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Jurkat细胞诱导细胞因子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发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变化的关系,研究EV71病毒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将Jurkat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设EV71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用Realtime-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含量。用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作用Jurkat细胞不同时间后,接种EV71病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变化。结果:EV71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后,IL1-β的mRNA在6 h后达峰,IL-6的mRNA在24 h后达峰,TNF-α和IFN-γ的mRNA分别在48 h和72 h达峰;PMA预作用Jurkat细胞后,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上调,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随着EV71病毒作用时间的延长,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达峰值,Jurkat细胞内EV71病毒载量呈递减趋势。EV71可引起IL1-β、IL6、TNF-α、IFN-γ细胞因子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通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 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 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 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 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 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败血症婴儿外周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婴儿发生败血症时外周血中脂代谢产物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探索其在婴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46例住院确诊败血症患儿及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对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有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结果: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中己二酰肉碱(C6DC)、肉豆蔻烯酰肉碱(C14:1)、3-羟基肉豆蔻酰肉碱(C14OH)、3-羟基棕榈酰肉碱(C16OH)水平高于非感染患儿( Z=-2.52、-2.05、-2.68、-2.82, P均<0.05),外周血中游离肉碱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四种酰基肉碱水平均与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 r=0.44、0.44、0.40、0.49, P均<0.01)。有并发症组C16OH异常患儿的比例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 P<0.05)。 结论:败血症婴儿的部分酰基肉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有并发症的患儿中长链酰基肉碱水平异常者比例更高,提示败血症婴儿的脂代谢发生了改变,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可能有助于婴儿败血症严重程度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血肉碱代谢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肉碱代谢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1年于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且检测结果为阴性的37 037例新生儿,其中34 517例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2 52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极早产组( n=232)、中期早产组( n=324)、晚期早产组( n=1 964);根据出生体重分为极低出生体重组( n=188)、低出生体重组( n=1 276)、正常出生体重组( n=1 056);根据出生后采血时间分为3~7 d日龄组( n=1 990)、8~14 d日龄组( n=342)、15~28 d日龄组( n=188)。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干血斑中31种肉碱水平并分析各组代谢指标水平差异。 结果:早产儿肉碱水平受胎龄影响最大。控制早产儿生理及病理状态等相关因素后,按胎龄分组,各组间31种肉碱水平均有差异(均 P<0.05),胎龄越小肉碱水平差异越大;按采血时间分组,早产儿不同采血日龄组间与足月3~7 d日龄组肉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并且呈日龄相关性;按体重分组,31种肉碱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体重越小,肉碱水平差异越大。联合胎龄、出生体重及采血日龄分析,筛选出游离肉碱(C0)、乙酰基肉碱(C2)、丙酰基肉碱(C3)、丁酰基肉碱(C4)、己二酰肉碱(C6DC)、葵酰肉碱(C10)、葵烯酰肉碱(C10∶1)、月桂酰肉碱(C12)、月桂烯酰肉碱(C12∶1)、肉豆蔻酰肉碱(C14)、肉豆蔻烯酰肉碱(C14∶1)、3-羟基肉豆蔻酰肉碱(C14OH)、棕榈酰肉碱(C16)、棕榈烯酰肉碱(C16∶1)、十八碳酰肉碱(C18)、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3-羟基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OH)17个指标为早产儿肉碱代谢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结论:早产新生儿体内肉碱在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和采血日龄呈现不同的代谢差异,为建立该地区实验室早产儿参考标准和判读提供有力依据,为临床进行合理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为及时发现肉碱缺乏并补充肉碱、改善早产儿营养提供优化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酰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酰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酰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酰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酰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酰基肉碱( t=3.920)、酪氨酸( Z=3.536)和缬氨酸( 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 t=-2.863)、辛酰基肉碱( t=-2.266)和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 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豆蔻酰化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N-豆蔻酰化是一种蛋白质修饰方式,也是常见的蛋白质脂化类型之一。