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模态MRI探讨高血压相关脑体积及脑白质信号改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半定量评估研究高血压患者脑灰白质体积及WMH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高血压确诊病例及健康对照者.入组病例均进行薄层sT1WI序列检查,图像数据导入EKM-KELM+分类算法模型,进行自动解剖标记(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AAL)脑区分割,计算每个脑区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白质体积(white matter volume,WMV)及全脑体积(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TIV),每个脑区灰白质体积分别采用灰或白质体积/TIV的比值表示.同时对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图像中的WMH进行Scheltens视觉定量评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09例,其中,青年组(20~40岁)136例,中年组(41~60岁)218例,老年组(61~80岁)155例,组内性别、血压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青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级别在左嗅皮质(P=0.031)、左额直回(P=0.036)、右额直回(P=0.022)、右枕下回(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WMV/TIV比较显示,在左侧中央前回(P=0.041)、左侧颞中回(P=0.033)、左侧后扣带回(P=0.001)、右侧后扣带回(P=0.041)、右侧枕下回(P=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级别在左辅助运动区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WMV/TI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老年组GMV/TIV比较显示,不同高血压等级在右侧嗅皮质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WMV/TI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WMH Scheltens视觉评分显示:青年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脑室旁WMH(额角、枕角、侧脑室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2、0.020),深部白质(额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脑室旁WMH(额角)、深部白质(额叶)及基底节白质区(苍白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4、0.015).结论MRI多模态半定量分析可以有效评估高血压患者脑体积及WMH变化,青年组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脑GMV变化的脑亚区较中老年组变化的脑亚区多;中老年组WMH较青年组更易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磁共振定量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是一种比预期更常见的髋关节外撞击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混淆.MRI既可测量与IFI相关的径线、角度,还能定量或半定量评估相关骨骼肌的面积、体积及信号,已成为IFI的首选检查方法.运动范围MRI有助于减少体位因素对解剖形态学参数的影响,提高了评估IFI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动态MRI和三维MRI的联合应用,能在获取实际运动过程中IFI相关解剖结构功能信息的同时,更真实地反映解剖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可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和微循环灌注、脂肪浸润、物质代谢等股方肌、髋外展肌的微观水平定量指标,使IFI的精准诊断及预测、运动功能监测等成为可能,有望成为IFI临床诊疗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阐述多种MRI和fMRI技术在定量评估IFI的应用研究,总结其优点及缺点,为临床全面、精准评估IFI的发生、进展及转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解剖MRI的大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重建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设计一种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计算方法,为脑影像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脑区局部特征.材料与方法 基于21组重复测量健康被试与222例多动症相关被试的大脑T1WI磁共振数据集提取皮层厚度、灰质体积、平均曲率与皮层表面积四种表面形态指数.使用Desikan-Killiany(DK)脑图谱和球面局部投影,实现三维皮层表面脑区的二维平面化.利用Pyradiomics对四个形态指数分别提取968个二维影像组学特征.结合重复测量数据集与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ICC信度值作为影像组学特征评估的标准,综合评价不同形态指数、不同影像组学特征类型与不同脑区间的复测信度差异.结合多动症数据集,预测患者的注意力缺陷指数、过动指数两种症状指标.结果 对于不同形态指标,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的影像组学特征可重复性较好,与皮层厚度与平均曲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影像组学特征,基于皮层厚度的一阶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与其他类型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脑区,左右脑内嗅皮层、左右脑颞极与右脑额极提取的特征相较其他区域复测性降低(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的表面重建方法所提取的脑影像组学特征均具有较高的可重测性(ICC均值>0.76).在对多动症两种症状指标的预测中发现,左脑海马旁回、额上回与颞上回与多动症症状显著相关(|r|=0.33~0.52,P<0.05).结论 基于DK脑图谱与表面形态学指数构建脑影像组学特征是可行的,所提取的新型特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并在注意力预测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虎口区皮肤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尸体标本对虎口区皮肤的解剖进行科学的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指导虎口区皮瓣的设计。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宿迁第三医院手外科选取16例经10%甲醛常规防腐固定、手部无外伤或者畸形的尸体标本,根据虎口区域特征选择虎口区域皮瓣的标志点,确定虎口区皮肤切取标准。对拇指在桡侧外展(r)和掌侧外展(p)这两个体位下虎口区皮肤的各观测指标进行测量。数据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标准化的虎口区皮瓣形状和参数。 结果:拇指处于掌侧外展位时,女性/男性虎口最大间距[a(p)]为5.78/8.42 cm,虎口区皮肤面积[S(p)]为17.09/23.63 cm 2;拇指处于桡侧外展位时,女性/男性的虎口间距[a(r)]为4.86/6.28 cm,虎口区皮肤面积[S(r)]为14.39/20.15 cm 2。两个体位之间间距和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拇指在两个不同的外展体位下,皮瓣长轴的长度[b(r)]和[b(p)]相比较(分别为7.54/9.38 cm和7.34/9.74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形态学测量发现,虎口区皮肤的形态并非对称的梭形,而是一个偏向示指侧的不规则四边形。 结论:虎口区域皮瓣的设计和测量要以拇指掌侧最大外展体位时作为参考,非对称的四边形虎口区皮瓣设计更符合该区域解剖形态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硬膜外静脉丛曲张致腰腿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病因较多,一般认为来源于发生退变的椎间盘及周边的韧带和肌肉等组织,其中硬膜外静脉丛曲张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病因。