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与免疫状态演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在不同时期的肠道功能、血清相关抗体、脾脏细胞因子谱表达与肠道菌群的演变。方法:取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8只,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C组,13只)和STZ组(15只)。STZ组连续5 d空腹腹腔注射STZ 50 mg·kg -1·d -1,NC组注射等体积溶剂。实验第3周测定随机血糖>16.7 mmol/L为建模成功,定义为基线水平,两组各取6只小鼠处死,剩余小鼠观察4周,即实验第7周(实验终点)处死剩余小鼠。每周测量体重、随机血糖和每日饮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细胞因子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清相关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对粪便进行16SrRNA菌群测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 +FoxP3 +Treg细胞、肠道菌群、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流式细胞术与ELISA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CD4 +FoxP3 +Treg、TGF-β、TNF-α、IFN-γ、IL-6、IL-17与血清ICA、IAA表达水平增加,脾脏IL-4、IL-10表达水平下降(均 P<0.05);在实验终点,与NC组相比,STZ组小鼠脾脏TNF-α、IFN-γ、IL-6,血清GADA、ICA与结肠ZO-1表达水平增加(均 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TZ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 P<0.05),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雷沃菌属和颤螺菌属丰度明显上升(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杆菌属丰度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65, P<0.05),与TNF-α、IFN-γ、IL-6、IL-17和GADA水平呈负相关( r值-0.61~-0.58,均 P<0.05);颤螺菌属丰度与TGF-β、TNF-α、IL-6和IAA水平呈正相关( r值0.55~0.72,均 P<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59, P<0.05)。 结论:多次低剂量STZ诱导的T1DM小鼠可能存在CD4 +Foxp3 +Treg及TGF-β介导的负性免疫调节和以增加结肠ZO-1表达的肠道调节,其中颤螺菌属与乳杆菌属丰度改变可能参与免疫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脑炎伴急性脑梗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脑炎伴急性脑梗死。该患者因发作性抽搐1个月,左侧肢体无力12 h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多发急性梗死灶,血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显示抗GAD65抗体阳性。本文旨在探讨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强直及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强直及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PERM)是僵人综合征的特殊亚型,临床罕见且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PERM病例,患者为66岁女性,病程波动进展,以面部肌张力增高、头颈部瘙痒、延髓受累症候群及双下肢僵直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肌电图见安静状态躯干及四肢近端肌大量运动单位电位持续发放,痉挛发作时明显增强,符合僵人综合征的肌电表现。本例患者最终诊断为PERM,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冲击等免疫治疗效果良好。PERM是临床罕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需提高认识以免延误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伴发僵人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属于1型糖尿病(T1DM)的自身免疫亚型,常可伴发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胃肠道等其他器官的自身免疫异常,但很少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本文报道1例LADA伴发僵人综合征(SPS)的病例,对其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T1DM或LADA伴发SPS的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多重抗体阳性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6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中,有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患者7例,占10.9%,包括:3例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相关脑炎,其中1例同时伴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Hu抗体阳性,另外2例分别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抗Hu抗体阳性;2例抗NMDAR脑炎,1例合并抗Yo抗体阳性,1例抗NMDAR脑炎发病初期合并抗Hu抗体阳性,复发时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合并抗Hu抗体、抗CV2抗体阳性;1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脑炎合并抗Ma2抗体阳性;1例抗CASPR2抗体脑炎合并抗Tr抗体阳性。有2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7例患者经免疫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3例在随访中筛查出肿瘤(经病理或影像检查证实),均在1年内死亡,余4例患者中有1例复发。结论: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少见,多重抗体可导致临床症状变化或叠加,可能影响预后,尤其是合并副肿瘤抗体时需密切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联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入院,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无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FPG)8.43 mmol/L,糖化血清白蛋白3.0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8.9 %,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酪氨酸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为阴性,体重指数(BMI)32.3 kg/m 2,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予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体重下降,脂肪肝程度减轻,血脂谱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患者为48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9个月余,口干、多饮3个月余入院。患者体重95 kg,体重指数29.98 kg/m 2,腰围102 cm,体型肥胖。尿葡萄糖3+,尿酮体阴性。葡萄糖11.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7%,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阴性。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诊断为T2DM。给予二甲双胍0.5 g(3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治疗,住院第3天增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0剂量单位(1次/d)皮下注射,并于住院第4天将剂量增加至12剂量单位(1次/d),停用达格列净10 mg(1次/d)。患者血糖逐渐下降,最终方案为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联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0剂量单位(1次/d),患者出院。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胃肠道不适,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出院2周、2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出院2个月后患者腰围减少2 cm,体重减少2 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例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案和预后。女性8例,中位年龄55岁,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10/10),头晕(8/10),复视(6/10),构音障碍(5/10)。4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白癜风(3/4)、桥本甲状腺炎(1/4)、血小板减低症(1/4),1例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临床症状改善,5例功能预后良好。抗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少数患者合并肿瘤。半数以上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功能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2R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 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 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性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 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拉鲁肽治疗青少年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兴国县人民医院1例青少年2糖尿病患者因酮症酸中毒入院,经治疗纠正酮体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因胰岛素用量较大,且联用口服药物,后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治疗效果良好的诊疗过程。患者为16岁青少年,因在外院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就诊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体重指数25.34 kg/m 2,糖化血红蛋白10.5%,随机血糖17.6 mmol/L,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均阴性,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给予胰岛素泵强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解除高血糖状态,因胰岛素泵剂量大,体型超重,存在胰岛素抵抗,家属同意后,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6个月后,患儿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胰岛素用量也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