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调查河南省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作用路径.方法:于 2023 年 1-2 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关怀行为调查表、组织支持感量表、责任知觉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河南省3 所三甲综合医院的 812 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关怀行为、组织支持感、责任知觉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在职务、职称及参加人文关怀相关培训上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812 名临床护士的关怀行为得分为 125.43±18.81 分;临床护士关怀行为调查表与组织支持感量表、责任知觉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责任知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临床护士关怀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β=0.536,0.211;P<0.05).组织支持感经责任知觉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至关怀行为的间接作用为 0.036(P<0.05,95%CI:0.004~0.075)、组织支持感至责任知觉至关怀行为的间接作用为 0.325(P<0.05,95%CI:0.264~0.391)、组织支持感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至关怀行为的间接作用为 0.060(P<0.05,95%CI:0.007~0.125),分别占总间接效应的 8.55%、77.20%、14.25%.结论:责任知觉、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感与临床护士关怀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应增加对临床护士的组织支持力度,强化护士的职业责任意识,提高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士的关怀行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情绪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探究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情绪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3 月于某院收治的 120 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压力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健康行为、知觉压力及生活质量,干预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 3 个月、6 个月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8.621,-11.798;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促进生活量表(HPLP-Ⅱ)中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体育运动、精神成长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6.240,8.325,10.083,8.817,8.813,8.23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Z=4.778,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458,13.002,9.586,11.637;P<0.05);干预后 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04,4.615;P<0.05).结论: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健康行为,减轻患者的知觉压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低慢性胃炎的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心血管健康因素及行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患者心血管健康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7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分别进行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及自我实现等,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维护健康动机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健康因素中的健康信念总分与其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关系,健康因素中的知觉到益处与健康行为总分、营养、压力应对及自我实现呈正相关关系,知觉到严重度与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呈负相关关系,维护健康动机与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各个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念等因素会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如果具有正确的健康信念,就能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健康行为,从而对减轻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被看重感指数及心理机制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卫生水平,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开发人力资源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质性研究为导向,基于扎根理论、结合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研究方法,对18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基于被看重感理论基础、扎根理论等视角,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主要表现在关注、重要、信赖、欣赏等4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总体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影响其被看重感主要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结论:新生代农民工被看重感指数较差,积极知觉偏少,消极情绪偏多.在未来研究可以从个体动力、家庭关怀、组织重视、社会支持等多维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卫生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理特权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攻击行为的产生往往伴随诸多消极后效的出现[1],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2].在攻击行为产生机制的实证研究中,一般攻击模型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解释框架,认为主观认知、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对攻击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3].心理特权指一种感到有权利获得优待、被豁免社会责任的主观信念或知觉,能够诱发个体的攻击行为[4].心理特权水平较高的个体容易与他人发生人际冲突[5-6],更可能做出言语攻击[7],伴随更多的攻击行为[8]、敌对[9].而自我威胁理论认为,自恋者更容易表现出敌意和攻击行为[10-11],自恋与攻击行为之间有着持续稳定的正向关系[12-14].马基雅维里主义指个体在认知、情绪与情感和行为方面具有阴暗面,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在心理与行为上多表现为擅长操纵、对他人持不信任态度、冷酷无情、道德感薄弱等[15].一般攻击模型理论为马基雅维里主义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提供了线索,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较高的个体容易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医务人员利他行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调动医务人员响应公共卫生事件的积极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剖析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利他行为决策过程并进行模型构建.分析发现,疫情防控背景下影响医务人员利他行为的态度因素包括社会责任感、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主观规范因素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政策、家人或亲友的支持;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专业技能、医疗设施的保障程度、病患的反馈.研究结果对动员医务人员积极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具有参考价值,建议改善医务人员认识态度,提高参与意愿;降低知觉难度,减少阻碍因素;动员家属及亲友,巩固后方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内外护士职业压力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职业压力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环境中,面对职业需求与自身知觉不平衡、工作能力不匹配时出现的身心压力状态 [1].高责任、高风险、高强度的临床护理工作使护士面临巨大职业压力,其水平远胜于其他职业,压力发生率高达25%-40%[2].持续的职业压力使护士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累积性危害 [3],可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倦怠增加 [4],组织效率低下,护理差错风险增加 [5].护士职业压力水平与创新行为呈负相关,与离职率呈正相关,加速护士流失,加剧护士短缺 [6-7],给护理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现就国内外护士职业压力管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护士职业压力提供启发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综合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疾病应对状态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综合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疾病应对状态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足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量化功能锻炼,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疾病应对状态、自护能力、下肢动脉血流量.结果 干预后,2组执行行为能力维度、知觉控制的情绪反应维度、自我感知的决策能力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后,2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88/90)高于对照组(75.56%,68/90)(P<0.05).结论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综合干预可改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疾病应对状态,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下肢动脉血流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士责任知觉在管理关怀感知与主动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责任知觉、管理关怀感知与主动行为现状,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责任知觉、管理关怀感知与主动行为的关系,为提升护士主动行为及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40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管理关怀评估量表、责任知觉水平量表及主动行为量表进行调查,使用AMOS 23.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责任知觉的中介效应,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404名护士责任知觉总分为(23.23±5.78)分;管理关怀感知总分为(109.78±19.48)分;主动行为总分为(62.95±11.95)分.护士责任知觉、管理关怀感知、主动行为三者间均呈两两正相关(r=0.372,r=0.434,r=0.454;均P<0.01).(3)AMOS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护士管理关怀感知对责任知觉和主动行为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47,0.434;均P<0.001),护士责任知觉对主动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80,P<0.001).护士责任知觉在管理关怀感知与主动行为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28.2%.结论 护士管理关怀感知与责任知觉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士主动行为处于中等水平.责任知觉在护士管理关怀感知与主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可通过采取相应关怀管理措施,提升护士管理关怀感知,增强其责任知觉水平,进而提升主动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公众的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意愿调查:以非洲象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积极鼓励公众参与,以扩大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公众基础.已有文献多关注了公众的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意愿,鲜有文献关注公众对国际野生动物的保护意愿,难以为促进公众参与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以全球旗舰物种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为例,结合非洲象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构建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线下和线上调研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态度、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经验及个体特征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公众的非洲象保护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68.5%的公众具有非洲象保护愿意;(2)公众规范(系数为0.422)、过去经验(系数为0.253)、知觉行为控制(系数为0.160)、保护态度(系数为0.156)对保护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男性公众(系数为-0.054)的保护意愿低于女性公众;居住在西部地区的公众(系数为0.066)保护意愿更高;(3)模型整体通过了拟合检验,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本研究的政策建议如下:(1)明确政策导向作用,提升公众的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2)加强宣传教育,丰富公众知识经验,培育公众积极的保护态度;(3)拓宽保护参与渠道,提高公众知觉行为控制;(4)制定合理方案,提升保护宣教等实践活动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