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肿瘤微环境力学应答-免疫调控论"虚郁致癌"病机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因病机,间质高压、基质刚度增加等力学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气郁病机状态相似,而力学应答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积累、低氧、慢性炎症的特点与中医"气郁"所致痰凝、血瘀、化火的病机相似,免疫抑制的生化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正虚"的病机相似.应用扶正、调气治法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医药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宏观诊疗思维,对局部微观环境的阴阳平衡、稳态调节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辨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注重"形与神俱"的整体观念,"心主血脉"即是有形,"心主神明"则是有神,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双心"理念不谋而合.该文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从双心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当属形神共病,其中"形"坏是其发病的基础,"神"伤是其发病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治疗上当注重形神兼治,采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肝宁心、理气解郁、重镇潜阳等多种治法,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障碍,以达到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期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高,其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中,体现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开启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本文根据循证证据及相关指南的更新对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强多学科合作,助力肺结节精准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低剂量肺部CT筛查的普及和民众体检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出。现从肺结节的概念和原因、如何提高肺结节诊断水平、肺结节处理在不同专科中的认识、肺结节的随诊以及肺结节的多学科诊治这五个角度,针对目前肺结节在多学科诊治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临床一般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论治,对不同证型PLGC患者确立相应治法,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可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胃镜表现和临床症状,达到逆转癌前病变状态的目的,降低胃癌发病率。今后还需完善PLGC中医诊疗共识意见,重点对疗效明显的中药复方或单体开展研究,并增加临床研究随访次数,评估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诊疗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ple 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创伤,常累及多个系统,关节结构破坏严重,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MLKI病情复杂、个体差异大、病例多散发,导致现有文献报道中其诊疗方法、技术及疗效存在差异,因此MLKI的诊疗观念尚不统一。为汇总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MLKI诊疗原则和技术现状,提高诊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膝关节重建领域的临床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32个临床问题。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见方向和强度等步骤,最终形成32条推荐意见,涉及MLKI的病情评估(条目1~4)、治疗原则及方法(条目5~23)、手术并发症(条目24~27)以及术后康复(条目28~32)等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注免疫炎症调控机制在相关眼病诊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和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分为感染性免疫炎症和非感染性免疫炎症。目前关于免疫炎症在眼部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在2个方面,一是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的靶向药物或靶点分子治疗研究,二是以往认为的非免疫炎性眼病的免疫机制研究。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如变应性结膜炎、免疫性角膜病变、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炎症关键分子是生物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发现在感染性眼病和眼部肿瘤中,免疫炎症机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新近研究揭示免疫炎症在传统观念认为的非炎症性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免疫炎症广泛参与从眼前段到眼后段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对相关眼病进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已引起全球眼科界的重视。眼科医生应关注免疫调控在各种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眼病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免疫炎症调控治疗眼病的新策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超重与肥胖患者人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特别是儿童肥胖人数更不容忽视。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且减肥后极易反弹。因此,需要运用多重干预手段和联合治疗方法,以阻止肥胖症的发生发展。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中西医治疗,以及代谢减重手术等,都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及国外关于肥胖症的专家共识,多为单学科或双学科共识,且集中于营养及外科手术。然而,需要认识到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我们急需制定基于临床的多学科共识,以减少对该疾病诊疗的单学科偏颇。为此,本共识邀请内分泌学、减重外科学、中医药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及心理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以期从多学科角度更新优化肥胖症的诊治观念。期望对肥胖患者进行中心化管理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改善代谢紊乱和预防肥胖并发症的最终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为未来乳腺癌的诊疗规范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7月到2018年9月对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辅助治疗患者的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相关手术操作的开展等。结果:110家医院均已开展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2017年共行新辅助治疗14 550例,占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17.0%。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Ⅱ期患者占比<30%的医院有81家;Ⅲ期患者占比>50%的医院有84家。新辅助治疗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3 550例(24.4%),HER-2阳性6 024例(41.4%),三阴性4 991例(34.3%)。影响新辅助治疗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延迟手术存在顾虑"和"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意愿不强"。53.6%的医院最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为蒽环类药物续贯紫杉类药物,42.7%的医院首选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对于HER-2阳性患者,80.9%的医院会推荐含靶向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37.3%的医院将MRI用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使用率在20%以下,而42.7%的医院在50%以上。将反复划线、纹身及金属夹植入分别作为新辅助治疗患者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首选标记方法的医院分别占60.0%、29.1%和10.9%。87.3%的医院新辅助治疗后患者保乳率低于20%。结论: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已在中国大部分医院开展,然而新辅助治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乳腺癌通过新辅助治疗以完成手术降阶梯的观念未得到广泛推广,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再谈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诊疗中心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初次手术的治疗观念和规范化程度不同,导致患者的再次手术发生率不同。术者经验、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手术操作都会影响再次手术的成功率。为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应规范处理再次手术,同时结合现有诊疗技术,为再次手术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拓宽手术适应证,变大切口为小切口,变传统开放手术为微创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社会压力的信心。本文通过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时术前评估主要内容,分析注意事项,为患者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期引起同道重视,规范再次手术治疗,从而实现再次手术的肿瘤R0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