N-豆蔻酰化通过改变蛋白构象、稳定性及细胞定位,影响细胞信号转导、代谢途径重编程以及参与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研究表明N-豆蔻酰化转移酶(NMT)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因此,靶向NMT抑制剂具有良好抗癌效果,为癌症复发及转移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N -豆蔻酰化系统并综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总结近5年靶向蛋白质N-豆蔻酰化治疗癌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金缕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半枫荷总提、各提取部位和分离得到的14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肉豆蔻酸(1)、硬脂酸(2)、芝麻素(3)、9-十八碳烯酸(4)、亚油酸(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豆甾醇(7)、β-谷甾醇(8)、羽扇豆醇(9)、齐墩果酸(10)、lup-20(29)-ene-3-[3-keto-hexadecanoate](11)、防葵素(12)、C-藜芦酰乙二醇(13)、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14).结论 首次通过分离手段从该植物的茎枝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1、3-7、9、11-14,并且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半枫荷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13和14抗氧化活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底物(MARCK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切除采集其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ARCKS、HIF-1α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ARCKS、HIF-1α表达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表达阳性率.随访1年,比较胃癌组织中MARCKS阳性及阴性患者、胃癌组织中HIF-1α阳性及阴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1年生存率.结果 Ⅲ期、Ⅳ期患者胃癌组织中MARCKS阳性率分别为91.67%、90.91%,HIF-1α阳性率分别为91.67%、100.00%,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MARCKS阳性率分别为57.89%、61.54%,HIF-1α阳性率分别为63.16%、7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和低分化者胃癌组织中MARCKS阳性率分别为80.00%、91.67%,HIF-1α阳性率分别为88.00%、95.83%,明显高于高分化者的54.84%、6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阳性率分别为93.10%、96.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2.75%、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至浆膜层患者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阳性率分别为89.19%、94.59%,明显高于未浸润至浆膜层患者的60.47%、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75%、8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8.75%、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阳性和阴性患者PFS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ARCKS、HIF-1α表达与患者胃癌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辅助制定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铁死亡抑制蛋白1的双面人生:差异性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内环境稳态及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不仅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还参与抗细胞铁死亡,此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取决于其细胞定位,但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FSP1在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在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疾病中精确调控FSP1的表达及其分布,为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相关疾病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SIRT2通过组蛋白H4K8去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趋化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通过组蛋白H4第8位赖氨酸(H4K8)去乳酸化修饰对早期感染后巨噬细胞免疫表型的调节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使其分化为具有巨噬细胞特性的人血单核细胞株(PMA-primed THP-1,pTHP-1),再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将未经LPS处理的巨噬细胞(pTHP-1)设为对照(CTRL)组,经过LPS处理的巨噬细胞设为感染(LPS)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组蛋白乳酸化各位点修饰水平、组蛋白乙酰化各位点修饰水平及SIRT2蛋白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2组间糖酵解限速酶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liver type,PKFL),糖酵解调剂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以及Sirtuin家族基因和HDAC家族基因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方法检测巨噬细胞趋化能力;使用慢病毒包装及细胞感染方法建立SIRT2过表达细胞系;使用RNA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IP-seq)交互分析方法对组蛋白H4第8位赖氨酸乳酸化(lactylation of histone H4 lysine 8,H4K8la)特异性结合的基因进行差异性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相较于CTRL组,LPS组巨噬细胞糖酵解上调,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组蛋白其余位点乙酰化水平未见显著变化.所有已知的具有去乳酸化修饰功能的酶中,仅SIRT2在LPS处理后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SIRT2过表达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中组蛋白H4K8位点的乳酸化水平(P<0.05),但不影响组蛋白H4K8位点的乙酰化水平(P>0.05).ChIP-seq与RNA-seq交互分析发现,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修饰可调控巨噬细胞趋化相关基因,并且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在SIRT2过表达、H4K8la修饰水平下调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SIRT2可通过去修饰组蛋白H4K8位点乳酸化改变趋化相关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巨噬细胞趋化能力.靶向SIRT2及H4K8la修饰将有助于控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