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组织中硒结合蛋白1、硒蛋白F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C)组织中硒结合蛋白1(SELENBP1)、硒蛋白F(SELENOF)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4例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P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ELENBP1、SELENOF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PC患者癌组织中SELENBP1、SELENOF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Gleason评分、TNM分期及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PC患者癌组织中SELENBP1、SELENOF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 SELENBP1阴性患者、SELENOF阴性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SELENBP1阳性患者、SELENOF阳性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Gleason评分>7分、SELENBP1阴性、SELENOF阴性是影响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患者癌组织中SELENBP1、SELENOF表达降低,且两者与PC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导致PC患者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中心—多学科诊疗团队"架构的综合医院罕见病管理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基于"中心—多学科诊疗团队"架构的综合医院罕见病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间断时间序列等分析方法,对样本医院2021-2023年出院的罕见病患者基本情况、相关医疗服务量进行了测量.结果 2021-2023年,样本医院共为19 825人次的罕见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务,患者主诊断为罕见病的占比约为27%.经间断时间序列分析,2022年罕见病诊治中心成立当月,罕见病患者占比的预期值瞬时提高1.89个千分点,提示医院罕见病诊断能力显著提高.面向罕见病患者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量呈现出增长趋势.结论 基于"中心—多学科诊疗团队"架构的罕见病管理模式,可在不明显增加医院投入负担的条件下,提高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关注程度,强化罕见病诊断能力,患者管理更加连续,学科合作更加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而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胰肾联合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在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为了进一步实现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治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制订《中国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指南采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制订,针对胰肾联合移植类型、适应证和禁忌证、供器官及受者评估、器官获取及修整、术式选择、并发症的诊治、受者随访等方面的32个关键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通过循证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胰肾联合移植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研究的全球合作——个人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文章总结了我在2023年第十六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陈之昭博士全球眼研究合作论坛"中的发言、作为全球眼遗传联盟(GEGC)分会组织、共八位卓著演讲者参加.在科学研究中,合作和沟通很重要.研究合作通常源于科学会议,例如:1985年中山眼科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眼科会议、多次举办的GEGC会议、国际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itreo retinal lymphoma,VRL)会议等.VRL 是我参与并证实全球合作卓有成效的研究课题之一,VRL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眼病,及时诊断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我们在1995年首次报告VRL患者玻璃体中IL-10增高,且IL-10/IL-6比值大于1.这至今仍能助诊.MYD88突变亦可协助诊断B-细胞VRL.当前,新的体液分子特征将作为一种VRL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前景的辅助手段.与其他罕见疾病一样,诊治和治愈VRL需要全球合作.我很荣幸参加此论坛会,借此感谢我的导师、同事、学生、国内外的合作者和家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癌相关转录本1、微RNA-514b-3p、甲胎蛋白检测对早期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癌相关转录本1(lncRNA LUCAT1)、微RNA-514b-3p(miR-514b-3p)、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对预测早期肝细胞癌(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0例Ⅰ~Ⅱ期HCC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早期HCC病人随访3年,按其行根治术后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92)和复发组(n=38).检测并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早期HCC病人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AFP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AFP对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HCC病人血清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与miR-514b-3p的关系.结果 与未复发组[0.99±0.33、(17.42±3.67)μg/L、1.01±0.34]相比,复发组早期HCC病人血清lncRNA LUCAT1(1.87±0.63)、AFP水平(25.38±5.18)μg/L升高(P<0.05),miR-514b-3p水平(0.56±0.19)降低(P<0.05).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AFP预测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68、0.83,且血清ln-cRNA LUCAT1、AFP联合预测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AUC为0.93,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4.8%.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联合预测AFP阴性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AUC为0.91,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单独及联合预测AFP阳性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AUC与AFP单独预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ln-cRNA LUCAT1是影响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514b-3p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HCC病人血清lncRNA LUCAT1水平与miR-514b-3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且lncRNA LUCAT1与miR-514b-3p存在结合位点.结论 根治术后复发的早期HCC病人血清lncRNA LUCAT1水平较高,miR-514b-3p水平较低,血清lncRNA LUCAT1与AFP联合检测更有利于临床预测早期HCC病人根治术后复发情况,且血清lncRNA LUCAT1、miR-514b-3p联合预测AFP阴性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南北两地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列全球第一.《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推荐二甲双胍为一线降糖用药的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偏好选择适当的二线降糖药进行联合用药.由于我国南北两地 2 型糖尿病患病率、生活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地 2 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论证.目的 分析南北两地 2 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差异,为临床和卫生管理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 月,采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调查南北两地 2 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构建混合Logit模型进行偏好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1 443 份,回收有效问卷 1 38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19%.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自付费用是南方患者对二线用药偏好的影响因素(P<0.05),南方 2 型糖尿病患者偏好自付费用为 0 元/月、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血糖控制效果很强、无低血糖事件风险、能保护心血管和服药方式为口服的二线降糖药物(P<0.05),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由较高换为无风险时,南方患者每月愿意支付 408.06 元.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自付费用、半年内体质量变化是北方患者对二线用药偏好的影响因素(P<0.05),北方 2 型糖尿病患者偏好自付费用为 0 元/月、血糖控制效果很强、无低血糖事件风险、能保护心血管、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服药方式为口服和半年内体质量变化降低 2.0 kg的二线降糖药物(P<0.05),当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很弱换为很强时,北方患者每月愿意支付 435.98 元.结论 除自付费用外,南方 2 型糖尿病患者更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北方 2 型糖尿病患者更重视血糖控制效果,南北两地 2 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存在差异.地域差异为 2 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临床诊治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偏好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3、Smad4浓度与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HDP)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3、Smad4的浓度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妇产科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96例HDP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96名在本院产检且一般资料与HDP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妇发生HDP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TGF-β1和Smad3、Smad4对HDP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TGF-β1、Smad3、Smad4浓度及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家族史、TGF-β1、Smad3、Smad4浓度升高均为孕妇发生HDP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TGF-β1、Smad3、Smad4诊断HD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2、0.720、0.730,而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三者联合优于血清TGF-β1、Smad3、Smad4各自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TGF-β1=6.864、Z三者联合-Smad3=5.955、Z三者联合-Smad4=5.907,P均<0.00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9%、78.50%.结论 血清TGF-β1、Smad3、Smad4浓度与HDP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HD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诊治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分析2023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例肠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及快速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升高。病灶起源于肠系膜,内有大面积钙化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但术前被误诊为十二指肠升部外生性肿瘤。患者同时有胆囊多发结石,但CT平扫呈等密度或仅为中央点状高密度,导致阅片者误判了结石大小与数量并忽略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