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系统隐匿性恶性肿瘤相关化脓性肝脓肿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化脓性肝脓肿(PLA)伴随隐匿性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研究表明,其可能预示癌症的发生,特别是肝胆、结直肠癌症。PLA患者存在合并隐匿性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胃肠癌的高风险。恶性肿瘤相关PLA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能谱CT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对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成像具有筛查PLA患者的隐匿性结直肠癌和观察脓肿病变的治疗反应的双重作用。肺炎克雷伯菌是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相关PLA的主要微生物,大肠杆菌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相关PLA的主要微生物。肝胆恶性肿瘤相关PLA治疗的并发症、病死率高,预后不佳。隐匿性结直肠癌绝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早期发现,预后比合并肝胆恶性肿瘤的PLA患者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4例肠道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肠道神经鞘瘤(intestinal schwannoma,I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生长方式、CT密度、MRI信号、PET/CT代谢等特征.结果 14例IS中,病灶位于十二指肠3例,盲肠2例,结肠8例,直肠1例.病灶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最大径平均(2.4±1.1)cm.病灶为实性13例,肠腔外生长型10例,囊变1例,黏液变性1例.9例病变肠周可见慢性炎性淋巴结,其中6例淋巴结短径>5 mm.14例IS的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均为渐进性强化,其中轻度强化 1例,中度强化 2例,明显强化 11例.2例IS在MRI上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2例IS在 18F-FDG-PET/CT上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SUVmax分别为9.4和8.8.结论 I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下来源的实质性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18F-FDG-PET/CT上肿瘤明显高代谢,灶周常见均质稍大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与结肠成像及融合图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断层结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CTC)及融合图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为CTA-CTC融合组,50例为常规CT组.测量CTA-CTC融合组患者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至分叉的距离及肿瘤远端至直肠末端的距离,对肿瘤的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走行及空间毗邻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及 3年总体生存率和 3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至分叉距离及肿瘤远端至直肠末端的距离与术中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A-CTC融合图像能三维立体显示肿瘤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的走行,与术中所见一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3,t=-2.346;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 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A、CTC及融合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直肠癌的解剖定位、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走行及空间毗邻关系,有利于手术医生准确地选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冠状动脉造影后并发造影剂脑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4 岁,于 2017-08-168:40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气短 3 个月"门诊轮椅入心内科.既往高血压 20 余年;慢性支气管炎 20 年;结肠息肉手术术后 5 年;无吸烟、饮酒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未见四肢肌力异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四项阴性;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 3.53×1012/L,血红蛋白 91g/L,红细胞压积 29.30%,余正常;糖化血红蛋白 6.20%;生化全项及其他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高血压2 级(高危).2017-08-189:00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应用优维显 100 ml,左前降支未见狭窄,可见散在斑块及钙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 3 级,余正常.患者术中未诉不适,心率 60 次 /min,血压 120/80 mmHg(1mmHg=0.133 kPa),9:20 欲拔除动脉导管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左侧肢体肌力为 0,双眼向右侧凝视,急诊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测未见明显脑出血,10:12 行双侧颈动脉造影: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未见狭窄及出血,患者意识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 4 级.考虑患者头颅 CT 示蛛网膜下腔多发高密度影,造影剂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动脉成像未见大血管阻塞,头颅核磁共振(MRI)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信号,初步诊断为造影剂脑病.10:55 转 CCU,11:22、12:57、21:15、19 日 6:15 出现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予以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面罩吸氧,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四肢,留置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及尿管,予以镇静、水化、抗癫痫、降颅压等药物治疗,患者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肢体活动异常,镇静状态.18 日 20:00 头颅 CT:脑组织肿胀明显,右侧较左侧明显,右侧半球、左侧额叶、左侧枕叶明显,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较前明显吸收.患者 19 日 6:30 癫痫发作后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对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CT E)对比,探讨超声检查诊断CD病变部位及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C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和CTE,比较其影像学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73例CD患者中,1例超声检查和CTE均阴性.73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共有139处,其中14例为吻合口复发;回肠型17例,结肠型9例,回结肠型32例.超声检查和CT E诊断CD小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8.0% 和100.0%,诊断CD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 和100.0%.超声检查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100.0%、93.8%,CT E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均为100.0%.超声检查诊断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98.0%、100.0%、90.9%、88.2%、72.7%.超声检查和CT E对肠瘘的敏感度分别为95.7% 和93.6%,对腹腔脓肿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 和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检查发现肠腔狭窄18处,与CT E所显示数量及部位一致,敏感度为100.0%.结论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肠瘘等肠外并发症,与CTE的诊断一致性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I与CT在结肠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结肠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40例经结直肠镜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均进行MRI扫描和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检查在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MRI检查在≤T2以及T3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P <0.05);MRI对T4分期诊断准确率与C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判断中,MRI检查准确率75.0%,CT检查准确率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较CT有更高的准确率,联合以上2种诊断方法在结肠直肠癌临床诊断、手术前分期诊断以及指导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青年缺血性肠炎93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26~60岁)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确诊为缺血性肠炎的中青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相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变部位及内镜特征、影像学检查(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及血管成像:腹部CT及CTA)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中青年组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史、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便血;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患者的病变范围小于老年组,多累及单一结肠段.96%(45/47)患者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治愈和缓解.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缓解.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肠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小于老年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老年患者,而其它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表现、预后及影像学表现与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中青年缺血性肠炎患者的预后较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成人骨质疏松管理中的临床应用:2015年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官方共识(第三部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的临床应用发布了新的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的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肠道肿瘤性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肠道肿瘤性急腹症可由胃部、小肠及结直肠的原发肿瘤引起,亦可由腹膜种植、淋巴道转移及血运来源的转移瘤所致.此类急腹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做出正确诊断较为困难.不同肿瘤易引发的急腹症不相同.胃肠道恶性肿瘤常引起胃肠道梗阻,影像学检查建 议首选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胃癌)及增强CT检查(结肠癌);胃肠间质瘤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首选检查应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易引起胃肠道的穿孔,且好发于小肠,首选检查应为CT检查.小肠类癌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对于胃肠道缺血性急腹症,应及时行增强CT检查排除小肠类癌引起的胃肠道缺血.对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急腹症,也应考虑到胃肠道转移瘤的可能.本文重点讨论了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及其可引起的梗阻、穿孔及出血等急腹症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症状的认识,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肠、小肠双充盈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对肠道疾病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收集314例临床疑诊小肠疾病患者的资料,分为大肠、小肠双充盈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组(CTE-WE组,166例)与单纯口服法CT肠道成像组(对照组,148例)两组.CTE-WE组服药依从性、检查舒适度满意率、小肠各段扩张宽度、小肠各段充盈评分和盲肠、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充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TE-WE组中检出单独小肠异常41例,单独大肠异常26例,小肠、大肠均异常36例;对照组检出单独小肠异常22例,单独大肠异常28例,小肠、大肠均异常18例.两组患者共检出同时累及大肠、小肠的同类病变共47例.结果 显示CTE-WE方法可行,患者耐受,对病变诊断和累及肠道范围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