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系统性治疗是晚期肝细胞癌病人首选的治疗方式。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晚期肝细胞癌病人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报道1例术后复发肝细胞癌病人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管理,其研究结果显示:用药期间肿瘤存在“假性进展”可能,持续部分缓解≥2年,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与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期肝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局部联合系统性治疗模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愈发重要。临床研究证实: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笔者报道1例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局部治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转化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成功转化后行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转化治疗已成为临界可切除或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核心,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可切除机会。根据临床指南关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笔者总结并分析1例初始临界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T+A方案)转化治疗后,成功行肝段切除术,且术后9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该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这提示T+A方案在混合型肝癌转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我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手段有限是我国肝癌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免疫治疗给晚期肝癌病人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希望。2020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IMbrave150研究结果显示: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9.2个月,我国亚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长达24.0个月,免疫治疗在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及控制肿瘤方面疗效显著。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采用系统治疗联合介入治疗,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笔者报道1例晚期肝细胞癌病人应用介入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短期内控制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全世界第3位。由于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笔者报道1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病人肿瘤及癌栓明显消退,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期肝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过去10余年,仅2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在全世界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2020年,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在全世界获批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作为首个优于索拉非尼的全新疗法,其安全性良好、病人生命质量较高。笔者报道1例中国肝癌分期Ⅲb期肝癌病人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病人治疗后<3个月肿瘤出现部分缓解,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26个月,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可控,耐受性良好,体能状态维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在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肝癌已成为全世界第六大常被诊断的恶性肿瘤和第三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每年约50%新发肝癌在我国,其中肝细胞癌约占80%。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不断取得突破,笔者报道1例肝细胞癌伴肝内转移、门静脉左支癌栓病人,经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达到持续部分缓解,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病人生命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据 IMbrave150临床研究结果,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癌的总体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索拉非尼。但IMbrave150临床研究未纳入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癌病人,主要考虑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后,病人有出血风险。笔者报道1例合并食管静脉中度曲张晚期肝细胞癌病人行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降低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剂量,病人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仿制与原研贝伐珠单抗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比对的Ⅰ期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 ?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 ?),给药剂量为3 mg/kg。给药前30 min内、给药开始后45 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 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 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 0-∞)]、血药峰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 0-t、AUC 0-∞和 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 CI)介于0.80~1.25,表明WBP264与Avastin ?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 0-t、AUC 0-∞、 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 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 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WBP264与Avastin ?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率高,复发后常无再次手术机会,以系统性治疗为主。传统系统性治疗如靶向治疗和化疗的效果欠佳,预后差。笔者报道1例术后复发肝细胞癌病人根据最新IMbrave150研究结果,采用阿替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迅速获得部分缓解,并持续部分缓解时间>1年,不良反应小,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