硬膜外静脉丛广泛分布在椎管内侧与硬膜、神经根直接相邻,并作为腔静脉辅助引流系统在体液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性椎管容积相对固定,所以若硬膜外静脉丛严重迂曲、扩张则有可能直接挤压硬膜、马尾或者相应节段神经根,导致类似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因扩张的静脉丛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上很难准确地与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等相鉴别,故极易被忽视。然而,扩张的静脉丛迂曲且壁薄,术中很容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同时也会导致如术后硬膜外血肿等相关并发症。虽然对硬膜外静脉丛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经被纳入大多数的解剖学图谱中,但临床医生对于硬膜外静脉丛的解剖结构、形态学特征、临床意义和影像学检查等细节仍然所知甚少。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介绍硬膜外静脉丛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NH-GA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3例NH-GALD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检查内脏及脑组织,各脏器常规取材并行HE染色观察各脏器形态学改变,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的表达。病例1由于病情危重死亡未做基因检测,病例2及病例3两例均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3例NH-GALD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分别为9、58、50 d。病例1及病例2母孕期无异常,均为G1P1,胎龄分别为36 +4 W、33 +6 W。病例1出生时羊水少,出生体质量2300 g。病例2为胎龄双胎之大,出生体质量1450 g。病例3母妊娠期糖尿病,G2P2,胎龄37 +3 W,出生体质量2900 g。3例均无窒息抢救病史。3例临床均表现为急性肝衰竭及多脏器损害,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黄疸、水肿、新生儿肺炎等。实验室检查3例均提示贫血、血糖降低、严重的凝血障碍、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转氨酶正常或增高后降至正常、铁蛋白增高;2例AFP增高。3例尸体解剖主要病症均为NH-GALD,急性重型肝坏死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其他诊断包括肺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淤血性脾肿大、脑水肿及急性胸腺退化等。尸体解剖时大体观察3例肝脏重41.1~73.1 g(均低于同龄儿平均值),病例1及2肝脏表面细颗粒状,切面灰黄或暗红,病例3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或墨绿色结节。镜下,3例肝脏均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大片坏死,病例1及2见残留肝细胞呈梁索状或假腺样散在分布于疏松纤维间质中,胞质内含色素颗粒,可见少量多核肝巨细胞,微胆栓形成,小胆管相对增生。病例3肝组织见大小不等呈结节状分布的假小叶,结节内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残留多少不等的肝细胞。普鲁士蓝染色3例肝脏、胰腺及甲状腺均可见弥漫铁沉积;其他铁沉积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病例1和2),心肌和颌下腺(病例2和3),口腔黏膜涎腺、喉和支气管黏膜涎腺和小肠黏膜上皮(病例3)。免疫组化染色3例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均弥漫阳性。2例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均未检测到与肝脏遗传代谢性及胆汁淤积性疾病相关基因改变。 结论:新生儿急性肝衰竭时需要考虑到罕见的NH-GALD的可能,肝外器官铁沉积是其特征性改变,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患儿治疗及孕母再次妊娠预防性干预的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CTIVUS一体成像的多模态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血管器械感染的分子影像:靶向细菌或宿主病原体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 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 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当下可为 未来可期:胰腺癌外科治疗若干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20年来,胰腺外科手术理念与技术有了巨大的更新和进步,在显著提高胰腺癌手术安全性与切除率的同时,也衍生出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切除范围等传统外科问题的再审视与思考。患者预后改善是判断手术指征的“金标准”,传统形态学“不可切除”的标准将不断被突破,可否切除的判断将从“能否切除”过渡到“应否切除”。在临床研究之外,提倡进行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交界可切除及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各种手术入路皆为可行之选,入路服从于解剖的需要,解剖服从于根治的需要,根治服从于预后改善的需要。对于部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动脉鞘剥除及“海德堡三角”清扫有助于提高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胰肠吻合质量较吻合方式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更大。对于开展样本量大、临床经验丰富的术者,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微创优势,但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其肿瘤学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水平直肌中睫状前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水平直肌中睫状前血管(ACV)的数量及解剖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征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排除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者。截取斜视矫正手术视频中水平直肌中ACV图像,观察ACV的形态特点,比较内、外直肌中ACV数量以及形态上分布的差异。在不保留ACV的肌肉截除手术后,选择长度约4 mm、带有完整肌鞘的手术截除内直肌或外直肌组织,HE染色后观察ACV的动静脉属性以及其在肌肉和筋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387例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内斜视176例、外斜视211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189例;年龄1~68岁(中位数为13岁)。383例患者的742条水平直肌的ACV图像显示,351条内直肌中分别有24条(6.8%)、163条(46.4%)、164条(46.7%)内直肌含有1、2、≥3根(或束)ACV;391条外直肌中分别有161条(41.2%)、156条(39.9%)、74条(18.9%)外直肌含有1、2、≥3根(或束)ACV,ACV在内、外直肌中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3.87, P<0.01)。根据ACV的数量及形态学特点,内、外直肌中ACV可分别分为4类3型3亚型及3类3型2亚型;31.6%(25/79)的患者双眼内直肌中ACV属于同一类型,26.1%(29/111)的患者双眼外直肌中ACV属于同一类型,内、外直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69, P=0.41),但同一患者左、右眼中同一类型的ACV,其具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内、外直肌中存在交通支的ACV比例分别为3.7%(13/351)和24.3%(95/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07, P<0.01)。4例患者的内直肌或外直肌组织HE染色显示,ACV中包含了动脉和静脉,内直肌中ACV分布于肌肉组织和筋膜组织,外直肌中ACV仅分布于筋膜组织。 结论:与外直肌不同,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中近50%的内直肌包含3根(或束)以上的ACV。内、外直肌中ACV形态具有多样性,外直肌中ACV交通支比例更高。ACV中动、静脉共存,内直肌中ACV分布于肌肉和筋膜组织,外直肌中ACV仅分布于肌肉表面的筋膜组织。(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197-20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