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卡菌感染患者44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诺卡菌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诺卡菌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 +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 +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诺卡菌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0.095, 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 结论:累及各部位的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诺卡菌病的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诺卡菌肺部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诺卡菌肺部感染患者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3岁女性。2013年4月患者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14年7月行allo-HSCT,2016年头部出现包块,病理检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OP方案化疗获完全缓解。2019年3月诊断为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出现高热,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经病变部位组织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诊断为诺卡菌感染。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硫酸异帕米星及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继续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1年,肺部诺卡菌感染未复发。结论:对于allo-HSCT后防治GVHD期间出现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需考虑诺卡菌感染可能,含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治疗方案对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诺卡菌角膜炎的临床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诺卡菌角膜炎的临床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至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连续就诊的诺卡菌角膜炎16例(16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为(42.6±15.5)岁。所有患者均有典型诺卡菌角膜炎临床表现及至少1项阳性病原学检查结果(角膜病灶刮片或微生物培养)。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包括危险因素、确诊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离菌种、治愈时间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IVCM检查、刮片细胞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与质谱鉴定等。结果:诺卡菌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植物或其他异物伤(5/16)、角膜接触镜(4/16)、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6)、脑膜瘤术后(1/16)。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20.8±11.8)d,随访时间(46.8±12.6)d。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05者和≥0.05且<0.3者均为7只眼,≥0.3者2只眼。典型体征为角膜浅层花环状灰白色浸润灶,随病情进展出现角膜溃疡及表面干燥隆起灰白色坏死组织,严重患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12只眼(12/16)刮片细胞学提示诺卡菌感染,9只眼(9/16)微生物培养质谱鉴定提示诺卡菌感染,8只眼(8/16)刮片细胞学和微生物培养均提示诺卡菌感染。IVCM下,角膜病灶区可见较多量纤细丝状中高反光菌丝,呈细长、串珠、分枝状结构排列,菌丝周围有较多量高反光圆形炎症细胞浸润。14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行角膜移植术后感染被控制,治愈时间(37.5±25.2)d,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诺卡菌角膜炎早期以角膜基质圆形或花环状致密浸润为主,中晚期灰白色干燥角膜溃疡或前房积脓。病灶区纤细的分枝状或串珠状中高反光菌丝样结构为其IVCM典型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诺卡菌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诺卡菌病常见于免疫缺陷人群,但并非常见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现报道1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的艾滋病合并播散性诺卡菌病患者,起初误诊为肺结核,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结合临床资料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临床初步诊断为播散性诺卡菌病,最终借助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测明确诊断为诺卡菌感染。就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在病原学检测手段有限的医疗中心,如何结合临床表现及既往抗感染治疗过程,进行临床推论和限定病原学范围,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诺卡菌病24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诺卡菌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4例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治与转归。结果:24例诺卡菌病患者中,男18例(75.0%),中位年龄为54.5岁。23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最多见的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6.7%(4/24)]。共鉴定出9种诺卡菌属,最常见的为皮疽诺卡菌(7例)。受累部位主要为肺部[70.8%(17/24)]、皮肤软组织[42.0%(10/24)]、颅脑[25.0%(6/24)]和血液系统[17.0%(4/24)],有12例(50.0%)患者受累部位≥2处。2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经病原学检查后确诊。19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包含了复方磺胺甲噁唑,其中2例因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用。经治疗后19例(79.2%)好转,5例(20.8%)死亡。结论: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累及多个器官,尽早、准确的识别和快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改善诺卡菌病患者总体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诺卡菌感染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例1男,27岁,广东人,工人.因“发热、头痛10 d”于2017年10月24日入住本院风湿科.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3个月,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吸烟史.患者曾因“乏力、消瘦半年”于2017年7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抗核抗体提示SmD1阳性,dsDNA弱阳性,UI-snRNP阳性,ANA阳性.胸部CT提示右上肺叶近胸膜下阴影.经皮肺穿刺病理提示急性化脓性炎症.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小脑半球多发钙化灶.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脓胸”.给予激素、免疫球蛋白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及抗感染(具体不详)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强的松(50 mg/d).此次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及计算力良好,查体合作.无贫血貌,颜面部可见散在分布深红色斑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T 36℃,P84次/min,BP 138/91 mmHg(l mmHg=0.133 kPa),R 20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 9.67×109/L,HGB 135 g/L,N% 73.7%,L% 17%.CRP 2.6 mg/L,ESR 66 mm/H,PCT 0.125 ng/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奴卡菌感染三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奴卡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临床诊治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奴卡菌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及文献复习.结果 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奴卡菌感染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黄浓痰;影像学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空洞、实变和胸腔积液.确诊手段主要是痰培养,治疗药物以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为基础,可以联合其他抗生素.3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 结构性肺病是肺奴卡菌感染的基础,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无特异性,奴卡菌病原菌培养阳性是主要的确诊途径,治疗药物以磺胺甲噁唑为主,酌情联合其他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枢神经系统鼻疽奴卡菌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 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L[(3.50~9.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3(0.40~0.75)、淋巴细胞比例0.75(0.20~0.50),C-反应蛋白(CRP)>160 mg/L(0~8 mg/L);胸部CT显示,右前纵隔和中纵隔软组织肿物影,包绕气管,不排除恶性可能,左下肺多发结节影,右下肺肺不张,少量右侧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积液;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予以静脉滴注厄他培南(1 g/d)和万古霉素(1 g/次、2次/d)治疗,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间断发热,多发生于9:00-13:00,发热前无寒战等不适感,出汗后体温下降,波动于37~3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9株诺卡菌的临床疾病特点及药敏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疾病特点和菌株药敏结果,为诺卡菌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山西省2家医院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疾病特点,利用质谱技术、16SrRNA和secA1基因测序对诺卡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M62判读结果.结果 2家医院共分离39株诺卡菌,包括20株皮疽诺卡菌、8株盖尔森基兴诺卡菌、5株脓肿诺卡菌、3株豚鼠耳炎诺卡菌、1株巴西诺卡菌、1株北京诺卡菌和1株新诺卡菌;使用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可将39株诺卡菌全部鉴定到种水平,利用质谱技术只能将1株北京诺卡菌鉴定到属水平,其余38株可鉴定到种水平;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以肺部感染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和气短为主;诺卡菌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为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莫西沙星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6.7%、64.1%、61.6%和56.4%,对克拉霉素则全部耐药;其中,皮疽诺卡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莫西沙星完全敏感,脓肿诺卡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完全敏感,盖尔森基兴诺卡菌则对环丙沙星完全耐药.结论 39株诺卡菌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完全敏感,对克拉霉素完全耐药,临床治疗诺卡菌感染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