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各省份"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着重探索各省份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同一性与差异性。方法:利用地方人民政府网站、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等,于2022年2月16日至6月5日检索并采集"十四五"时期各省份卫生健康发展规划27份。摘取规划中的卫生健康信息化相关语句,采用内容分析法以词频统计形式揭示政策结构特征,并辅以话语分析法研究政策内容。结果:27个省份的"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信息化政策可概括为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10大主题。东中西部地区的"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信息化政策较为明确,并根据自身特点,建设要点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十四五"时期各省围绕卫生健康信息化领域的政策均有较好界定,核心结构与内容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要点分布相对均衡,中部地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内容更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西部地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补齐短板和弱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球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方法概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1990—2019年研究精神卫生政策的全球学术论文进行系统综述,分析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总体特征,了解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现况,以期为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制定入组标准并进行文献筛选,采用两级编码方式对入组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 066篇文献。近30年间,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每5年为一阶段划分后,定性研究类型的文献数量在每个阶段均最多(66.1%~92.4%);其中,专家意见型的定性研究在1990—2014年一直占多数(43.3%~84.8%);定量研究和结构性定性研究的文献分别从1990—1994年的7.6%和8.6%快速增长至2015—2019年的22.6%和34.7%。在定量研究文献中,数据来源主要为调查数据和二手数据;定量研究设计类型以纵向研究(41.6%,119篇)和横断面研究(39.5%,113篇)为主,其余依次为随机对照试验(5.6%,16篇)、队列研究(4.5%,13篇)、准实验研究(3.8%,11篇)、系统综述(3.5%,10篇)、生态研究(1.0%,3篇)。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文献回顾和系统综述、理论视角/框架分析(以WHO框架、Kingdon多源流框架、Walt & Gilson政策分析框架和Bronfenbrenner生态模式为主)和定性数据分析方法(以文本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结论:定性研究一直是精神卫生政策研究的主要类型,定性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不断丰富;话语分析、民族志、现象学方法等可能成为精神卫生政策定性研究的新手段;在定量类型的精神卫生政策研究中,早期以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为主,近十年间、随机对照试验、准实验研究、生态研究等多种方法均已得到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是今后该领域定量分析方法可拓展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学职业精神构建的价值支点与实现路径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中西方思想不断交汇碰撞的时期,中华文化如何既弘扬传统又不断与时俱进,以中国话语体系和思想体系为根基,构建中国医学职业精神,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旨在阐述以文化自觉作为价值支点,构建和发展新时期医学职业精神的必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义利之辩"进行剖析,探寻以"义利共生"实现医学职业精神的可行之路,开启义与利相统一的医学职业精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现状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临床试验对制订烧伤诊治指南或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烧伤医学领域开展临床试验的先天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循证医学数据。该课题组分别统计中英文数据库里国内外烧伤/重症医学领域主要学术期刊2010—2020年发表的文献,了解到中文期刊发表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的数量和比例普遍低于英文期刊,而且中文期刊中发表的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文献数量和比例均低于重症医学领域。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统计分析了2010—2020年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注册情况,了解到我国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的注册量和完成量不但低于美国烧伤医学领域,而且低于我国重症医学领域。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试验开展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烧伤发病率下降、烧伤专业医师数量下降且收入偏低、烧伤科研人才匮乏等。我国亟须整合烧伤医学领域临床资源优势,加强临床试验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文化国际化传播中的中医话语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中医话语权逐渐弱化。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中医药发展相关战略规划纲要,使中医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逐步构建起中医话语权。目前,在中医文化国际化传播中构建中医话语权面临着中医语言深奥难懂、中医合法地位未被普遍认可、传播方式不够系统和跨文化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困境,而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内在动力,知识产权是实力展现,品牌效应是战略措施,传播途径现代化是重要环节,人才国际化是智力支撑,应紧抓国家宏观政策为中医行业带来的战略机遇,提升中医文化在全球医学体系中的话语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际化视域下新时代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外一流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为我国新时代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10至12月,基于文本分析和文化话语研究,对国内外22所医学院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相关表述进行语言学特征和民族文化等超语言现象的全面分析。结果:与国外一流院校和中国香港2所医学院校相比,我国内地一流医学院校缺乏清晰且完整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既不利于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形象传播,又容易在与国际医学界开展交流合作时引发误解。结论:"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作为高校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清晰表述有利于明确办学定位,统一使命驱动,落实行动方案。我国内地医学院校应积极构建与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彰显时代特色,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美国主流报媒针刺新闻话语(去)合法化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范利文(去)合法化理论框架为指导分析美国主流报媒针刺新闻报道(去)合法化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美国报媒对针刺持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多使用权威化策略,将实验研究结果作为(去)合法化针刺的重要依据,较少诉诸中医药理论来解读针刺实践.建议新闻媒体重视科学研究结果,使用以权威化策略为主的多种合法化话语策略对外报道中医药,同时中医药学界应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医药翻译人员应推进中医药理论的科普化译介,不断提高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事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译论进程中的中医翻译研究:奠基、融合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医翻译研究的发展受到中国译论的影响,也是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医翻译思想为研究对象,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翻译思想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医翻译研究与中国译论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的影响和局限性及其在中国译论进程中的作用.中医翻译研究立足实践,始于翻译技法研究,而后受到译学研究影响,完善方法论、拓展研究范围,逐渐产生中医翻译思想和理论雏形.中医翻译思想丰富了中国译论,是译学研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产物,但中医翻译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需进一步加强,以催生中医翻译理论、推进学科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PDCA循环推动肿瘤专科医院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自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正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重新分配话语权.全文阐述了 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推动肿瘤专科医院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效果,通过梳理微信公众号功能定位和现行流程,分析薄弱环节和不足,制定改进和优化方案,以达到提升肿瘤医院品牌传播效能的目的.研究提出应重视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主动拥抱传播新时代;选优配强品牌战略团队,优化提升人力结构和水平;找准历史定位与关键节点,挖掘品牌内涵和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保护科学前沿研究重视克服单一学科的局限而向超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融合转型.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IUCN-WCPA)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框架,从规划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保护科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保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内容、方法和视角等方面的差异,识别出潜在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领域.结果表明,我国保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大多相互独立、缺乏融合协作,少有的跨学科研究在整体性、系统性、兼容性、深入性和规范性上有待提高.自然科学家在介入社会科学研究时缺乏对现实制度的科学理解,所提出的保护政策和行动建议偏向理想主义,阻碍保护科学跨学科知识生产;社会科学家则缺乏自然科学方法和数据的知识积累,所提出的政策和行动建议脱离事实和证据,偏向主观主义,不利于保护科学知识进步.为此,构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适应性管理逻辑下的保护科学跨学科整合框架,以推动保护科学共同话语的形成,实现社会与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