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风格和气质类型对儿科学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的医学生在儿科学翻转课堂中的表现。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85名学习《儿科学2》课程的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学翻转课堂集体教学。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调查学生的认知风格,采用气质自我测试问卷调查学生的气质类型,通过聚类分析、ANOVA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认知风格、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的分布及差异。结果: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多血混合型、多血黏液混合型、少抑郁型、少胆汁型4类,占比分为28.24%、23.53%、27.06%、21.18%。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占比分别为51.76%和48.24%。在分类比较上,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翻转课堂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 P<0.05),但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翻转课堂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8, P>0.05)。在测试各维度得分相关性上,黏液质类型得分( r=-0.283, P<0.05)和认知测验得分( r=0.346, P<0.05)与翻转课堂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可灵活运用互动及评价方法;需注意把握好合作学习与独立自主学习的关系;儿科学翻转课堂不同环节设计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7—10月选取河南省13所医院的临床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量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量表、患者安全胜任力护理人员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的相关因素。共发放问卷1 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2%。结果:1 070名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主动上报的上报率为14.42%,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量表得分为(98.1±21.46)分。医院安全氛围调查问卷总分为(77.36±12.97)分,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量表得分为(74.4±15.89)分,患者安全胜任力护理人员自评量表得分为(107.81±2.5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入职年限、职称、婚姻情况、领导风格、患者安全胜任力和医院安全氛围是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儿科护士用药接近失误报告障碍普遍存在,受学历、入职年限、领导风格、医院安全氛围等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儿科护士对用药接近失误报告的认知,实施变革型领导风格、提高患者安全胜任力和医院安全氛围,促进患儿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POC混合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对当下卫生统计学课程面临的教学瓶颈,对SPOC混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度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纯网络教学的局限性,以及SPOC混合教学的优势。从教学准备、教学开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索了卫生统计学课程SPOC混合教学的构建。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专业背景与认知风格等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患者视角下影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双方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患者视角下治疗双方对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疗效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实施CBT-I提供参考。方法:对21例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开展连续8次的CBT-I,于基线时以及CBT-I治疗8周末时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并进行2个时点的配对样本 t检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别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 结果:患者CBT-I治疗8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失眠[(13.6±2.0)分与(6.9±2.4)分]、抑郁[(14.6±5.5)分与(5.0±3.6)分]及焦虑[(17.2±3.4)分与(5.3±3.9)分]症状在治疗后显著改善( t=-3.31、-3.19、-2.94,均 P<0.01)。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BT-I疗效的患者因素为治疗期待和认同、动力与依从、治疗内容内化;治疗师因素为:专业性、针对性、治疗风格、督促与监督、给予希望。 结论:患者依从性好,参与程度高有利于CBT-I;治疗师需要有足够经验,激发患者动力,提高患者依从性,前期需进行充分的心理教育可增加CBT-I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迫障碍患者社会认知领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由于其症状异质性强且影响范围广,通常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过程;其核心是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潜在机制。研究显示,社会认知缺陷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因此许多学者认为OCD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是受损的。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发现,OCD患者不能准确感知社会线索;他们对自我及他人的情绪意识障碍,一般情况下不易引发情绪反应,即情绪体验能力受损,但又由于患者自身的情绪调节功能障碍,导致他们对能够诱发强迫症状的特殊事件反应过激;患者洞察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较差;目前针对患者生活事件归因的研究数量极少,尚不明确其归因风格特点。这些研究结果为OCD患者社会认知损伤特异性以及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精准干预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的言语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言语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发展特点.方法:使用镶嵌图形测验测试2、4、6年级学生的认知风格,通过2(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3(年级:2、4、6年级)×2(任务类型:字母任务、空间任务)的三因素混合实验,采用2-back任务测查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工作记忆特点,对175名有效被试的字母和空间任务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场独立型小学生字母和空间任务正确率都高于场依存型小学生(P<0.001);场独立型小学生字母任务正确率高于空间任务正确率(P<0.001).6年级场独立型学生两种任务正确率都高于2年级和4年级场独立型学生(P<0.05).结论: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的言语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发展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与任务类型和年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索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3-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双一流"高校、普通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民办高校共3所学校3 1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方式图形测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和自编大学生背景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风格和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呈正相关(r=0.13,P<0.05);存在非安全性行为大学生314名,占18.23%;以认知风格进行分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场独立组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因素有3个,其中男生、大四年级、恋爱次数多(1,2,≥3次)的大学生更多存在非安全性行为(OR值分别为1.28,1.79,1.35,1.68,1.84,P值均<0.05);影响场依存组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的因素有4个,其中高年级(大三,大四)、文科专业、城镇生源、恋爱次数多(1,2,≥3次)的大学生更多存在非安全性行为(OR值分别为1.91,2.01,1.26,1.40,1.46,1.78,1.99,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非安全性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认知风格是一个重要参考变量,不同影响因素因认知风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创新视角下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本研究以烟台3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导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了硕士研究生的胜任特征编码词典.根据编码词典对行为事件访谈的结果进行编码分析,将初步得到的21条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16条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并抽取出3个因子(个性特征、认知风格、专业素养)构建了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结构模型,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硕士研究生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习得性无助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概念,是指因遭受反复的失败和挫折习得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消极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将积极或者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稳定、普遍的因素还是外部、不稳定、具体的因素决定着个体的动机、认知和情绪水平[1].因此,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并不是简单的用内控或外控的标准评价个体的归因风格,而是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具体/普遍3个方面对个体的归因风格进行测量[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抑郁障碍的认知理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其病因解释有遗传、脑影像及心理病因解释等.对于抑郁障碍的解释影响力较大的理论之一是认知理论,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代表性较强的认知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贝克认知理论、Abramson的无望理论和反应风格理论,为下一步认知理论发展提供背景研究资料和研究方向,开发有效的临床心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