SMILE组40例40眼,SPT-TransPRK组52例5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受检者视力,计算有效性,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采用AR-1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Sirius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包括总HOA、球差和彗差;采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和VA9(白天、黄昏、夜晚)。结果:术后3个月,SMILE组与SPT-TransPRK组UCVA、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0, P=0.380; t=0.920, P=0.058),SPT-TransPRK组术后表现为低度远视。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总HOA分别为(0.47±0.18)、(0.70±0.22)和(0.74±0.19)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40±0.14)、(0.98±0.35)和(0.94±0.22)μm;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球差分别为(-0.20±0.09)、(-0.44±0.14)和(-0.44±0.15)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20±0.10)、(-0.71±0.23)和(-0.75±0.20)μm。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总HOA和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HOA: F分组=13.851, P=0.001; F时间=29.960, P<0.001.球差: F分组=31.037, P<0.001; F时间=48.005, P<0.001),其中2个组术后角膜总HOA、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MILE组术眼总HOA和球差均小于SPT-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高于术前,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T-TransPRK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术眼彗差、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MILE和SPT-TransPRK均是矫正近视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似,但相较SPT-TransPRK,SMILE引起更小的角膜总HOA与球差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度近视行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早中期角膜各区域上皮下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1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22例(44眼)、FS-LASIK组18例(36眼)、LASEK组15例(30眼)。各组于术后1、3、6个月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各区域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对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间的神经纤维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行SMILE术后早期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密度、分支密度、长度及宽度较FS-LASIK和LASEK术后更佳,修复速度也更快,较早达到术前水平。而FS-LASIK术后包括角膜瓣在内的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居于SMILE和LASEK之间,LASEK术后早期特别是中央区白色瘢痕样混浊明显,且不同区域的角膜修复速度最慢、质量最差。术后1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中央的角膜神经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TBD)明显优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的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NBD)明显优于FS-LASIK组和LASEK组( HSD=4.367, P=0.005; HSD=4.237, P=0.008)。术后3个月,SMILE组中央CNFD、CNBD、CNFL明显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 P<0.05);LASEK组神经纤维宽度(CNFW)明显优于SMILE和FS-LASIK组( HSD=3.457, P=0.003; HSD=3.668, P=0.004)。术后6个月,SMILE组中央CNFD、CNBD以及CNFL均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 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早中期,SMILE各区域的神经修复情况较FS-LASIK和LASEK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